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随笔写作>

高考记忆文章随笔:经历高考,接受自己的平凡

子文分享

  编者按:接受自己的平凡,或许才是一个人成熟的真正标志。那年高考,那年高三,那些年的时光——我的独家青春记忆。

  “你记忆力不好。”

  那个爱下断语的老师的话落在我头顶之后我抬起头来。

  “是不是?”

  (我打开电脑看见Lana Del Rey的新歌一瞬间就觉得她老了。早年的对Lolita的溢美对BG的歌颂忽然和失落了骄傲一样地散去,就像当我回望我的消极的张狂是何时交织地生发又何时消湮的时候……我结束我的高考了。

  我怀疑我经过的五场考试,我做完的五份试卷是不是真的:感觉上已经那样遥远。不过这也没有人在意是吧。我尽力了,我只告诉自己,我无话可说,我已经尽力了。)

  这是多久以前的事情:我在一年前的长假里消磨暑热,消磨因为自负而显得有些太多的时间。假装冷静地带着轻蔑观察周围的人群,我紧闭我的嘴。

  我的记忆力不好吗?我记得,我还记得——

  (之前我开始寻找一种状态,我试着说服自己高考决定不了什么事情。我热爱的东西和我尊敬的人一直都在,只要我还在不止歇地奔向他们,他们就会一直等我,而我也要等。)

  我没有去想我还记得什么:厌倦驱使我懒得反驳。我什么时候这样满怀拒绝的?

  “是的。”

  我封住了所有可能性。后来我才明白我那点顽固是封住了自己。但那是相隔一个学期后了。而在我反应过来之前,没有一个人走进我的生活。

  我应该就这样把那一段时候一笔带过吗,其实那是一段充满了旋律充满了我自己的回声的时候,以至于没有现实的映衬我觉得那还是有点美好的。

  (嘿,但你真的不觉得她江郎才尽了吗,我能找出旋律里有旧作的影子并且不再能找到那种不作为式的抗争了。可我的心翕动着接受了这一切——我早已接受了那么多东西,我是悄悄地滑进大海的水滴——如果我能在往返于学校和考点的大巴车上听到它们,就着晨曦或者晚霞,我那时的平静里会有一点喜悦的波澜吗。

  而如果再早一些,我又能接受它们吗。)

  I gotta tell you my tale, about how I love and how Ifail.

  “你们是叛逆不起的一代。”那个老师还说过。

  我心里有多么不愿意,我一边向往所谓自由一边惧怕所谓代价,我又希望保留我引以为傲的东西保留年轻人引以为傲的东西但最后我失败了。

  你说我又是何苦呢,我知道这样落花流水的下场知道这样一个妥协的结局为什么还要不听话呢,我争我轻慢我厌恶可我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没有任何资本。

  (I wanna tell you my tale, of how I fell inlove and jumped out of my bell.

  再早一些,我想到我的一个同学描述剧烈的心跳:整个世界在周身跳动。你看这是多么自信而宏大啊,我的举动牵动一切。嘿但是可能吗这可能吗,你觉得我还能这么认为吗。我是那样渺小的一个,我偶尔的做梦,再醒来向别人说一些故事。

  更早一些,我会熟练地孤立自己,熟练地掩盖好空虚,贴上思想和抱负的矫饰。)

  “接受自己的平凡。”

  你愿意听这一句劝吗年轻人。这其实是一句温文尔雅真诚到不能再真诚的真话,你相信吗年轻人。可想想吧,我的智力不过平平,我的学识浮光掠影,而我的思考难道已经深刻得超越了前人了吗……

  那我还能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

  (其实我是忘了思想和抱负之外还有什么,或者说我事事设想得如此崇高,所以怎么都觉得低就了。

  我记得我努力地改一篇作文,我努力地想把“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所以改变自己”写出来。这不是消极,我想告诉自己,这是一种乐观和希望。这个世界是好的,是可信任的,是光明的,那些值得向往和追求的东西一直存在,一直在等我。

  我要拥抱它们,虽然我没有改好那篇作文。)

  我还可以去爱。

  当我为自我与外界的冲突而流泪的时候,草在长花在开,灰色的鸽子飞过竹梢儿去。

  我可以冒着点雨去给凌霄花唱歌呀。那时候夏天就到了。那时候我会在小挂历四五六月上的空白写满想说不想说的话。那时候我的心里会是瓶中的水是青天的云。

  (喂,过去的我啊,何必冷淡何必厌倦——我曾经赞赏厌倦,因为厌倦者永远显得聪明永远超前永远是赢家——又何必要胜出要看起来高人一等。

  你刻意的冷眼显得是多么笨拙和装腔作势啊。你生来年轻、兴致勃勃、热泪盈眶,你就应该这样。)

  考前同学告诉我一句话:“你要相信,这份考卷是最适合你的那一份试卷。”

  我相信!我一直默念这句话。我面对所有我做得出的题,做不出的题,我面对自己的慌张不安,我只告诉自己这句话。我也相信这次的结果也会是最好的结果,不管惊喜还是失落。

  毕竟我经历过,但不可能回望。

  (说不定我的记忆力真的不好,而且我从不刻意地要记住什么,于是回忆总和我的情绪我的感觉混杂在一起,慢慢就变色变形了。一些细节扩大,而所谓正事大事反而淡去了。

  然而那个老师爱下断语,并且下得从不犹豫,不知道那次为什么会反问我。当时如果反驳他,事情又会怎么样呢?

  唉!果然是,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作者:吴博涵

  公众号:徐公桃李缘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29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