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优美的乡村介绍:我的故乡老牛沟(2)

晓晴分享

  近代遗迹及说明

  工 人 坟

  在桦甸老牛沟村,距村西一公里处的路边,有一座距今七十多年的陵园,叫工人坟。

  在建国前期,这个地方,周围山高林密,阴气逼人。还流传着一些鬼火狐鸣的传奇故事。

  这座陵园始建于一九四五年。

  一九三二年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北,开始掠夺老牛沟与夹皮沟一带的黄金资源。开发了许多坑口,又在老牛沟建造了一座日处理矿1000吨规模的选矿厂。从东北各地抓来民夫,做矿山的劳工。不分昼夜地给他们干活,非打即骂,手段极为残忍。有日本兵持枪看守着,加之劳动现场非常不安全。死去的民夫不计其数。死后,把人用车拉到工人坟这个地方,草草埋掉。

  一九四五年,日本侵华战败撤离中国。此时老牛沟金矿回到了国人的怀抱。为纪念在矿山逝去的工人,即在这里修建了这座陵园,命名“工人坟”。

  解放后,老牛沟被政府命名为“老牛沟金铜矿”。在矿山兴盛期间,对工人坟陵园进行定期修善,学校师生每逢清明节,还前去扫墓。一度得到了重视。

  后来,由于矿山下马,老牛沟金铜矿归属到夹皮沟金矿,从此,这座陵园就没人管理了,荒芜至今。

  现在的工人坟,由于多年失修,纪念塔已经残缺不全,面目全非了、墓地周围已经种上了庄稼,只有塔的周围仍是一片荒冢地。

  炮 楼

  曰本侵略者占领老牛沟之后,为了防御外侵,保护老牛沟的所有矿山设施,成立了日本大同殖业警备队,矿业宪兵队,在红石,老金厂,夹皮沟,老牛沟设立了警察署。在老牛沟修建了四座炮楼,配备机关枪,步枪,迫击炮,有重兵把守。

  其中一座在村北炮楼山上,另外,在选矿厂北山有一座,在矽肺疗养院房北侧有一座,在河南大桥北头有一座。

  当时,日本人从外地抓来许多民夫,给他们做劳工,也有一部分人是老牛沟本地的。本地人下班可以回家,但不能外出。抓来的劳工看管很严,白天黑夜都有日本兵看守。对劳工非打既骂,手段极端残忍。日本人采取用人换金,不论井下多么危险,都强行让中国人去冒险作业,死伤的人不计其数。由于劳工受不了这种无情的摧残,经常有人逃走,如果被日本人发现,抓回来就被处死。日本人也利用几座炮楼严密监视,凡是出入老牛沟的人都要严格盘查。日本人给当地的人发通行证,沒有通行证的人和逃跑的人,都要被处死,有的被扔进日本人的狗圈,被狼狗活活咬死。就这样许多中国人就无端地死在日本人的手下。

  解放后,炮楼山的炮楼上面,安装了矿山广播站的大喇叭,每天广播三次,响亮的声音从这里传遍老牛沟。

  发 电 所

  日本占领老牛沟的时候,这里沒有电。家家户户都点煤油灯照亮。日本人要开矿就需要用电,所以,就在后油房大桥南头建起了一座小型火力发电所。可以解决开矿初期用电。后来,日本人修建了丰满电站,投入使用后,从丰满到老牛沟架起了一条66000伏的高压线路,在老牛沟建起一座变电所,可供夹老地区矿山用电。

  解放后这座变电所一直在利用,到一九七五年才迁到夹皮沟。

  大 坝

  在老牛沟东火锯有一道拦河坝,是钢筋水泥建筑。

  这是日本人修造的,主要用途就是解决选矿厂的生产用水和各部门的生活用水。

  在大坝的半山腰中,有一个韩边外淘金挖的一个坑口,里边没有金属,岩石风化松软,人们都称之为化石洞,无论大人与小孩,都去那里挖化石,当石笔用。

  这个洞里还流传着一段风花雪夜的故事。这座大坝至今还在。

  东 火 锯

  当年,日本人在老牛沟开矿时,用了大量的木材,都是就近在现在的高丽屯,五间房一带砍伐的。

  在现在的东火锯建起了木材加工厂。用电锯加工板,方材供矿山使用。

  早些年,东火锯这个地方没有地名,就是老牛沟,后来,这里安了电锯,人们都叫它火锯,而这个地方又在老牛沟的东边,所以,从此就叫东火锯了。

  戏 园 子

  日本撤出老牛沟时,还留下一座华丽的建筑,“戏园子”。(现在叫俱乐部)

  戏园子是日本人建造的,就在炮楼山下,非常豪华阔气。当时,日本人经常请戏班子来这里唱戏。而这里只允许日本人来,不让中国人进入。

  日本人投降后,戏园子就归老牛沟矿所有。后因矿山下马,无人管理,自然倒塌了。

  神 社

  日本人非常讲究祭拜神社,这是他们这个国家的习俗和民族传统。

  日本人在老牛沟选矿北山修了一座神社。修得很别致也很美观。日本人每到周日就到这里祭拜。

  由于他们祭拜的时间为周日,所以,日本人就把周日叫礼拜天。

  从此,我们中国人也把周日叫做礼拜天了。

  日本人撤走后,这座神社不被中国人重视,久而久之,自然荒废了。

  日本选矿厂

  日本人为了加快开采黄金的步伐,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措施。在老牛沟建起了一座日处理矿1000吨的选矿厂。本选厂计划使用100年、这不难看出他的野心有多么大。

  同时在老牛槽,大金牛,小东沟,小北沟,头道岔,大线沟开发了许多坑口。后来,又开发夹皮沟立山坑和下戏台坑口。

  选矿厂投入使用后,没有防止污染的措施,开放排污水和尾矿。污水直接淌到河里,尾沙在河边形成一个大沙丘。

  后来这个沙丘平整后作为学校的操场。

  而日本建造的这座选厂,也被夹皮沟金矿自行拆除了。

  空中索道

  当时,日本人为了解决运矿问题,修了一条从老牛沟选矿厂通往夹皮沟的空架索道,全长三十五华里。把夹皮沟,大线沟,头道岔的矿石源源不断地,用索道运到老牛沟选矿厂。

  日本大同殖业公司办公所

  日本侵略者侵占了老牛沟的金矿,由日本国大同殖业公司开发。设立了各种名头们武装机构,在老牛沟修建办公的场所和日本官员的家属住房,在老牛沟商店对面。建筑风格十分考究,用锅炉供热。

  解放后,这里成为东北金矿局和老牛沟金铜矿的办公室。

  矿山下马后,老牛沟学校就迁到这里。

  现在,这两个建筑仍然存在,都改成了民房,锅炉水泥大烟囱还矗立在那里。

  “”初期,这座锅炉房改成一家饭店,隶属桦甸二轻局,员工是四位上了年纪的老头。

  老牛沟的文化教育

  建国初期,政府在老牛沟建立了老牛沟学校。校址在河南西头河沿边。校长王凤岐,李向东。

  学校要搞勤工俭学,学校养猪,学生夏天定期割猪草,冬天捡烧材。以此补充教学经费的不足。

  学校教师有:赵桂珍,秦玉兰,张玉金,赵淑珍,邱静珍,谢奎清,曲以贵,林洪武,时殿库,赵宏一,姚瑞科,董杰,王凤芝等。

  一九六七年,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老牛沟学校又增加了初中教学。

  把选矿厂闲置的房屋改成教室。又从全国各地大学毕业生中调来数十名,任中学教师。涌现出冯小光,张绪明,陶涛,郎永振,王介维,倪元录,肖贵华等优秀教师。

  一九五六年,老牛沟金铜矿,受东北金矿局的委托,建立了冶金系统的技工学校。王凤岐任校长。培养出冶金系统的第一批技术人材。

  为了方便农村儿童就学,老牛沟村又成立了乡村小学,地点在原老学校原址。各自然屯也相继成立了小学校。回乡青年曲常花,下乡知青姚秀英,于成坤,民办教师臧京太都曾经在这里工作过。

  中心校开设了初中部,秦加华,王国增,姜力月,何向生,王晓敏都在此任教。

  后来,教育体系改革,各乡村学校全部归并到所属乡镇,老牛沟的学校归到老金厂学校。老牛沟学校从此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上一篇:古代神话传说知识:“方丈”一词的由来

下一篇:通俗解读《易经》:你可能不认识父母

388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