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优美的乡村介绍:我的故乡老牛沟(3)

晓晴分享

  老牛沟的医疗卫生

  老牛沟金铜矿自建国后就成立了矽肺疗养院。由于当时井下实行干式凿岩,粉尘较大,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三年时间就能患上矽肺病。这是一种不治之症。矿山患这种职业病的人居多,都要轮流到疗养院疗养。

  在老牛沟因患矽肺病死亡的人数很多,平均年令在35一45岁之间。

  后来,夹皮沟技师那宝月研究成功湿式凿岩法。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便推向全国。从此解决了干式凿岩患矽肺病的难题,那宝月还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但这所疗养院一直开办很多年,夹矿安排二级厨师韩光远,于喜荣等人在本院掌勺多年。

  夹老合并之后,非常重视老牛沟的医疗卫生工作,选派了医术高超的医生,其中有米广年,李恩光,唐基信等人在此坐诊,满足了职工的就诊要求。

  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也另有起色。老牛沟村成立了卫生所,医生王文章,王征武,护士刘玉杰,张景丽均在这里工作。

  实行合作医疗之后,潘瑞玲,葛喜荣是卫生所的赤脚医生。巡迴在老牛沟的各村屯之间,受到了群众的好平。

  老牛沟的集市商贸

  老牛沟早些年间的集市在河南大桥两头。当地的农民个体户都在这里卖些蔬菜,瓜果,土特产品之类的东西。后来河南生产队也大量种植蔬菜,到集市上去交易。

  在老牛沟也有少许商贩,自由业户,常年走街窜巷经营小买卖,也有理发的老田头,老杨头,修鞋的小矮人等个体户,在此经营,维持生计。

  商店负责经营副食,烟酒及生产用品和日用品。粮店负责城镇人口的粮油供应和公粮收储。农村人口在五月节,八月节,春节,都要用小豆,黄豆,到粮店兑换白面,每人只限二斤。 那个年代,买布,糖,饼干,猪肉,豆油都要凭票供应。到饭店吃饭需用粮票。

  直到实行市场经济之后,才取消了商店和粮店。

  老牛沟大金牛

  在老牛沟的确有一处山沟叫大金牛沟。

  多年来一直流传着大金牛的故事,但说法不一。

  要考证它的由来,应该是这样的。

  日本侵略东北,进驻老牛沟。日本国家地质勘查机构,对老牛沟的地质资源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勘查。最后,绘制出完整的地质资料。

  从地质平面图上看,老牛沟地区矿脉形状象一头牛。从此,老牛沟地下有大金牛的说法就传开了。

  老牛沟村小北山

  在老牛沟村北山上一个山坳里,解放初期,这里有十多户人家。人们都称这里为小北山。有矿山的工人,也有单干户。笔者也在这里住了十五年。

  在这里居住,有着很浓厚的乡村气息。这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站在院子里可以饱览老牛沟的全貌。家家都种些蔬菜瓜果,以及大田作物。还可以养猪,鸡,鸭,鹅,狗。生活很富裕,也很受人羡慕。

  后来矿山下马,矿山的工人家都迁到夹皮沟或外地,有的单干户也入了合作社。最后只剩三户人家。

  到“”初期,上级不允许在此居住。这三户人家都迁到老牛沟街里。

  笔者在小北山居住多年,给自已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非常留恋小北山。

  在此,笔者随即留下一首自由诗 ,以示对故乡小北山的眷恋。

  我的家园

  老牛沟村小北山,几多风景我家园。

  山道弯弯路漫漫,家园伴我度流年。

  春日到来艳阳天,莺歌燕舞山水间,

  男耕女织千般好,播下五谷种良田。

  夏日树荫山道边,草绿花红开满山。

  农夫劳作田间里,面朝黄土背朝天。

  秋收时节人遍山,葡萄酸来元枣甜。

  核桃蘑菇到处有,收获颇多把家还。

  冬日白雪似云烟,小冰爬犁首当先。

  应季时光无限好,终生不忘小北山。

  老牛沟的农村发展状况

  在老牛沟河南及周边,居住着一些以种地为主的农户,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几代人都一直住在这里。他们自已养着牲口,有自已的耕地,过着田园生活。

  一九五八年,成立了人民公社,政府号召这些单干农户和个体手工作坊,小商贩,加入合作社。

  老牛沟成立了村政府,后来又改成公社,大队,小队三级单位。随着加入生产队的人越来越多,河南就分成两个队,既东队和西队。

  合作化以后,社员们男女老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欢声笑语,耕耘着这块黑土地。这里的耕地多数是山坡地,不能用机械,完全用人力耕种,收获。这些地块是西沟,南沟,五晌地,大坡,小北沟,苏家崴子,大松树,大金牛沟,东火锯南山。

  冬天,社员要赶着牛爬犁到沟里拉烧材。农闲时,部分社员要到外边搞副业。东西队都有自已的粮米加工厂,豆腐房,馇子房。东西队的豆腐馇子,很受欢迎。

  每到夏锄时间,学校要组织学生到生产支援。生产队要炖上大豆腐给学生吃。在那个年代,能美美地吃一顿大豆腐,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老牛沟大队也有了自已的经济实体,开办了油房,建起了俱乐部。每年春节,都要组织精彩的秧歌队,参加汇演。在三道沟、高丽屯,头道岔修建了集体户,接收了白山水电一局的下乡知青。

  社员们就这样辛勤劳作几十年,虽然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但他们却生活的开心快乐。

  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土地承包,彻底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虽然矿山已枯竭,但对当地的农民沒有丝毫影响。农民普遍走上了富裕之路。

  老牛沟的生活习俗

  在老牛沟这块高天厚土上,几代人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经过了长时间生活实践的打磨,老牛沟已经形成了它固有的民风习俗,也有了它独特的生活文化。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不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老牛沟,至今没有楼房,没有自来水,没有浴池,沒有邮局,没有储蓄所。人们一直过着比较原始的生活。

  但是,这里的人们并不气馁,仍然保持着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自食其力,打造自己的生活小天地。

  每到春天,不论工人和农民,家家都要在自已的小园里种上各种蔬菜,在到野外种些玉米黄豆之类的作物。

  秋天,家家都要挖个菜窖,备上萝卜,白菜,土豆之类的过冬菜。

  到冬天,人们要用人爬犁到太阳沟,冰湖沟,五间房去拉烧材,冬天,家家都要备足一年的烧材。

  这里的孩子上学,从来不用家长接送,都是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成帮结队地上下学,尤其像杨树沟,头道岔,离学校七八里路,孩子们都来回自己走。

  儿童沒有游乐场所,一到冬天,孩子们要去河冰上打爬犁,玩脚蹬子,自制脚滑子,这些游戏虽然很土,但玩的却很开心。

  每到腊月二十以后,凡是杀年猪的人家,都要把街坊邻居请到家里来,大家团团围坐在热炕上,吃杀猪菜,血肠,喝烧酒,谈笑风声,好不热闹,享受着无尽的欢欣和愉悦。

  如果谁家有红白喜事,大事小情,修理房子,盖房子,乡亲们都会闻讯前来帮忙。

  多少年来,一直保持着这种优良的传统。

  结 束 语

  老牛沟这个古老的村落,是养育我的地方,是我终生难忘的地方。一条母亲河贯穿东西,伴随着人们渡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这条河流,这块厚土,为世人贡献了许多许多。

  老牛沟这座百年老矿,它出产的黄金,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出产的铜和铅做成了子弹,运送到抗美援朝的战场,打退了美国侵略者的侵犯。这座矿山,真可谓是功满千秋。

  今天的老牛沟金矿已被个体收购。但这座矿山虽然几经沧桑,但是,它仍然还保持着旺盛的活力。

  老牛沟这个名字,将永远被世人所瞩目和敬仰。


  【作者:于发江(公众号:咱们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古代神话传说知识:“方丈”一词的由来

下一篇:通俗解读《易经》:你可能不认识父母

388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