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逍遥—心灵的救赎<四>_得逍遥
想要重新品尝逍遥的滋味吗?我们追求逍遥,却远离了逍遥,最后失去了逍遥。我们该怎样重新拥抱这一唤醒人的激情的名词?那么便把庄子的水灌到我们自己挖的深渊之中,不要担心,不要慌张,浮水过去,让自己在水中享受水的清凉,让自己漂回到深渊的另一头,重新筛选逍遥之沙,遴选出逍遥之石,构建逍遥之城,享受逍遥。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澄清,逍遥可能并不是庄子逍遥理论本身,而是一种心态,一种心态指导下的生活。而我们追求逍遥,也未必是完全领悟逍遥的理论,而是以庄子的心态去面对万事万物,最后在不自觉中回到逍遥的状态。那么所谓的逍遥,到底是什么呢?现在的逍遥就是一份内心的宁静,一种心安理得的安逸。[1]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能得到逍遥呢?前面已经说过,逍遥的原始根据地是在心灵深处,所以我们首先还是应该找到逍遥的原始根据地。再看看我们把这片根据地破坏成什么样子了,如果实在是不堪入目了,不要惊慌;如果你想慢慢修复这片根据地,那么在现实中熏陶过的你,可能没有这个耐心完成这项事业了。最快捷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引来一泓清水,漫灌了这片土地,把这片土地中被我们挖出的深壑用水填平。那么到哪儿找这股水呢?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庄子这泓清泉,不能保证对我们有有益,却不会对我们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所以我们可以用它来填平我们的战场。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这水的洗涤,淘出我们想要的“黄金”,而再次摒弃不想要的,从新构建我们的价值观。当然在此之前,我们还需学会一项技能,那便是“游”,如何“游”于这样的环境中?人行走在陆地上,和鱼畅游在水中、鸟儿飞翔在空中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质是没有区别的,无非都是凭借着某物,实现自己的前进或者后退,只是凭借的东西不一样而已,人是依靠坚实的土地,鱼是依靠水,鸟儿是依靠空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依靠水而行走呢?我们为什么不能依靠空气而行走呢?现实中我们可以借助水游泳而前行,却难以借助空气飞行,但是这都是地球引力惹得祸,如果没有了地球引力,在太空之中,我们在空气中行走和陆地上行走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在水中行走也是没有区别的。而太空的环境,在我们的心灵中是很容易构建的——那么我们从心灵中开始的救赎自己的行动,就变得现实了。我们要在内心深处,忘了逍遥划出的领地,我们要忘了以前为了追求逍遥而放弃的一切,忘了逍遥;沉下心来,聆听心的呼唤,追寻人性的宁静,无我、无功、无名,臻于逍遥之境。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说服自己回头?如何让自己愿意去尝试?像梭罗隐居在瓦尔登湖一样,做新的生活体验[2]。什么样的经历不是一种体验?什么样的体验不是一种富足?为什么要执着于现实中的物质羁绊?为什么要执着于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目的?谁能保证自己的目的就是完全正确的呢?如果不能保证,那又为何要执着?如果不需要执着,那又如何不能尝试新的体验?什么样的过程不是一次精彩的体验,又有什么样的目的不是行动的束缚?难道我们习惯于作茧自缚了吗?难道我们习惯于失去逍遥了吗?
只不过是把我们的视角转换一下,只不过是把我们的思路转换一下。就做体验生活的人,做一个行云流水,任意所至的体验者,而不做执着于目标的演员,按照规定的剧本[3],说着呆板的台词,做着刻板的动作,有什么意义呢?在一开始就几乎知道了所有的剧情。难道你不知道看电影时,有人剧透的感觉吗?给生活一点空间,给生命一点神秘,有什么不好?谁不希望有一个充满惊喜的人生呢?
那么,是时候去品尝逍遥的滋味了!信逍遥的存在,而不执着于逍遥的理念;保持宁静的内心,体验美好的生活,则臻于逍遥之境了!
[1]这里是尝试着对逍遥作的一种理解,即不是郭象的“自得之场”,也不是王先谦的“无己、无功、无名”。
[2]这里强调的是以体验的态度去享受内心的宁静,甚至创造或者追寻内心的宁静,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发现生活之美,世界之美,敬畏生命,热爱生活。
[3]这里的比喻是基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而作的,马尔库塞认为因为各种力量的作用,人生活在世界中都是被“召唤”而来,成为世人希望成为的样子,也就是说对一个人一生,可以通过各种因素的考量,得出唯一的预见,我们逃不出这样的预见。故而把生活比作写好的剧本,而我们只是其中的演员,虽然我们是在扮演自己,却是按照别人写好的台词。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 箫爻
来源公众号:风雨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