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读后感>

《罪与罚》读后感<1>:为何杀人?

嘉馨分享

  匆匆看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自知没有窥见其九牛之一毛,但仍然有谈一谈自己感受的冲动。这是一部极负盛名的作品,但很多高明之处我都无暇欣赏,仅仅从情节上略作窥视,因此我的见解无疑也是极其浅薄而自我的。阅读外国作品,人名对我而言似乎就是一个障碍,尤其是苏俄的作品,人名都特别长,而我记名字的技能似乎天生短板——因此,很多作品看完之后,发现连主人翁的名字都没有记住,这让我非常尴尬。为了方便我向别人炫耀,我必须记住至少一个人的名字——拉思科里涅科夫(爱称:罗提亚),而其他的人就可以以他为中心展开一张关系网了,可以用罗提亚的母亲、罗提亚的妹妹、罗提亚的朋友等指代其他人……

  罗提亚杀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这是他“蓄谋已久”的大事,作为一个大学生他首先从理论上为自己找到了支撑,并且写论文论证了杀死一个“虱子”的正当性,然后才从学习法律的专业角度,计划了整个杀人过程。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杀死高利贷老太婆亚里昂娜·伊凡诺夫娜之后,其胞妹理萨威泰乱入,他为了活命,不得不把理萨威泰也残忍地杀害,可是理萨威泰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并不在他所认为的“虱子”之列。他杀了两个人,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他究竟为何要杀人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单从他自己的忏悔来看,他杀人的动机大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理由——一个是为了成就自己的“拿破仑之梦”;一个是为贫穷所迫。这是两个极其矛盾的理由,但如果放在一起看,却可以看到一个十分让人信服的理由——他自己处在水深火热的现实与雄心勃勃的期待之间,最终自己被撕裂了,所以杀了人。

  贫穷和野心,看似两个独立的理由,其实才构成一个完整的理由。他渴望自己有3000卢布的资金,以成就自己的“拿破仑之梦”,并且在他看来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不过是一个“虱子”,存在于世界之上对人不仅无利反而有害,所以杀死她不仅无罪,反而是有功的——这种意识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而伟大的人就应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就是他的理论,这种理论为他杀人提供了突破口,他不信上帝,或者说他认为自己就是上帝。然而,另一方面他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3000卢布,甚至自己也被迫休学了,而深爱着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也为了支持自己上大学受尽了折磨,却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他久久不能摆脱这种窘迫的状况。最后铤而走险,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杀死了人类中的“虱子”——亚里昂娜·伊凡诺夫娜。如果不是法律不允许杀人,我甚至也认为他是无罪的。

  杀死亚里昂娜·伊凡诺夫娜是在他计划之中的事情,以上的理由可以支撑他的行动。但是杀死乱入者理萨威泰,却是出乎他的预料的——他是不愿意杀死理萨威泰的,但是他却在她面前挥动了斧头。这对罗提亚而言,无疑是一个意外,但是因为意外杀人却要受到良心的谴责——如果他知道曹孟德“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思路,或许他不会那么痛苦,可惜他不知道。他究竟为什么杀死她呢?或许在挥下斧头的那一瞬间,有千万条理由从他脑海中闪过,不过有一条是最致命的——杀人以自保。为了自己活命,他杀了人——如果说适者生存的逻辑成立的话,他杀死了别人就证明他是一个适者,而被杀的人不过是被淘汰者,也没什么值得可惜的。但是他又似乎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不能饶恕自己这种行为,却把这种行为归结为懦弱。不过这种说法,也有其合理的成分——他本来是对拿破仑五体投地的,在他看来就算是拿破仑杀了人,如果有一个更加高尚的目标,则是超越法律的——事实似乎也正是这样,“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是自古以来的潜规则。但他对自己的理论并不完全信任,所以他害怕法律,害怕见证自己犯罪的目击者,所以他对目击者痛下杀手——他的懦弱不是表现在行动上,而是思想上的不自信。

  罗提亚不过是个表面的唯物主义者,内心却潜伏者一个上帝,这就是他懦弱与杀人的真相。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 箫爻

来源公众号:风雨书桌

    385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