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医学常识>疾病预防>

怎么预防登革热病

文渊分享

  登革热病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该怎样预防登革热病呢?下面学习啦小编跟大家一起去了解下登革热的预防方法。

  家居预防登革热的方法

  1、清除或倒置室内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清理各种无用的瓶罐;保持花盆托盆不积水;废旧轮胎及时清理或放在室内,保证不积水。

  2、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莲花等)要每隔5~7天换水一次,并要彻底洗瓶、洗根。登革热病流行期间最好不种养水生植物,或改用泥、湿沙种养。

  3、储水容器要加盖密封,5~7天清洗一次;鱼池过滤池要安装防蚊纱罩,无养鱼的池则要将水彻底清理。

  4、疏通下水道,在下水道入水口安装存水弯曲管或防蚊闸;清理阳台、反樑、假山等处积水,填塞树洞、石洞,填平洼地。

  5、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树(竹)丛、积水环境等场所休闲或活动时,应注意防蚊叮咬。

  6、一旦有发热、周身骨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对疑似或确诊登革热的病例要立即暂停上班、上学,到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给他人。

  登革热的预防护理

  1、控制传染源

  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

  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登革疫苗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已研制出登革病毒1型和2型的蛋白和DNA基因疫苗,正在进行动物试验,但尚未能在人群中推广应用。由于低滴度的抗登革病毒1型抗体有可能成为促进型抗体,诱发登革出血热的发生,因而增加了疫苗研制、应用的难度。

  登革热常见的症状

  1、发热

  通常起病迅速,患者有畏寒或寒战症状,高热,24~36h内体温升高达39~40℃,一般持续2~7天,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升高。发热时常伴较剧烈眼眶痛,肌肉、头痛、骨及关节疼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症状。患者于发热期的呼吸、脉搏加快。早期体征有颜面、颈、胸皮肤潮红,眼结合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恢复期常因显著衰弱而需数周后才能完全恢复正常。儿童病例起病可较缓慢,毒血症状较轻,恢复亦常较快。

  2、出血症状

  出血于发病后5-8日,25~50%病例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及阴道出血等。出血范围的大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合并出血称为登革出血热: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但其肌痛、腰痛、发热、但骨、关节痛不明显,而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症状严重。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3、皮疹

  常于病程的第3~6天出现,多为斑丘疹,可呈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及出血性皮疹(瘀点)等。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时出现两种或多种皮疹。皮疹多先见于躯干,然后逐渐向四肢、头面部蔓延,最后分布于全身皮肤。皮疹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5天后逐渐消退。

  4、登革休克综合征

  最为严重的类型,具有典型登革热症状;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会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猜你喜欢:

1.登革热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预防登革热致家长的一封信

3.预防登革热黑板报内容资料

4.关于登革热的黑板报材料

    上一篇:怎么预防耳鸣

    下一篇:怎么预防打呼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