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考辅导资料>

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艺洁分享

高考历史考试的时候,要注意对选择题进行复核,也许会有新的灵感,但要珍惜第一印象,注意不要因为紧张而看错题,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_

②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方针

③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

④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日有机可乘

⑤欧美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苏联忙于社会主义建设.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过程: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

3.国民政府政策:不抵抗政策

4.结果:

①东北三省沦陷

②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

二、七七事变

1.经过: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影响:

①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②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总结:防御阶段日军的军事行动主要有哪些?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

②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③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④1937年七七事变

⑤ 1937年“八一三事变”侵占上海,进攻南京

⑥1938年5月占领徐州,10月占领广州、武汉,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三、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1.军事进攻—6次

2.野蛮屠杀—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杀害人数超过30万)、潘家峪惨案、三光政策

3.生化实验—细菌战和毒气战 (东北 “七三一”部队)

4.进行殖民统治

(表现:a.扶植傀儡政权b.实行殖民统治(以华治华)c.进行经济掠夺(以战养战)d.推行奴化教育)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原因:

①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国民党态度的变化

③中共的努力

④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⑤国际因素。

2.过程: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抗日宣言

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年12月中共领导一二九运动

时间:1935年12月9日

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

地点:北平 对象:学生

意义:兴起抗日救亡运动新

④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⑤1936年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各派的态度:

A.派:讨伐张杨

B.亲英美派:和平解决

C.中共:和平解决

结果: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⑥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⑦两党协议改编红军为八路军和第四军(八路军正副总指挥:朱德、彭德怀,下辖一一五师、一二0师、一二九师 新四军正副军长:叶挺、项英)

⑧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作用: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4.特点:

①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②主要以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③没有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2022年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选择题

一、选择题部分:48分

(一)三看,一确定

一看材料,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

二看设问,明确出题老师问的是什么;

三看选项,抓住每个选项的关键词,结合材料关键信息,综合分析,确定答案。

(二)常见的错误选项类型

1.选项是以片概全;

2.选项的说法绝对化:完全、彻底、消除等;

3.选项的说法带有明显错误词语:开始、衰退等;

4.选项的关键词与材料的关键词不一致;

5.选项的说法与题目的设问不相关;

6.选项的说法明显与课本所学知识相矛盾;

7.选项的内容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节点;

8.选项的说法,材料中不体现;

9.选项的说法是片面的说法;

10.选项的说法被其他选项的说法所包含;

11.选项的说法属于幼稚型即非常表面化的说法;

12.偷换概念;

13.立竿见影;

14.只是对材料的直接概括的选项;

简答题

(一)41题的解答技巧和方法:常见的设问及解答的模版

1.设问“......的背景”题

①时代大背景:时代特征;

②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③个人积极推动或政府重视;

④材料中提到的具体问题概括。

2.设问“出现......的原因”题

①材料中提到的具体问题概括;

②个人积极推动或政府重视;

③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④目的:为了什么。

第二种答题方式: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思想上:

④其他方面:

3.设问“......的特征”题

逐句概括,分清时间、范围、主体、性质、内容、方式、变化、影响等。

①时间:起源早或起步晚;

②范围:覆盖面广、领域广、涉及的地方多;

③主体:政府主导或民间组织;

④性质:某某阶级的什么运动;

⑤内容:政府重视,设立专门机构;立法规范;健全制度;内容丰富;体系化、制度化;灵活性;将......与......相结合;具体的内容(措施);

⑥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式多样;

⑦变化:由......到......;逐渐完善;不断发展;

⑧影响:影响深远。

4.设问“......的变化”题

①由......到......;

②逐渐怎么样;

③不断怎么样;

④蕴含有变化意思的词语句子。

5.设问“......的影响”题

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思考,如果是设问“作用或意义”的题目,则全部都是答积极影响的。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思想上:

④社会生活上:

⑤缓解了或解决了具体问题;

⑥消极影响。

6.设问为“比较异同点”的题

这个是高考题的常见设问题目,一般为东西比较,或是时间上的前后变化的比较。

(1)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或原因相同:

②目的相同:

③方式相同:

④性质相同:

⑤内容相同:

⑥影响相同: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或原因不同:

②目的不同:

③方式不同:

④性质不同:

⑤内容不同:

⑥影响不同:

(二)42题的答题模版

主题:

说明:①政治事件+与主题相关的一句话影响;

②经济事件+与主题相关的一句话影响;

③思想事件+与主题相关的一句话影响。

第二种说明:

①分析原因1;

②分析原因2;

③分析原因3;

总结:写一句启示或者认识或者将主题换一种表述。

(三)45题:改革题的常见设问和答题模版

改革史总认识

一、改革的含义: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改革的种类: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币制改革、税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军事改革、教育改革、少数民族改革、社会习俗改革等。

三、各种改革的作用:

1.政治改革:

(1)完善民主政治,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3)缓和社会矛盾。

2.经济改革:

(1)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2)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3)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3.军事改革:

(1)提高军队作战能力;

(2)增强国家实力。

4.教育改革:

(1)促进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公民意识;

(3)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5.少数民族改革:

(1)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2)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

(3)促进少数民族汉化和封建化;

(4)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6.社会习俗改革:

(1)营造改革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四、改革失败的原因

1.急于求成,不讲究策略;

2.打击面广,增加了改革的阻力;

3.用人失当;

4.没有结合国情。

五、改革的评价

1.改革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

2.改革就有局限,保留残余;

3.改革的方式都是自上而下;

4.积极的影响。

六、改革的启示

1.改革要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

2.改革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不可能一帆风顺;

3.改革中要坚定意志;

4.改革要讲究策略,不能急于求成。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192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