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
在高三阶段,每一轮复习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以供大家学习。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抗日战争
1.背景
①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③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2.主要事件
战略防御阶段:
①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②国民党组织了松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大规模的正面会战。(意义: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的意义: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的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③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严重威胁日军后方。
战略相持阶段
①日本调整了侵华政策,开始大规模侵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对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
②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作重要准备。
战略反攻阶段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3.性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战争
4.历史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刷了民族耻辱,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②抗战期间中国的民主力量迅速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5.抗战胜利原因
根本原因: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如何看待日本侵华历史:
①从人类文明发展史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高度评价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
②尊重历史,深刻总结胜利的基本原因。肯定国民党军队和台湾人民的抗战事迹,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③高度赞扬抗日战争铸就的伟大民族精神
④再次重申我国的对日政策,正告日本右翼不要篡改历史。
认识:日本侵华历史不可否认,我们要还历史真相,揭露和批判日本右翼分子的本质。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①民族、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
②清末新政、宪政失败;
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1.中国同盟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
“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
“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全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享有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此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3.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 10日,革命士兵在武昌率先起义,并取得成功。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清帝退位
1912年2月,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①时间:1912年3月
②目的:巩固共和政体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③内容:
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政体:责任内阁制; 政治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④意义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蓝本,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重要一页。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和教训
结局: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移风易俗,促进了中国社会观念的更新。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五四运动
1.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高潮:
上海的“三罢”斗争
4.经过:
运动前期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运动后期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为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5.结果:初步胜利。
6.五四运动的意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②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
③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立党的奋斗目标。
2.中共二大
1922年7月,中共二大确立民主革命纲领,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的标志: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在国共两党的推动下,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蓬勃开展起来。
三.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共产党人领导了南昌起义;
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组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井冈山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①概况:
根据“八七会议”的决议,毛泽东发动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改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意义:
井冈山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四.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
①原因:王明“左倾”错误领导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北上,进行长征。
②过程: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是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
③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为全民族抗战的到来创造了条件。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精神财富。
2.遵义会议:
背景:由于左倾错误,红军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
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省遵义市。
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 “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
意义:
纠正了“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共由幼稚开始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