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不要做的事情
饭后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去做一些本不应该做的事情,那么,饭后不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呢?下面一起随学习啦小编来看看吧。
饭后不能做的事
1.吃水果
饭后一只水果被奉为金科玉津,但医学家却提出了异议。但食物进入胃里需长达1至2小时的消化过程,才被慢慢排入小肠。餐后即食水果,食物会被阻滞在胃中,长期可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2.饮茶
茶中大量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锌等结合成难以溶解的物质,无法吸收,致使食物中的铁质白白丢失。如将饮茶安排在餐后一小时就无此弊端了。
3.上床
俗话说“饭后躺一躺,不长半斤长四两”。饭后立即上床容易发胖。医学家告诫人们,饭后至少要休息20分钟,再上床睡觉。哪怕是午睡时间也应如此。
4.散步
饭后“百步走”,会因运动量增加,而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特别是老年人,心功能减退,血管硬化及血压反射调节功能障碍,餐后多出现血压下降等现象。
5.开车
事实证明,司机饭后立即开车,容易发生车祸。这是因为人在吃饭以后胃肠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容易造成大脑器管暂时性缺血,从而导致操作失误。
6.松裤带
饭后松裤带,会使腹腔内压下降,这样对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就会减弱,而消化器管的活动度和韧带的负荷量就要增加,容易引起胃下垂,出现上腹不适等消化系统疾病。
7.洗澡
饭后洗澡,体表血流量会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便会相应减少,从而使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
饭后的10种症状
1、进食后不久又感饥饿,上腹时有隐痛,并吐酸水,稍吃些食物这些症状便会有所改善。有这类感觉可能有早期胃炎或胃溃疡存在。
2、吃油腻食物后,感到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右侧肩背部者,很可能患有胆囊炎或胆道疾病。
3、有的人经常打嗝,不光吃饱后打,有时饭前也打。
打嗝的病因有很多,多由消化不良引起,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病症也会导致打嗝频繁。
患高血压的老人反复打嗝又总止不住,可能是脑中风的前兆。此外,如果突然打嗝不断,并伴有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需要引起注意。
4、饭后胀气:当脾胃消化能力逐渐减弱,胃动力差,食物积聚在胃底,常会出现胀气。
这时应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豆类、结实的面食等,还要改掉狼吞虎咽的习惯。
如果症状严重,应考虑是否有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
5、食欲良好,但体重却逐渐减轻,并伴有乏力,怕热,多汗,易怒急躁,面红,眼球稍向突出等,要警惕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可能。
6、进食后腹胀加重,平卧后舟能减轻,常有嗳气,有时便秘或腹泻,身体较为消瘦者,很可能是胃下垂的表现。
7、食欲旺盛,甚至亢进,越吃越想吃,进食后常感口干,平时饮水多,小便亦多,但体重却不断减轻,这是糖尿病的特有症状。
8、有些人感到吞咽困难,甚至只能喝水或吃稀饭等汤食,有时连咽口水都感到有困难,身体逐渐消瘦,这提示食管病的可能。
9、突然感到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大庆食油腻,身体倦怠,小腿酸痛无力,尿色如浓茶,眼白发黄者,极有可能患有共同疸型肝炎。
10、经常食欲不佳,大便稀薄,次数较多,稍吃油腻食物便会腹泻,这是由于胃肠功能减退,可能患有胃肠疾病的缘故。
饭后做什么事有利健康
食后摩腹——能除百病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食后按摩腹部,既可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又可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神经传入大脑,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和发挥,有益于健身防病。
具体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脐部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按摩各20圈,但要等饭后半小时再揉腹。
饭后慢走——大益于人
《摄养枕中方》记载: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说的是食后慢步行,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益于人体健康。
但食后不可立即行走,不可急步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否则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最好过半小时后再进行散步等活动。
食后漱口——增进食欲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食后漱口,可保持口腔湿润度并能清洁固齿,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还可有效地防治口腔及牙齿的疾病。保护好口腔和牙齿,有益于增进食欲和帮助消化吸收,如此,老年人就会感觉吃得香、身体好,就能健康长寿。
需要提醒的是:现代科学不提倡饭后立即刷牙,因为这样会破坏牙齿表面的保护层。有牙医建议,饭后喝一小杯牛奶或用牛奶漱口,可以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相关文章:
5.饭后运动减肥方法
6.饭后胃胀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