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设计>环境设计>室外设计>室外设计知识>

2017杭州城市规划

其芳分享

  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新一线城市。其这么发达的经济是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的,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杭州城市规划的有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杭州城市规划

  历史沿革

  杭州历史悠久,秦代建钱塘县,隋开皇九年(589)设杭州。五代时吴越国(907~978)和南宋(1127~1279)在此建都。南宋时称临安,是杭州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元代为行省的驻所,明清以来均为省会。

  1978年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市区人口规模到20世纪末控制在105万人以内;今后在市区内,不再新建和扩建大中型工业项目;不再新建或从外地迁入科学研究、设计单位、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确实需要建设的,可安排在杭州地区范围内的小城镇。长远的发展则在上海经济区的规划中统筹考虑。

  城市布局

  城市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塘)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统筹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调整。

  西湖风景区东起湖滨,西至西湖山区山脊线,南起钱塘江,北至老和山;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保护区。规划确定在风景区外围划出保护地带,要求各种建筑物的设计必须同湖山自然风景相协调,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体量。湖西一带,保持湖山之间田园式的、较为开阔的绿化地带,不准建设同风景园林建设无关的建筑物。孤山一带,适当建设一些具有传统风格式样的建筑物。风景区的建设以西湖为中心,风景名胜为重点,普遍绿化为基础,充分发挥江湖、山林、洞壑、溪泉等自然景色的魅力,整修和保护古建筑、石窟艺术等文物古迹。整理、开发郊县的风景名胜,如附近的瑶琳溶洞风景;逐步形成点、线、面相联系的风景游览网。

  规划规定开辟钱塘江边的新区。杭州市区东南部沿钱塘江边二堡至闸口一带,地形、景观都较优越。这里除保留一些食品工业、木材加工、客运码头外,将继续建设旅游、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公共建筑和居住区,并修建沿江道路和防护林带。

  旧城的改造要同新区建设相结合,组成就业和居住基本平衡的五个居住区:城区、艮山、上塘、武林和滨江。

  对于分散在市内的工厂,要结合工业调整和技术改造,改善不合理的布局;对严重污染环境而无法就地治理的企业,要逐步迁出。积极建设和发展水、电、交通条件比较好的萧山、临平、富阳、瓶窑、闲林埠、仁和等城镇。

  地铁、快速路还要建几条?你家周边会不会增加医院、学校?这些有关杭州未来发展变化的问题,都已经有答案了。

  现行《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实施以来,因为城市内部各运行系统和外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现行总规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在不改变规划期限和总体框架的前提下,杭州对现行总规进行修改。

  即日起,修改过的总规(草案)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市规划局网站、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网站以及规划局一楼大厅、城市规划展览馆公示,公示截止日期为7月12日。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汤海孺介绍,经过修改之后,将推动城市建设重心进一步向副城、组团转移。不过,这些规划要落地,还需要依赖专项规划、各个区块的控制性规划细化以及后续的建设和管理。

  规划内容

  城市中心包括两个城市主中心:延安路及近湖地区和钱江新城及钱江世纪城,前者功能定位为商业、旅游、行政、金融,后者定位为行政、商务、商业、金融、文体,另外还有6个城市副中心:江南副中心、临平副中心、下沙副中心,包括此次规划修改中新增的大江东副中心、未来科技城副中心和城北副中心,以及8个主城次中心和9个地区次中心。[1]

  严格控制杭州生态保育空间 55%面积为禁建区

  在总规修改中,其中一个原则就是严格空间开发管制和规模调控。

  杭州的城市建设面积已经占到30%,比香港还高6个百分点。城市发展的空间有限,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所以未来发展不能需要多少地,就给多少地。

  规划将严格控制杭州生态保育空间,划定了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其中55%的面积为禁建区,主要是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生态公益林等。

  对于未来新增的建设用地,要向绿地、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倾斜,就位置而言,主要安排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0米范围。

  根据规划,到2020年,杭州市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居住用地和商业办公用地的目标分别是18%和31%。也就是说,未来地铁站周边的发展会更加迅速。[1]

  公共交通篇

  2020年前后,规划目标建成5条线190公里 城际轨道连接海宁、桐乡、临安等8条线路

  修改的总体规划中,依然将公交都市作为发展目标,重点建设地铁网、快速路网和快速公交网3张网。

  根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杭州规划轨道交通10条线,共376公里。2020年前后,杭州将建成1、2、4、5、6五条线路组成的190公里的轨道交通骨架网络,轨道交通分担率占城市总客运量的20%以上。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上,规划建设8条城际轨道线路,并与城市轨道线路连接,这在规划中被称为“一心八射”。

  这8条线路连接的城市分别是海宁、桐乡、德清、安吉、临安、富阳-桐庐、诸暨、绍兴,其中,富阳-桐庐、临安、绍兴、海宁这4条线路的建设会快一点,另外4条是远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