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的论文范文精选
知道旅游管理的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整合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你喜欢哦。
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探讨
引言:旅游管理专业的伴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旅游行业注重岗位技能操作,从业人员主体为中高职毕业生。随着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学历要求的提高,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向上延伸的迫切需要十分强烈。因此,打通旅游管理专业中职上升通道势在必行。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职与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二者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体现在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着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一、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问题
1.1课程内容选取
旅游管理专业中职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大类,高职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提升课程、素质拓展模块课四类。旅游管理中职基础类课程例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比重还较大,高职学生就业面比较宽,更多注重对职业技能资格和中层管理决策、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因此,旅游管理高职课程的设置注重知识、技能、技能提升等方面。
1.2课程组合
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有相同名称的课程,但是课程具体内容上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学生了解、掌握、重点、难点,甚至课程内容本身都有很大差异。例如:《内蒙古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职生只要求了解蒙古族历史发展进程,内蒙古地区旅游资源分布,行政区划等知识点;而高职生则要求掌握内蒙古旅游资源组合,线路组合,景区、景点讲解等内容,以及具备组团讲解、地接讲解的能力。
1.3授课方式
中职旅游管理的授课方式使用的是纯理论教学+纯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这源于中职学生的就业导向。高职旅游管理的授课方式采用模块化教学,项目教学,将理论和实践课程融为一体,基于工作过程,通过任务导向,学生组成团队,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学会了工作过程,既完成了课程项目,又学会了团队合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实务》课程,通过制定教学任务,将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团队独立完成一次成团、接团、全程讲解、送团等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工作,通过角色转换,PPT制作,小组打分,经验分享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2.评价方式问题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评价方式以平时作业、考勤、课堂提问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组成,评价体系封闭,任课教师主导评价体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评价体系民主、开放、综合、全面,学生评价由学生自评、团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四个部分组成。例如:项目教学课程,将学分分配给各项目团队,由团队通过竞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团队之间进行评价,打分,团队内部进行分值分配,即将评价主要分值让学生来决定。通过自评和他评,学生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教学知识要点以及工作过程流程,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途径
1.课程体系对接
1.1课程内容对接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内容重复现象明显。国家以及地方没有中职与高职统一的课程标准,中高职各自确定自己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造成一些中高职专业课程名称重复的现象。如中高职同时开设《内蒙古导游基础》、《导游实务》等课程重复率较高。针对名称相同课程,设置不同阶段教学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导游资格证考试,按照考试办法规定,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人员需要具备高中或同等学力、以及高中以上学历方可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中职学生需毕业拿到毕业证书后方可报考导游证。因此,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上需要区别于高职专业。
1.2授课模式对接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主要由纯理论课和实训课组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由纯理论课、理实一体课和实训课三种课程组成,其中理实一体课包含项目教学、模块教学、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授课效果非常好,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在所有课程中所占比例可以灵活掌握。
2.中高职评价体系对接
2.1多元的评价主体
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有评价体系以各自专业教师为主体,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封闭,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评价体系割裂。因此,必须建立多样的、开放的评价体系,将企业、社会评价机制引进学校,实现中高职评价体系对接。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建立学生互评体系。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项目。发挥校企合作企业的作用,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参与人才评价,发挥企业用人、选人的优势,制定企业用人评价体系。
3.建立多样的评价方式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现行的评价方式以课堂教学评价与期末考核评价为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将过程评价已经融入课程 。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职业技能大赛、小组项目教学过程评价、顾客评价等评价方式等多种评价方式融入课堂,形成中高职互通评价方式。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例如:酒店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都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可将职业标准定位成初、中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可将职业标准定位成高级,实现了中高职评价方式的对接。
结语
打通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衔接通道,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培养,必须解决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的衔接问题,这是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衔接的核心问题。通过课程内容对接、授课模式对接等途径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中高职通道的连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旅游管理专业开设音乐鉴赏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也开设了多种人文素养的公共课程,最具代表的就是音乐鉴赏课程。音乐鉴赏课程的开展可以使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升华。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旅游专业课程中引入音乐鉴赏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 旅游专业开设音乐鉴赏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众所周知,音乐具有明显的教化作用,对于提升人的内在素养具有明显的优势。旅游专业中开设相关的音乐鉴赏课课程,符合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要求,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岗位。同时音乐鉴赏课程也隶属于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音乐鉴赏课程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1 音乐文化与旅游专业内容具有紧密联系
在旅游专业知识中旅游文化也占据重要的比例,尤其是我国众多人文景观中,音乐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音乐使旅游景观具备了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底蕴,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使旅游活动更加地吸引人。并且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音乐也作为景区的重要文化载体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1.2 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
旅游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设置不同的课程,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满足以后旅游岗位的需要。而音乐鉴赏课程的开展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音乐特色以及重要的乐器和曲目,这些都是学生积累人文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明确,音乐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旅游专业的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的实际需求,合理科学的安排课程内容,对专业课程起到辅助教育的目的。
1.3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音乐在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的同时,也具备充沛的情感,是一种情感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洗涤人们的心灵,升华人们的情感。我国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包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修养,具备科学的价值取向,通过对这些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领略音乐作品所描绘的意境美,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艺术修养也会得以显著的提升。
1.4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从本质上讲,旅游本身就是一项审美活动,通过具体的游历和参观,使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获得生活的乐趣,因此也可以说旅游也是寻求美的过程。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对音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旅游专业开设的音乐鉴赏课程不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的素养为根本目的,只是利用音乐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是对人们情感的有效诠释,也是世界万物的有效表达,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有效调动、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2 提高旅游管理专业音乐鉴赏课程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通过实际的调研可以发现,众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课程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需求不匹配等,都降低了旅游管理专业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提高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性提出具体的完善策略。
2.1 结合旅游专业课程,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都将音乐鉴赏课程定位为基础公共课程,对其内容安排较为随意,没有特定
的要求,这也是高职院校对音乐鉴赏课程缺乏重视的具体表现,致使音乐鉴赏课程的效能无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必须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根据专业要求,充分发挥音乐鉴赏教学的育人效能。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的音乐鉴赏课程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选取、安排。一是结合我国地域文化,介绍和鉴赏不同区域的民歌。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风情有明显的差异,而在此基础上孕育出了不同风格的民歌,有明显的地方特点。例如,广西民族拥有用歌声和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劳动成果的传统,最具代表的刘三姐的歌声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宣传,并且具有了一定的品牌
效应,不仅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广西的旅游业。南宁每年开国际民歌节,更是将我国民歌推上了国际的舞台,这不仅是一种较好的旅游文化资源,更是我国民俗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有效途径。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对不同地域的民歌进行鉴赏,使学生充分了解到不同的地域文化,为以后走向岗位奠定基础。二是根据历史背景可选取一些代表性的红歌。红色旅游是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主要是围绕现代革命根据地进行的。通过音乐鉴赏课程,将我国各地的民歌、红歌与旅游联系起来,为以后旅游管理的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2 全面教学思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音乐鉴赏课程的任职教师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都是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致使这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包含过多的专业技巧,教学培养目标缺乏科学性、可行性。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并不是成为音乐方面的专家,并不需要深入学习某一方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而是要广泛地了解。因此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路,针对不同专业要求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保证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学生的要求。如让导游专业学生进行中国民歌鉴赏时,可以和中国旅游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启发学生设计“音乐之旅”,写出导游词,进行模拟导游比赛等。把音乐鉴赏课与导游专业课结合起来,学生欣赏音乐时不但容易理解,而且记忆深刻,课堂气氛也会非常热烈。
2.3 以学生为本,创新音乐鉴赏教学方式
目前在高职院校担任音乐欣赏选修课的专职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在学校都有自己的“小专业”,这一客观现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设置,造成课程设置的随师性。教学方式上容易出现“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忽视教学主体―学生。音乐鉴赏课在旅游类高职院校也属于全校选修课,教师一学年任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另一学年任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区别,了解专业特点与学生特点,尽量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如在给酒店管理专业上课时,创设酒店工作场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给各个场景做背景音乐设计,培养学生对各种音乐风格的把握,或者模拟遇到不同国家的客人,选择不同的音乐来表示欢迎之情等。通过主动参与,学生进一步认识音乐和了解音乐,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鉴赏课程的开展是高职院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旅游管理专业增设音乐鉴赏课程不仅是职业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旅游专业课程的有效辅助,有效增加旅游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性,音乐鉴赏课程的任教老师必须结合专业特点科学、合理是安排课程内容,制定课程目标,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旅游管理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