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肖许国分享
摘要: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专业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学改革既要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强化校内实训深化校企合作,也要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并鼓励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面对新的形势和问题,只有积极改革和完善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物业管理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物业管理;高职院校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物业管理在我国从出现到现在不过30年的历史,但是随着房地产的迅猛发展,物业管理快速进入社会经济生活,并发展迅速,各类物业服务公司不断向规模化、集团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社会对专业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同时,随着建筑物科技含量的提高和居住理念的变化,物业服务理念也不断更新,国外先进物业管理模式被引入,物业服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在不断提高。这一系列的变化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等职业院校对物业管理人才的现有教育模式相对滞后,已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化人才是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明确物业管理的培养目标。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在我国主要由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强调实用技能,教育部在“2004年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若干意见”中把就业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导向。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像本科院校的课程强调学科理论性和全面性,而是重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又不同于职业上岗培训或工种培训,在强调就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在毕业时能顺利就业,也能在以后根据需要转岗、换岗和跨岗工作。即职业教育既要以就业为导向,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培养具有终身发展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物业管理专业来说我们的目标主要在于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顺利就业,同时也要使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根据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不断学习,实现职业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中高级物业管理人才。
结合社会需要,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科学设置课程
首先,高职院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就要从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出发,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在设置之前充分调研了解物业管理行业最新的具体情况,然后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上,对于物业管理一些实际问题体会不如直接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深刻,因此邀请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专家和校内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研究决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取舍,有利于课程的科学优化设置;
再次,由于物业管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相应的课程设置也要根据社会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时动态地进行调整,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和生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的自我发展能力。例如,针对目前高端物业不断增加,高级物业管理人员需求旺盛,可以相应地开设针对别墅、高档公寓等物业的课程。又如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业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保洁、绿化等基础服务,而是更强调物业的经营与增值,可适当增加开设物业的综合经营与管理的相关课程。再如,物业管理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设置课程时,要及时引进最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最后,在设置专业课程时,注意与相关的行业和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在一起。例如国家将物业管理人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物业管理员和物业管理师四级,在课程设置时,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层次和目标将中高级物业管理员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纳入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又较容易取得相关的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以后的职业发展。
2.强化校内实训,深化校企合作
课堂教学主要侧重理论知识,高职院校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更强调学以致用,实训与实习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由于专业建设时间短、专业认识模糊,以及资金不足、实验室建设定位不准确等原因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设施缺乏,校内实训场所不足,难以满足技能教学的需要。要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必须强化校内实训,深化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改善实训条件来加强,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例如,后勤集团、基建工地、学生宿舍、教师公寓以及各种水电气设施设备等都可以成为其实践教学的场所或器材。还可以在校内建立起模拟物业服务公司,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开展物业管理,并参与学校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此外,各高校物业大多由专门的物业服务公司进行管理,校内实训也可以携手学校的物业服务公司,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安排学生适当参与前台客服、会计、房屋建筑维修、水电设备维修等项目,在真实的物业管理环境中进行实训,这样实训效果更好。
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的、高职院校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还停留在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参与实习指导这一层面,而且这种合作更多是学校单方面地向企业寻求合作,企业较少参与甚至不参与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企的双向交流。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员工培训、项目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应在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让企业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聘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指导,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知名专家来校为学生做讲座传授经验知识,还可以与物业服务企业一起举办各种物业管理技能大赛,例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每年都会与合作的物业服务企业举办物业管理技能大赛,邀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经理担任评委,鼓励企业参与物业管理的教学活动,深化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大多数高职院物业管理专业建立都只有几年时间,而且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层次大多是专科,少数是本科,研究生阶段目前还没有物业管理专业。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缺乏物业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现任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建筑工程、管理学、法律等其他专业换行而来,对物业管理认识不够,也缺乏相关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和能力。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制约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物业管理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内容。提升教师素质首先应对现有教师进行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和开发,例如分批选派相关教师到物业服务公司挂职、兼职,以提高教师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其次可以聘请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所学专业与物业管理专业相关的青年教师,或副高以上职称,有从事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再次可加强本专业教师之间以及不同院校之间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实现优势互补。
4.推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
除了获得毕业证书之外,鼓励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兴趣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业管理员和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调整,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基本完成了职业资格考试的准备工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最近几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举行的物业管理员证的资格考试,绝大多数同学都一次性通过了考试。在获得物业管理员证书之外,也可鼓励学生取得与物业管理相关从业资格证,如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证书。双证书或多证书制度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课证融合,深化学习,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展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5.改进教学手段
物业管理教学改革还需要突破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模式,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例如讲授物业管理法规时,可以结合典型案例讲解,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讲授物业管理概论、房屋维修与预算、物业设备智能化等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观看操作流程或考察处理情况,让学生全面了解基本操作程序。观摩结束后,要求学生讨论观感体会,并进行总结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物业管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设计项目,现场模拟物业服务公司的工作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改变传统单一的答卷考试,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采用现场操作、模拟实习、校外岗位实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基础课程,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于实践性较强专业课程则侧重考核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物业管理作为新兴而又蓬勃发展的行业其发展变化尤为迅速,这种发展和变化对相应的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需要,物业管理教学改革需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促进物业管理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翠凤.关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2] 鲁捷.谈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岗位模块的课程设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3] 胡芳,刘葆,杨冰.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技术类人才培养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8).
[4] 何岩枫.高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11).
[5] 俞万源.物业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9).
[6] 鲁捷,孙成喜.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4,(8).
关键词:教学改革;物业管理;高职院校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物业管理在我国从出现到现在不过30年的历史,但是随着房地产的迅猛发展,物业管理快速进入社会经济生活,并发展迅速,各类物业服务公司不断向规模化、集团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社会对专业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同时,随着建筑物科技含量的提高和居住理念的变化,物业服务理念也不断更新,国外先进物业管理模式被引入,物业服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在不断提高。这一系列的变化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等职业院校对物业管理人才的现有教育模式相对滞后,已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化人才是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明确物业管理的培养目标。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在我国主要由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强调实用技能,教育部在“2004年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若干意见”中把就业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导向。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像本科院校的课程强调学科理论性和全面性,而是重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又不同于职业上岗培训或工种培训,在强调就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在毕业时能顺利就业,也能在以后根据需要转岗、换岗和跨岗工作。即职业教育既要以就业为导向,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培养具有终身发展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物业管理专业来说我们的目标主要在于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顺利就业,同时也要使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根据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不断学习,实现职业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中高级物业管理人才。
结合社会需要,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科学设置课程
首先,高职院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就要从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出发,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在设置之前充分调研了解物业管理行业最新的具体情况,然后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上,对于物业管理一些实际问题体会不如直接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深刻,因此邀请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专家和校内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研究决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取舍,有利于课程的科学优化设置;
再次,由于物业管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相应的课程设置也要根据社会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时动态地进行调整,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和生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的自我发展能力。例如,针对目前高端物业不断增加,高级物业管理人员需求旺盛,可以相应地开设针对别墅、高档公寓等物业的课程。又如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业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保洁、绿化等基础服务,而是更强调物业的经营与增值,可适当增加开设物业的综合经营与管理的相关课程。再如,物业管理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设置课程时,要及时引进最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最后,在设置专业课程时,注意与相关的行业和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在一起。例如国家将物业管理人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物业管理员和物业管理师四级,在课程设置时,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层次和目标将中高级物业管理员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纳入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又较容易取得相关的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以后的职业发展。
2.强化校内实训,深化校企合作
课堂教学主要侧重理论知识,高职院校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更强调学以致用,实训与实习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由于专业建设时间短、专业认识模糊,以及资金不足、实验室建设定位不准确等原因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设施缺乏,校内实训场所不足,难以满足技能教学的需要。要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必须强化校内实训,深化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改善实训条件来加强,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例如,后勤集团、基建工地、学生宿舍、教师公寓以及各种水电气设施设备等都可以成为其实践教学的场所或器材。还可以在校内建立起模拟物业服务公司,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开展物业管理,并参与学校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此外,各高校物业大多由专门的物业服务公司进行管理,校内实训也可以携手学校的物业服务公司,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安排学生适当参与前台客服、会计、房屋建筑维修、水电设备维修等项目,在真实的物业管理环境中进行实训,这样实训效果更好。
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的、高职院校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还停留在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参与实习指导这一层面,而且这种合作更多是学校单方面地向企业寻求合作,企业较少参与甚至不参与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企的双向交流。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员工培训、项目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应在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让企业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聘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指导,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知名专家来校为学生做讲座传授经验知识,还可以与物业服务企业一起举办各种物业管理技能大赛,例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每年都会与合作的物业服务企业举办物业管理技能大赛,邀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经理担任评委,鼓励企业参与物业管理的教学活动,深化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大多数高职院物业管理专业建立都只有几年时间,而且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层次大多是专科,少数是本科,研究生阶段目前还没有物业管理专业。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缺乏物业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现任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建筑工程、管理学、法律等其他专业换行而来,对物业管理认识不够,也缺乏相关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和能力。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制约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物业管理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内容。提升教师素质首先应对现有教师进行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和开发,例如分批选派相关教师到物业服务公司挂职、兼职,以提高教师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其次可以聘请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所学专业与物业管理专业相关的青年教师,或副高以上职称,有从事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再次可加强本专业教师之间以及不同院校之间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实现优势互补。
4.推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
除了获得毕业证书之外,鼓励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兴趣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业管理员和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调整,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基本完成了职业资格考试的准备工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最近几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举行的物业管理员证的资格考试,绝大多数同学都一次性通过了考试。在获得物业管理员证书之外,也可鼓励学生取得与物业管理相关从业资格证,如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证书。双证书或多证书制度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课证融合,深化学习,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展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5.改进教学手段
物业管理教学改革还需要突破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模式,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例如讲授物业管理法规时,可以结合典型案例讲解,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讲授物业管理概论、房屋维修与预算、物业设备智能化等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观看操作流程或考察处理情况,让学生全面了解基本操作程序。观摩结束后,要求学生讨论观感体会,并进行总结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物业管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设计项目,现场模拟物业服务公司的工作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改变传统单一的答卷考试,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采用现场操作、模拟实习、校外岗位实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基础课程,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于实践性较强专业课程则侧重考核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物业管理作为新兴而又蓬勃发展的行业其发展变化尤为迅速,这种发展和变化对相应的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需要,物业管理教学改革需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促进物业管理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翠凤.关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2] 鲁捷.谈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岗位模块的课程设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3] 胡芳,刘葆,杨冰.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技术类人才培养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8).
[4] 何岩枫.高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11).
[5] 俞万源.物业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9).
[6] 鲁捷,孙成喜.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