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文本的表达方式(2)

若木分享

三、语文教学关注文本表达形式的实践策略
1.根据文本类型,寓关注表达形式于制定合宜的教学内容中
早在2006年,李海林先生就指出:“目前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出现的问题,主要的,就是对‘教什么’的问题在理论上的毫无建树与实践上的严重缺失。”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语文课程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怎样制定教学内容才是正确有效的呢?
笔者认为可以依据教材的类型来确定合宜正确的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鉴别出语文教材选文(课文)有四种功能,即“定篇”、“样本”、“例文”和“用件”。“讲课文有讲课文适用的地方(定篇),教读法有教读法适用的地方(例文与样本),离开课文作听说读写的延伸,也有作延伸适用的地方(用件)。”
显然,具备“例文”和“样本”特征的文本,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侧重于文本表达形式的教学。而对于具备“定篇”和“用件”特征的文本,则可以分别从文学鉴赏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两方面来设计合适、准确的教学内容。成尚荣说:“一个对阅读课教什么,心中十分清楚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个优秀教师,至少可以逐步成为优秀教师;一个对阅读课教什么,心中茫然,只是凭依‘老经验’教语文的教师,不可能是,也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
2.指导阅读方法,寓体会表达形式于理解文本内容中
尽管我们强调语文课要着力于形式,但形式必须附着在内容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把理解文本内容和品读表达形式巧妙融合起来,才能呈现出高效的课堂。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会表达形式这两个方面,要做到有机融合。
如在老师层层深入的问题引领下,学生从关注课文写了什么,到慢慢关注“课文怎么写的”,从“感受美”,到慢慢发现“课文抓住了哪些特点,用了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写出了这种美”。老师再恰到好处地一步步总结写法和学法,使学生从对文本语言、事物形象的感性认识中,又丰富了理性的思考。这样,在课堂上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事物的外部形象,更收获了如何抓住特点,用优美的词语描写外形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
3.善于运用比较,寓渗透写作方法于领会表达形式中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要求的达成,需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课堂中逐步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常常出现“了然于心而不能了然于手和口”的现象,对优美的句子视而不见,或者觉得很美,又说不出美在哪儿的现象。此时需要教师运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审美的思维框架,寓渗透写作方法于领会表达形式中。借助教材提供的例子,通过比较的方法,积累词句,渗透写法,学生会发现看似平常的词语、句子蕴藏着不平常,同一种意思可以有多种表达的方式,从而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鉴赏能力,自然语文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4.运用迁移模仿,寓仿写训练于学习表达形式中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可以把模仿表达形式和进行语言训练有机统一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文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是学生模仿的最佳样本。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阅读教学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水平。
其实,关注“文本表达形式”就是关注文本“怎么写”的问题。“怎么写”是对语文课程“教什么”问题的浅显而直接的回答。“怎么写”属于表达、表现的方法,即以言达意、以言表意的方法。如果说写作是作者凭借自己的知识、才华、情感、意愿等建立了一种崭新的言意新关系,那么阅读则是通过对这种言意关系的拆解,让学生学到“据意择言、选言达意”的方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本质的区别就在这里。人文精神、科学知识等教育,只是语文课程附属的、附带的价值,只能在探究“怎么写”中通过“渗透”来实现。丢掉了“怎么写”的教学,就丢掉了语文的本体,也就丢掉了语文,语文教学就是不完整的。
3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