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音乐欣赏课系统教学法初探
杨通俊分享
论文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课 系统教学法 课堂设计
论文摘要:系统教学法是把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其中的每个阶段均为学习者提供特定情境的教学模式。系统教学法具有注重信息传输系统、完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注意随堂记忆、允许免交作业、重视单元过关、明确教学目标和强调意义接受等特点。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分为四个阶段:①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并进行知觉;②教师重点讲解,促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③学生整理吸收和记忆音乐欣赏知识;④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并及时将作业反馈。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因为它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也能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同时,它不仅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如何搞好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以发挥其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是高等教育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1]
笔者认为,为了全面提高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采用系统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高效地学习。
一、系统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1. 系统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方法指的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和手段等,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达到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我们知道,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活动,教学的基础是方法,教学的目标是理解与建构。而系统教学法就是把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其中的每个阶段均为学习者提供特定情境的教学模式。[2,3]
2. 系统教学法的特点
将系统教学法运用于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时,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注重音乐信息的传输系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他认为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严格按照时间序列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环节或阶段,这八个环节或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于每个阶段或过程,学习者做出的八种心理过程是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其学习结果的反馈,实际上是从其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满足其愿望的过程。从整体上考察,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连续的心理过程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本质。正因为这样,笔者认为,音乐欣赏课教师对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从事具体教学时,应该把每堂课的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音乐信息的传输系统,并在其中的每个阶段都为学习者安排特定的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在每个阶段都能进行高效的学习。
(2)完善学习者的音乐欣赏认知结构。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所以,在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音乐欣赏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把握音乐欣赏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促使他们的音乐欣赏知识系统化,并在今后自觉、不断地完善和优化自己的音乐欣赏认知结构。
(3)注意音乐知识的随堂记忆。教师对于每节课都要经过精心设计,统筹全局,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随堂记忆、消化、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
(4)允许学生免交作业。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想尽一切办法促使他们在课内全部完成音乐欣赏教材中的习题;同时,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免交作业,但要指导他们对课堂作业互相检查,彼此判阅和修正;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选做音乐欣赏课外习题。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做更多的习题,并且也会越做越好。
(5)重视音乐欣赏教学单元过关。在每个音乐欣赏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测验,以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杜绝问题积压成堆。教学中,教师在把握整体、兼顾全局的情况下,对各种教学客体分层,并对各音乐欣赏知识点利用有助于学习者快速理解的变式,适当变换讲解形式,使他们完全吃透、消化相应的知识模块。
(6)明确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在整个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并把它清晰、有效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会有明确的方向,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美,奥苏伯尔语)
(7)强调音乐欣赏知识的意义接受。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知识财产,正因为他们的学习是以间接知识为主,所以采取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古今中外的无数教学实践证明,接受法最大的优点是不但可以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而且避免他们走很多弯路。但是,为适应现代信息化、数字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的通常是进行有意义的、非机械的接受。因为通过有意义的接受,不仅可以使学生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有效发展其智力,进而培养全面能力。
二、音乐欣赏课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
根据加涅的学习阶段理论,学习者学习从本质上看,既是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也是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信息的过程,即有关知识的知觉选择、理解领会、记忆贮存和作业反馈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这个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基于此认识,笔者把高校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分为四个阶段。
1.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并进行知觉选择
每上一节音乐欣赏课,教师首先给学生拟发自学提纲,让他们了解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进行表演、展开讨论等。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以推动他们有效地进行知觉选择。实际上,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产生注意,并能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音乐欣赏视听材料。学生在视听音乐欣赏材料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有关的图片、音乐故事等,辅之以生动形象的解说,帮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优美的音乐作品。
2. 教师重点讲解,促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详细解答疑难问题,以澄清模糊观念,加深对音乐欣赏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在讲解时,要注意横向串联精讲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纵向串讲音乐欣赏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帮助学生把所学的音乐欣赏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时,要讲清音乐欣赏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音乐欣赏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在知觉选择的基础上领会和理解音乐欣赏教材。领会,是明白、知晓音乐欣赏知识的意义、结构和规律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会学生领会音乐欣赏知识的过程中,要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音乐欣赏知识和经验解释新知,并把新知纳入旧的音乐欣赏认知结构中。理解,是揭示音乐欣赏知识本质的过程。教师在教会学生理解音乐欣赏知识的过程中,要要求学生将个别概念和知识点类化、概括为普遍的音乐欣赏原理,或者将音乐欣赏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音乐欣赏规律解释个别音乐欣赏概念或知识点。总之,理解领会是音乐欣赏知识获得的重要环节。
3. 学生整理吸收和记忆贮存音乐欣赏知识
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要掌握的音乐欣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并给他们指出运用这些音乐欣赏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所在和产生错误的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并要求准确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以帮助其整理吸收和记忆贮存音乐欣赏知识的目的:这几首民歌根据听到的先后顺序分别叫什么名字?各属于什么地方?各属于什么类型的曲子?各有什么特点?节奏有何区别?乐曲伴奏中各使用了哪些乐器?这几首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意境和思想感情?不同地方的民歌的表达方式与其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等等。这样,经过理解领会,学生的音乐欣赏知识就进入记忆阶段。通过记忆,学生可保持和习得相应的音乐欣赏知识,进而实现学习音乐欣赏知识的期望。为了让学生保持音乐欣赏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地同遗忘作斗争。
4.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并及时将作业反馈
很多学生反映音乐欣赏知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的音乐欣赏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欣赏音乐作品量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尽量提供给学生类型多样、有一定难度的优秀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做欣赏练习。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给他们予以必要的矫正和辅导。我们知道,学生已获得的音乐欣赏知识,要经过欣赏练习作业才能巩固,所以练习巩固既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学生提高、充实和巩固音乐欣赏知识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三、小结与反思
以上为笔者对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运用系统教学法时,系统教学法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和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的简单的分析。
值得指出的是,本文并没有涉及到各种具体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诸如常用的表演法、激励法、讨论法、讲解法和探究法等。笔者认为,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师所能控制的课程资源情况,把握整体,统筹全局,注重具体,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当然,最为关键是要博采群尖,灵活运用,合理布局,始终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让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并成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惠娟.提高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对策研究[J].工会论坛,2008,(6).
[2]张羿,杨槐.论系统教学法[J].辽宁教育研究,2000,(5).
[3]张漪,莫晓晖.追求教学最优化系统教学法实践及体会[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1,(4).
论文摘要:系统教学法是把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其中的每个阶段均为学习者提供特定情境的教学模式。系统教学法具有注重信息传输系统、完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注意随堂记忆、允许免交作业、重视单元过关、明确教学目标和强调意义接受等特点。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分为四个阶段:①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并进行知觉;②教师重点讲解,促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③学生整理吸收和记忆音乐欣赏知识;④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并及时将作业反馈。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因为它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也能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同时,它不仅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如何搞好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以发挥其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是高等教育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1]
笔者认为,为了全面提高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采用系统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高效地学习。
一、系统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1. 系统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方法指的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和手段等,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达到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我们知道,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活动,教学的基础是方法,教学的目标是理解与建构。而系统教学法就是把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其中的每个阶段均为学习者提供特定情境的教学模式。[2,3]
2. 系统教学法的特点
将系统教学法运用于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时,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注重音乐信息的传输系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他认为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严格按照时间序列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环节或阶段,这八个环节或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于每个阶段或过程,学习者做出的八种心理过程是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其学习结果的反馈,实际上是从其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满足其愿望的过程。从整体上考察,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连续的心理过程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本质。正因为这样,笔者认为,音乐欣赏课教师对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从事具体教学时,应该把每堂课的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音乐信息的传输系统,并在其中的每个阶段都为学习者安排特定的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在每个阶段都能进行高效的学习。
(2)完善学习者的音乐欣赏认知结构。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所以,在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音乐欣赏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把握音乐欣赏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促使他们的音乐欣赏知识系统化,并在今后自觉、不断地完善和优化自己的音乐欣赏认知结构。
(3)注意音乐知识的随堂记忆。教师对于每节课都要经过精心设计,统筹全局,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随堂记忆、消化、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
(4)允许学生免交作业。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想尽一切办法促使他们在课内全部完成音乐欣赏教材中的习题;同时,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免交作业,但要指导他们对课堂作业互相检查,彼此判阅和修正;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选做音乐欣赏课外习题。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做更多的习题,并且也会越做越好。
(5)重视音乐欣赏教学单元过关。在每个音乐欣赏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测验,以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杜绝问题积压成堆。教学中,教师在把握整体、兼顾全局的情况下,对各种教学客体分层,并对各音乐欣赏知识点利用有助于学习者快速理解的变式,适当变换讲解形式,使他们完全吃透、消化相应的知识模块。
(6)明确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在整个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并把它清晰、有效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会有明确的方向,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美,奥苏伯尔语)
(7)强调音乐欣赏知识的意义接受。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知识财产,正因为他们的学习是以间接知识为主,所以采取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古今中外的无数教学实践证明,接受法最大的优点是不但可以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而且避免他们走很多弯路。但是,为适应现代信息化、数字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的通常是进行有意义的、非机械的接受。因为通过有意义的接受,不仅可以使学生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有效发展其智力,进而培养全面能力。
二、音乐欣赏课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
根据加涅的学习阶段理论,学习者学习从本质上看,既是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也是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信息的过程,即有关知识的知觉选择、理解领会、记忆贮存和作业反馈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这个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基于此认识,笔者把高校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分为四个阶段。
1.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并进行知觉选择
每上一节音乐欣赏课,教师首先给学生拟发自学提纲,让他们了解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进行表演、展开讨论等。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以推动他们有效地进行知觉选择。实际上,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产生注意,并能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音乐欣赏视听材料。学生在视听音乐欣赏材料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有关的图片、音乐故事等,辅之以生动形象的解说,帮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优美的音乐作品。
2. 教师重点讲解,促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详细解答疑难问题,以澄清模糊观念,加深对音乐欣赏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在讲解时,要注意横向串联精讲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纵向串讲音乐欣赏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帮助学生把所学的音乐欣赏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时,要讲清音乐欣赏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音乐欣赏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在知觉选择的基础上领会和理解音乐欣赏教材。领会,是明白、知晓音乐欣赏知识的意义、结构和规律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会学生领会音乐欣赏知识的过程中,要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音乐欣赏知识和经验解释新知,并把新知纳入旧的音乐欣赏认知结构中。理解,是揭示音乐欣赏知识本质的过程。教师在教会学生理解音乐欣赏知识的过程中,要要求学生将个别概念和知识点类化、概括为普遍的音乐欣赏原理,或者将音乐欣赏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音乐欣赏规律解释个别音乐欣赏概念或知识点。总之,理解领会是音乐欣赏知识获得的重要环节。
3. 学生整理吸收和记忆贮存音乐欣赏知识
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要掌握的音乐欣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并给他们指出运用这些音乐欣赏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所在和产生错误的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并要求准确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以帮助其整理吸收和记忆贮存音乐欣赏知识的目的:这几首民歌根据听到的先后顺序分别叫什么名字?各属于什么地方?各属于什么类型的曲子?各有什么特点?节奏有何区别?乐曲伴奏中各使用了哪些乐器?这几首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意境和思想感情?不同地方的民歌的表达方式与其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等等。这样,经过理解领会,学生的音乐欣赏知识就进入记忆阶段。通过记忆,学生可保持和习得相应的音乐欣赏知识,进而实现学习音乐欣赏知识的期望。为了让学生保持音乐欣赏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地同遗忘作斗争。
4.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并及时将作业反馈
很多学生反映音乐欣赏知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的音乐欣赏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欣赏音乐作品量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尽量提供给学生类型多样、有一定难度的优秀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做欣赏练习。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给他们予以必要的矫正和辅导。我们知道,学生已获得的音乐欣赏知识,要经过欣赏练习作业才能巩固,所以练习巩固既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学生提高、充实和巩固音乐欣赏知识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三、小结与反思
以上为笔者对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运用系统教学法时,系统教学法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和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的简单的分析。
值得指出的是,本文并没有涉及到各种具体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诸如常用的表演法、激励法、讨论法、讲解法和探究法等。笔者认为,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师所能控制的课程资源情况,把握整体,统筹全局,注重具体,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当然,最为关键是要博采群尖,灵活运用,合理布局,始终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让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并成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惠娟.提高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对策研究[J].工会论坛,2008,(6).
[2]张羿,杨槐.论系统教学法[J].辽宁教育研究,2000,(5).
[3]张漪,莫晓晖.追求教学最优化系统教学法实践及体会[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