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陈晨分享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而国家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反映在个体创新性的竞争上,于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成为举国上下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就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开展创新教育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借以抛砖引玉.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这样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传统数学教学中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和“一言堂”等教学方法,而这些教学方法却极易造成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不会也不愿进行自主地、带有创新性地学习,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显然违背了《大纲》的要求.而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数学教育新理念,努力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1.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课堂民主化的集中体现.
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学生独立探索的机会就越多,创造情感就越强.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和时间;教师的活动则作为一种辅助,融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导师”而非“讲师”.
2.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习氛围起重要作用的一个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3.掌握解题策略,激活创新思维.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如何有效地摆脱“题海战术”的困扰,真正发挥“思维体操”之功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因此在课堂上采取多种问题,让学生开阔思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创造思维和创造个性,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个性品质是构成创新能力的两大要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能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思考,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模仿”向“独创”过渡.
创新教学模式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探索问题,引疑导学”—“拓展问题,发散思维”—“达标升华,反馈小结”四个阶段,教师应把促进学生发展的条件落实在各个具体的教学阶段之中.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开展变式训练,并鼓励学生自编变式题.这不仅能开阔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创造条件.
由于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讲自己听,老师做自己仿”的教学模式,而现在必须让他们适应“教师设置问题,以学生为主解决”的模式,所以,在我接手一个新班级的第一天,就向学生宣传这种教学方式对他们的学习有几大好处:①可使每个学生专心投入,提高学习效率;②互相交流,博采众长;③提高口头表达能力;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⑤形成问题意识,培养思维能力,甚至创造能力.这样一来,学生首先在理性上认可我的做法,在实践中能较快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手脑并用,重视“开放性”练习,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同时还需精心设计提问,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以启发学生思维.此外,适当进行“开放性”练习,鼓励学生冲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开放题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现有的材料,结合实际和社会热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开放性问题显得相当重要.总之,只要教师有效地开展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必能唤起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总而言之,21世纪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世纪,是各行各业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是多种能力综合展示的世纪.要想在当今社会中有所作为,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作为学生成长的导师,我们应把深化目标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这样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传统数学教学中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和“一言堂”等教学方法,而这些教学方法却极易造成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不会也不愿进行自主地、带有创新性地学习,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显然违背了《大纲》的要求.而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数学教育新理念,努力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1.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课堂民主化的集中体现.
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学生独立探索的机会就越多,创造情感就越强.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和时间;教师的活动则作为一种辅助,融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导师”而非“讲师”.
2.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习氛围起重要作用的一个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3.掌握解题策略,激活创新思维.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如何有效地摆脱“题海战术”的困扰,真正发挥“思维体操”之功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因此在课堂上采取多种问题,让学生开阔思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创造思维和创造个性,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个性品质是构成创新能力的两大要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能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思考,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模仿”向“独创”过渡.
创新教学模式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探索问题,引疑导学”—“拓展问题,发散思维”—“达标升华,反馈小结”四个阶段,教师应把促进学生发展的条件落实在各个具体的教学阶段之中.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开展变式训练,并鼓励学生自编变式题.这不仅能开阔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创造条件.
由于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讲自己听,老师做自己仿”的教学模式,而现在必须让他们适应“教师设置问题,以学生为主解决”的模式,所以,在我接手一个新班级的第一天,就向学生宣传这种教学方式对他们的学习有几大好处:①可使每个学生专心投入,提高学习效率;②互相交流,博采众长;③提高口头表达能力;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⑤形成问题意识,培养思维能力,甚至创造能力.这样一来,学生首先在理性上认可我的做法,在实践中能较快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手脑并用,重视“开放性”练习,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同时还需精心设计提问,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以启发学生思维.此外,适当进行“开放性”练习,鼓励学生冲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开放题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现有的材料,结合实际和社会热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开放性问题显得相当重要.总之,只要教师有效地开展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必能唤起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总而言之,21世纪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世纪,是各行各业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是多种能力综合展示的世纪.要想在当今社会中有所作为,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作为学生成长的导师,我们应把深化目标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