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张俊宏分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实验、分析,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自己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离开了学生的自学、思考,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死板的,零星的,学生不会应用,这与没学没什么两样,说以在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更显得十分必要.
一、利用学案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新知识,认识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识,全面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预习还可以高清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产生渴望解决这些疑难的动机,带着问题学习就会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预习是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做学案的预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反法去分析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在此过程中,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差别,增大思维量,锻炼自己把知识进行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因此,在做学案预习中,学生一定要自己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找出要学的新知识与他们已有的那些只是联系紧密,把握住要学的新知识重点、难点与关键,因该怎么去理解.经过长期的血案预习训练,就会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合作、交流、讨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多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首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以诚相见,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之间 乐于合作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个人用语言把思维内容表达得越完善,越精炼,那么思维本身也就越清晰,越合乎逻辑.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就要合乎逻辑,知识理解掌握的就更好.另外,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清,通过讨论交流,再联系实践操作,也能弄清楚不懂的地方,补充知识的不足,这比教师讲解更好理解掌握.让学生交流发言,也可以把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出来,便每一位学生都想发言,借以表现自己,也为以后学习新知识创设更好的基础.
三、放手让学生自学
自学提示的方式布置自学任务,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如:分式一节的教学,教师首先出示自学目标:能说出分式的意义;能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分式;能说出一个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四、正确处理自学关系于探究的关系
自学和探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对自己的认识要有明确的界定,自学不只是看书,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猜想、顿悟、交流、反思、创造的过程都可以看作是自学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自学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最为主要的还是要把握好探究的时机,自学应该为探究服务.数学学习过程中,许多问题 因该从探究开始,探究遇到困难再开始自学课本.如“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是正学生的已有知识“可化为一元一次的分式方程”是正学生的已有知识“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样的课千万不能从自学开始,因为学生完全可以在已有知识的 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而有些课型如:统计初步中如何画“直方图”、如何计算“方差”就没有先探究的必要,可直接通过看书自学.
五、重视模型演示,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数学课比较抽象、难学,但巧妙的利用一些数学模型中自制模型及所能看到的实物当堂演示,学生自会豁然开朗.也可让学生试着去做一些数学模型,培养他们多观察思考的习惯,从而透漏地理解所学结论,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
六、反馈质疑,排除思维障碍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汇报自学结果、同时提出疑难问题互相解决.教师不能轻易的对问题进行灌输式讲解,教师只讲学生经过探索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心理支持,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室就在“你的 身边”,可以睡时对你的学习提供帮助.
七、练习,引用说学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同时要有一定的技巧,为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增加课堂容量,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设置一定量的“已知条件不变探索不同的结论、已知条件变化结论不变和已知条件和结论都发生变化”的变式联系.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练习中发生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八、小结,纳入知识系统
小结是对本科内容的概括总结.小结可以由学生来做,也可以由教师来做,其目的是使学生将学会的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识系统,形成良好知识结构.小节的时机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把握,它不一定就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有时可以在学生自学之后进行,也可以在“质疑”后进行,有时一节课要进行两次或三次小节.小结也可以由教师进行精辟讲解.
    3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