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高中生学习生物的意识能力
李晓春分享
【摘 要】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生物教师,必须树立教学新理念,倡导教学新方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本文从生物教学的角度,浅谈培养高中生学习生物的意识能力问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 创新教育 意识能力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高中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高中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的基础知识教学,是对前人的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因此,高中生物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意识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新课程、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新的理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开放、自由、灵活。在开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能力的过程中,我发现,生物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智能潜力得到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能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例如,在教学“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这节内容学起来很难,以往教师结合课本一遍一遍地讲解过程,学生学起来总是很抽象。如果利用图片资料情境、录像情境、电脑课件情境等教学工具,把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的真实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就会置身于探究情境之中,那么细胞周期、染色体复制、染色单体、着丝粒分裂等概念,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等数量的变化及关系就迎刃而解了,这也是意识能力的延伸。
在生物课教学中怎样更好地提高学生意识能力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时,联系日常生活请学生思考:凉拌鱼腥草,凉拌黄瓜、凉拌红萝卜、糖腌西红柿时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这些水从哪里来?这就是渗透内容的知识点。有的学生还补充说市场上卖菜的商贩不时地给菜洒点水,就是为了保持青菜的水分。在生活实例的“引领”下,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其次在培养学生的意识能力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叽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高一学生学习呼吸作用的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意识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又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处于一种潜在的状态。(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意识淡薄,不善于提出问题。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生物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对生物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望以及将所知生物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在授课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意识时,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能增强学生的创新动机,提高观察事物的敏感性,也能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在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讲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另外,生物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机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生物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其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者,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有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信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信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科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生物教学 创新教育 意识能力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高中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高中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的基础知识教学,是对前人的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因此,高中生物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意识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新课程、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新的理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开放、自由、灵活。在开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能力的过程中,我发现,生物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智能潜力得到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能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例如,在教学“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这节内容学起来很难,以往教师结合课本一遍一遍地讲解过程,学生学起来总是很抽象。如果利用图片资料情境、录像情境、电脑课件情境等教学工具,把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的真实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就会置身于探究情境之中,那么细胞周期、染色体复制、染色单体、着丝粒分裂等概念,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等数量的变化及关系就迎刃而解了,这也是意识能力的延伸。
在生物课教学中怎样更好地提高学生意识能力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时,联系日常生活请学生思考:凉拌鱼腥草,凉拌黄瓜、凉拌红萝卜、糖腌西红柿时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这些水从哪里来?这就是渗透内容的知识点。有的学生还补充说市场上卖菜的商贩不时地给菜洒点水,就是为了保持青菜的水分。在生活实例的“引领”下,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其次在培养学生的意识能力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叽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高一学生学习呼吸作用的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意识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又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处于一种潜在的状态。(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意识淡薄,不善于提出问题。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生物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对生物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望以及将所知生物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在授课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意识时,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能增强学生的创新动机,提高观察事物的敏感性,也能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在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讲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另外,生物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机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生物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其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者,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有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信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信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科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