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社会文化>

精英文化对于中国现代化转型期大众文化的意义(2)

王洁 分享

  
  二、精英文化之于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定历史意义
  
  大众文化的症结在于,其所宣扬的是一种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体系,不再追问生命的向度与理想的意义,使大众淡化对形而上的人文思索。而精英文化是一种知识分子文化,关注社会理想,追求永恒价值,呼唤人文精神,主张反思和批判现实,能够形成不断超越自身的内在动力。因而,精英文化是一种自觉的文化,担负着为社会大众营造精神家园的重任,是社会文化理想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因此,精英文化之于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定历史意义在于,精英文化能够给大众媒体和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一种超越的理想,一种具有人文精神的终极价值尺度。而且,在承认大众文化发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同时,精英文化能够对大众文化进行必要的价值批判和文化启蒙,用形而上的纬度提升大众媒体和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因此,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走向深入、市场经济建构进入实质性阶段,精英文化不能丢弃自身的立场和责任。亦不能将自我消解于消费主义的大众文化之中,而应该持守自身的文化立场,肩负起自身无法推卸的并且也不能推卸的特殊历史使命。
  1.持守精英文化之于大众文化的文化启蒙立场
  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文化启蒙是一个必然的和核心的环节。文化启蒙是以人自身的现代化为宗旨的、倡导一种以人的主体性生成为核心的文化立场。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以人文主义为特征的文艺复兴和以新教伦理为内涵的宗教改革,就属于这种以人自身的现代化为宗旨的文化启蒙。而文化启蒙的精神内涵恰恰是大众文化所欠缺的,这就造成了大众文化最为致命的缺陷。从这个角度而言,精英文化无疑应该持守以现代化为核心的文化启蒙立场,这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而言是十分迫切的时代要求。
  理性且实事求是的考察中国现实,可以看到现代性的发展进程在中国是极不均衡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现实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那就是中国社会依旧存在着的十分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换个角度看,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杂陈的大众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也是极不均衡的。在大城市中,文化消费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和国际接轨,与之相应的大众文化发展得也较为迅猛。但是在农村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大众文化的影响也许就十分有限了。“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它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而在目前的中国,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还远没有发育完善和成熟。考虑到这些因素,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仍然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生事物”。而现代性依然是尚未达到的一个目标,那么,现代性的启蒙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就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情。
  当然,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已经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大国。然而,这还不是~个国家完全实现现代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应该说,这些内容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却不是现代化的全部内涵。从深层内涵上看,现代化并非简单的物质层面的发展,而是一种文化的深刻转型,代表着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的转变,它既包含社会层面的现代化,也包含人自身的现代化,因此,现代化是一个总体性进程。而在后一方面,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人自身的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的深层的和核心的内涵。而文化作为人的生存方式,它的转型直接关系到人自身的现代化。文化启蒙所追求的人自身的现代化就是指人由传统主体向具有现代性的现代主体的转变。如果只在经济和技术的层面推进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而没有相应的文化转型,社会大众不能由传统的自在自发的主体向具有理性主义和人本精神的现代主体转变,将会导致被切割的、片面的现代化,从长远讲不可能导致现代化的根本成功。中国近代以来曲折艰难的追求现代化的历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却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也就是说,“中国的现代化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有一个很大的时代落差,即我们不是在西方工业文明方兴未艾、朝气蓬勃之际来实现由传统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而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已经高度发达、以至于出现自身的弊端和危机,并开始接受批判和责难而向后工业文明过渡之时才开始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这就是说,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定位,使得原本应以历时形态依次更替的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转化为共时的存在形态,也使得转型期中国的文化景观呈现出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并置的错综复杂的景象,造成了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文化冲突。从文化角度而言,其中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大众文化的崛起对于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所造成的种种复杂多维的影响。
  不可否认,大众文化客观上对技术理性的负面效应和工业文明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而中国的大众文化又对于中国多元文化的建构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众文化质疑真理和普遍价值的绝对权威,怀疑任何终极性解释,这种后现代主义特质使得它不仅消解中心、消解历史、消解宏大叙事,而且消解人之主体性和现代性,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种文化价值判断具有一种“非现代化”和“反现代化”的倾向,这对于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中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进行价值批判和文化启蒙就成为十分必要的时代要求。
  
  2.以形而上维度提升大众文化的人文品格
  大众文化的一切弊端,其根本点在于人文精神的缺失。真理、理想、永恒价值等精英文化所维护和推崇的形而上学问题统统被消解,它所追逐的无非是现世的物质享乐。大众文化本身是一种彻底世俗化和功利化的文化,所以形而上问题在大众文化中被当作过时的东西受到冷遇就是很自然的。但是,形而上追求是植根于人类本性的一种本体性冲动,虽然在大众文化的世俗性浪潮的冲击下被淡化,,但这绝不意味着这种追求就会消失。因为,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就始终渴望能够超越自身的现实处境,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向度,迈向一个更高更完满的理想世界,形而上追求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超越的渴望。更为重要的是,形而上追求不仅仅涉及人对世界的认知问题,还涉及到人的灵魂和精神在世界上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否则,人将成为大地上真正的无所皈依的漂泊者和流浪者。但人是不能永远漂泊流浪的,必须要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个可以栖息的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形而上追求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中都是促使人超越自身的精神动力,都是人心灵深处的渴望和需求。
  精英文化是以形而上追求为己任的,因此有必要、更有责任提升大众媒体和大众文化的人文品格,引导大众文化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这种提升和导引并不是否定人们正常合理的感性欲望,而是制约大众文化中泛滥成灾的审美需要,为大众文化确立必要的价值尺度和审美趣味的标准,引导大众的审美活动走向一定的超越层面。我们承认大众文化的合理价值,但并不代表我们对之持全面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因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毕竟不是同一的。大众文化之于社会大众的影响力在于,它并不是仅仅简单地满足大众的感性要求,与此同时,它还在塑造着大众的心理结构及其精神品位,进而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和现代化进程。因此,用形而上的纬度来提升大众媒体和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是一切有责任感的文化知识分子和媒体人的自觉使命。
  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文化提升作用,或者说“化大众”的作用,需要通过与大众文化的交汇和整合才能达到。否则,精英文化所倡导的现代化人文精神,也只能是少数知识精英所拥有的封闭的人文精神,而不会成为中国大众的普遍的行为模式。我们已经知道,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虽然已经肜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但是并没有形成一种均衡发展、既相互制约又和谐共处的景观,而是呈现出一种激烈的文化冲突。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国家而言,彼此分离的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谁也无法单独构建起支撑现代化进程所需要的相对统一的内在文化精神。因此,我们需要本着“和而不同”的原则,促进中国社会多元文化之间的有机整合,形成一种有利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导性的文化精神,那么,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互相渗透、互相交会就必然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如今的大众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消费能力,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对他者的宣教进行反驳、不屑,抑或附和、赞同。这就使得精英文化在处理与大众文化关系时,需要采取平等的对话关系。因此,精英文化提升大众文化的人文品格,不能继续坚持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化模式,而应积极主动地采取探讨、对话式的双向交流模式,以促进以人之主体性为内涵的现代化的人文精神,能够在普通大众的生活世界中得以生成。而精英文化亦可在这种对话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姿态以保持自己的生命活力。这就是说,“精英文化已经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布道者,而是推心置腹的商讨者,它应该在互动之中帮助大众树立真正的主体自我,认清现实的真相,并自觉意识到现代性贫困的危机,从而产生对现代性启蒙的内在需求。”
  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精英文化对形而上的思索和追问,必定会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而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理解。随着普通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思想有内涵有品格的文化追求将会赢得更大的商业成功,这种趋势反过来无疑将促进大众文化健康而长远的发展。
19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