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美术>

美术馆与大众美术教育(2)

黄丹麾分享

  三、公共教育形式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艺术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国美术馆尝试了很多方式,比如,结合朱德群回顾展,他们不仅邀请该展策展人——原法国国立集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专家戴浩石做讲座,还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大提琴家朱亦兵举办《色彩与旋律——大提琴家朱亦兵谈朱德群回顾展》讲座和音乐会,朱亦兵教授和他的中国大提琴爱乐乐团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视听相遇、音画互感的盛宴。
  在“建构之维——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中,除《怎样欣赏当代艺术》学术报告会外,美术馆和公共教育部还举行了“与艺术家对话: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叶永青、展望、邱志杰三人谈”活动。活动以酒会和座谈的形式,为听众提供了与艺术家面对面对话交流的难得机会。
  2010年,中国美术馆主动加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并组织了以馆藏作品为主力的“20世纪中国画”和“20世纪中国油画”两个主题展,向大学生介绍现代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虽然,为数不少的经典作品给展览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难度,但中国美术馆想方设法添置设备、组织人员,使得大学生在校园里面能欣赏到名家经典。进校园的活动在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北京4所高校开办,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这其中,不仅因为作品选择有分量,更重要的是,对于每一次“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展览,中国美术馆都将其按照馆内展览的标准来进行展厅设计,这样不仅让大学生欣赏到内容,还感受到美术馆水平的展示效果,真正形成了高雅的艺术氛围。
  中国美术馆还尝试赠票、举办夏令营等活动,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作为国家级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大多数美术馆的前面。
  此外,上海美术馆打造“上海美术大课堂”系列活动,2010年,上海美术馆结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开展“流动的美术馆”活动,并出版“口袋里的美术馆”系列丛书,通过配合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把美术馆的活动更多地面向社会,与世博会的文化氛围融合,这是一种新的构想。
  广东美术馆则组织了以“普及美术史”为主题的美术展,这样的角度十分新鲜。更重要的是,该馆将展览举办地从大学拓展到村镇,把有关艺术史普及、艺术欣赏和名家作品推介的展览送到农村。“文化下乡”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在2010年举办了“乐在美中”系列活动,把外国美术展、民间展和社会公共教育结合在一起,邀请艺术家与公众面对面。陕西省美术馆与西安市的30多个居民社区、20多所大学和30多所中小学签订协议,将服务社区、组织活动和美术馆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组织艺术家指导社区的艺术活动。
  除了在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形式上有所拓展,2011年,各个美术馆在免费开放上继续进行一些探索。美术馆的免费开放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是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的体现。免费开放是为了响应中央关于美术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总精神,但还需要逐步探讨适合于美术馆情况的免费开放。
  一个新型的美术馆,应该将关注人、重视人的问题提升为美术馆的战略职能,思考如何具有公众意识,运用相应的方式和手段为公众服务,了解公众的想法,具有公众的思路和相应的政策方式。在美术馆的全部活动中,艺术教育是一种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各种美术活动的意义所在,这应该成为许多美术馆的共同认识。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馆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当代也越来越丰富。要充分实现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和公共审美的功能,既需要在形式和手段上的创新,更需要在内容质量上的提升。审美教育要立足于展览自身的质量和影响,要通过公共推广等手段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美术馆,公共教育要着眼于所有观众,立足于展览展示手段的整体利用与开发,而不是只着眼于参加活动的有限对象。现在大家开始关注美术馆对大众审美教育的作用,关注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性质,这是一个进步。美术馆界自身认识到除了要服务艺术家,更要服务民众,这也是一个进步。
  为了充分发挥美术馆的各项职能,提升美术馆在整个美术生态中的作用,作为文化主管部门,文化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首先是开展了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这次评估的目的在于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一方面通过评估推出一批做得比较好的美术馆,在今天起到一个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推动美术馆自身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起社会各界对美术馆事业的关注,提升对美术馆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是实施了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2010年重点对美术馆的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和公共推广项目给予了奖励性的扶持,重在引导美术馆关注自身的专业化建设,寻求自身合理的定位。以后计划每年评一次,扶持项目也会围绕着美术馆的主要职能拓宽至美术馆专业人才培训、展览策划、学术研究、公共推广等几个方面。2011年,重点加强对国家重点美术馆的扶持,开展全国美术馆馆长培训。通过几年的扶持引导,一定会提升美术馆自身专业化建设的水平。再次,加大对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的扶持力度,加强和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的合作,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近期拟在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委托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听取意见,研究制定美术馆工作规范,同时开展民营美术馆发展专题调研,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美术馆管理条例》的制定,实现美术馆管理的法制化。最后,加强对美术馆收藏的管理,首先对重要美术馆已有的收藏进行普查,建立国家美术收藏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制定收藏规划,完善捐赠奖励机制,加大对20世纪代表性美术作品的抢救性收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政府也在转变职能,更多的不是行政干涉,而是在宏观政策的制定以及管理监督方面发挥作用。所以说,美术馆评估和扶持计划都是手段,它不直接介入美术馆的业务,是立足于建立起一个机制、形成良好的生态关系。
  美术馆是普及大众美术教育的有效途径,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应当义务承担艺术审美教育功能。美术馆是提高全民素质和实现美术教育的大课堂,美术馆通过策划一系列的大众教育活动,将自身转化成为大众可望可及的学习场所,并成为大众接受文化传承和领会艺术的殿堂。普及美术,是美术馆的重要任务,应把美术馆变成为大众增强美术鉴赏和娱乐活动的地方,通过教育活动使美术馆与学校,家庭、社区互动起来,从而使美术馆打破学术垄断,让美术走进大众的美术教育领域,走近大众的社会生活,同时耐心引导大众的审美取向,提高大众的美术鉴赏力。
  美术对于人格形成的影响,已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大众美术教育功能凸显的今天,成人美术教育、群众艺术馆等是培养大众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大众美术教育的作用日益重要。大众美术教育只有扎根于广大市民才能得以实现,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它所提供的各种审美教育活动对大众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推进了当代大众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大众美术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普及提高,群众美术教育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为了进一步推动群众美术教育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美术馆应积极探索大众美术教育改革思路,努力宣扬中华民族文化,将精英美术教育与大众美术教育双管齐下,为全民艺术素质的提升多做贡献。
  20世纪末叶,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已经成为我国知识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要想实现现代化目标,必须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而大众美术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大力提倡大众美术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接受能力和欣赏能力。大众美术教育对繁荣美术事业、提升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地位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强化大众美术教育对于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增强全体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及促进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国际认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力开展大众美术教育对展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悠久历史,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对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特别是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理念和中国艺术精神大有裨益,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重要手段,对增强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具有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美术馆担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