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音乐>

音乐声乐论文(2)

秋梅分享

  音乐声乐论文篇2

  论音乐教学中的声乐教学

  摘要: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声乐教学工作,音乐教师需要了解声乐的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正确把握。作为声乐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修养,热爱自己的声乐教育事业,耐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技术和艺术方面的培养,才能做好声乐教学事业。本文对声乐教学的特点及教师需具备的素质和声乐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声乐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声乐;教学

  一、声乐教学的特点

  声乐教学的总体特点是技术训练、艺术处理与情感表达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进行完整而全面的训练。声乐教学课程安排有限,因此在课堂教学上需要做到“少而精”,在全面、循序渐进的课程教学基础上,重点强调对“正确歌唱”核心技能的训练。

  从声乐的生理机制上看,首先,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呼吸是身体内部自然的深呼吸,持久深沉而平稳的呼吸是维持声带振动的不竭动力,是歌唱的前提;其次,声带的振动产生声源,声带需要适当的紧张度,其闭合不能过紧或无力,声带与气流的冲击配合运动而发出声音是正确歌唱的基础。声带振动引发腔体谐振被称为共鸣或共振,共鸣的扩大美化修饰了声音,这是美好歌唱的核心;第三,吐字是歌唱的灵魂。吐字离不开特定的语言,任何民族,要把歌唱好都需要把本民族的语言音发准、吐字清晰。

  从声部声区的训练教学上看,以中声区为基础而进行的混合声区训练是“正确歌唱”的关键。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是人的自然声区的四个声部,有着各自不同的自然区域。不管是男是女,在进行以中声区为基础的混合声区训练时,都需要首先建立起正确的歌唱状态,即稳定的喉头位置。这是声乐训练中的难点也是训练的关键性问题。学生们的声乐训练,以“O”和“U”母音的过渡来获得混合声区的统一。

  二、声乐教师需具备的素质

  声乐教学要在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具备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这要求声乐教师具备比较高的综合素质。

  (一)声乐教师需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好的老师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任何教学成果的关键因素。所以,声乐教师要刻苦专研、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首先,声乐教师自身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知识,要对歌唱艺术在总体上有所把握,熟练掌握正确的唱法。因为只有在老师对唱法技能技巧很熟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知识。其次,声乐教师需要有敏锐的听觉能力,即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老师靠听觉去把关了。因此,声乐教师具有敏锐的听觉去辨别学生的发声,以及演唱时的音准、音色、节奏、气息等情况,并及时纠正学生的发声。

  (二)声乐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

  声乐教师具备了示范歌唱的能力才可以将“言传”与“身教”有机结合起来,让其教学更令学生信服,更具魅力。示范能力则需要声乐教师具备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教师好的范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在聆听范唱过程中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以及领悟到教师对歌曲的理解,观察到教室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三)声乐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等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需要丰富的情感体验、科学的发声技巧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所以,一名声乐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语言修养、音乐理论修养和艺术美学修养。

  三、良好的声乐教学方法

  (一)在声乐教学上注意艺术处理与情感表达能力的结合

  在教学中,声乐作为充满情感色彩的艺术不能孤立地训练声音技巧。实际上,创造者的每一个作品,都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以及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在声乐教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声乐教学具有的合作性,不仅需要教师拥有正确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合理的教学结构,还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声乐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他们歌唱动机是否正确,培养其浓厚的兴趣和对于声乐艺术真挚的情感。在教学上,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把学生引导到声乐艺术中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学习中去。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性格特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交流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们相互信任,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声乐艺术,帮助他们尽可能正确、规范、完美地去表现声乐艺术。

  参考文献:

  [1]张俊.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2).

猜你喜欢:

348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