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声乐论文参考
音乐的声乐艺术是声乐表演者的声音艺术,是声乐表演者以“喉咙”为乐器,发出具有艺术美的声音,给人以精神享受。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声乐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音乐声乐论文参考篇1
浅谈戏曲音乐的声乐与器乐
摘要:本文从戏曲音乐的声乐与器乐两个方面论述了戏曲音乐的起源,在戏曲中所起的作用及西方音乐对戏曲的影响
关键词:戏曲音乐;声乐;器乐;传统;现代;西方歌剧;多声部
我国的戏曲音乐是由声乐和器乐两部分组成的,其中声乐占主导地位,器乐则处于辅助、衬托和补充声乐艺术的表现的地位。我国的戏曲与欧洲的歌剧不同,欧洲歌剧是经过无数作曲家创作发展起来的,而我国的戏曲主要来源于民间歌舞、民间说唱、傩舞傩戏等,通过历代无数民间艺人的创造发展起来的,它仍然属于民间音乐的范畴。受西方音乐与歌剧的影响,戏曲的单声部音乐已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现实生活要求戏曲音乐摆脱单声部的局限,采用现代音乐的多声部技法进行创作与配器,使戏曲音乐在表现生活时拥有多样化的艺术手段,以便达到更加丰满的艺术效果,因此,现代戏与新编历史戏有了新的探索,戏曲音乐的发展经专业艺术工作者的不断实践、丰富、提高,戏曲音乐旋律普遍走向多声部化的道路,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发展趋势。
多声部音乐要求在乐队编制上发生相应的变革。例如:京剧乐队传统的“三大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应该看到这种乐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受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限制所形成的,它过去能够胜任传统戏,但很难胜任今天的现代戏,因为它音量单薄,音色单调不丰富,要表现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极其困难,因此必须扩大戏曲乐队的编制,并适当吸收外来乐器,这是当代戏曲乐队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与走向。
戏曲音乐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的曲调表现形式和方法,对人民群众来说熟悉、亲切、易于理解,因此戏曲音乐的戏剧性,首先要在声乐部分体现出来,通过较多的唱腔板式,形式多样的旋律曲调表现出来,其中里面包含着必须遵循的艺术规律。
戏曲音乐的构成,是建立在抒情性和叙事性交替对置的基础上,它不同于通常的音乐作品,偏重于抒情或叙事,戏曲音乐摆脱了普通曲调的单纯性,具有抒情和叙事的双重功能,二者缺一不可。抒情是用以表现人物情感及人物形象;叙事是交待情节、叙述事件。抒情和叙事两种手段交替运用,形成戏剧性的矛盾对比。没有矛盾对比,没有起伏变化的音乐,是不可能产生戏剧化效果的。
戏曲音乐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依然保留着民间音乐的特征,每个剧种的音乐都与当地语言、音调有密切联系,犹如乡音一样具有亲切感,最易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任何一种戏曲音乐都不是由某一位作曲家创作出来的,它是民间音乐长期流传、发展的产物,并形成了程式化的板式和唱腔。
每当一部新的剧目出现,并不重新创作全新音乐,而是沿用剧种的传统曲调,这是我国戏曲的传统特征,是戏曲音乐所具有的特殊艺术特点,即戏曲音乐的程式化。尽管戏曲音乐是按民间音乐的“旧曲沿用”进行创作,但它比通常的民歌及说唱音乐要复杂得多。这些“旧曲”经改编“新唱”,其音乐变化丰富。虽然戏曲音乐在历史上属民间艺术范畴,但它并不排斥专业音乐家及艺术工作者的参与。实际上,专业音乐家的介入使传统戏曲音乐无论在表现人物还是在揭示矛盾上,都更加得心应手,也更加适应时代要求。
戏曲音乐的基础是对称的上、下句,两个乐句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板式,构成大小不一的唱段,利用板式之间的转换、变化,构成一场或一出戏曲音乐。梆子与皮簧各剧种的音乐所用板式,名目繁多,旋律变化也很复杂,但都是在上下句的基础上发展、衍变而来的,上、下句是基本的规律,无论各剧种板式如何繁多,均不离四种基本类型;A一板一眼;B一板三眼;C流水板;D散板。在这四种板式中可更细致分类。例如:京剧中一板三眼可分为“慢三眼”和“快三眼”;一板一眼分为“原板”和“二六板”;“流水板可分为“快板”和“流水”;散板可分为“导板”、紧打慢唱的“摇板”和“慢拉慢唱”的“散板”等,各类唱腔的形式也是在变奏的基础上衍变而来的,各行当唱腔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戏曲音乐的旋律变化,在演唱时音乐旋律的对比,更大大丰富了戏曲的表现力。
戏曲音乐必须由演唱和演奏才能成为可欣赏的艺术品,戏曲音乐的“声乐”和“器乐”是体现音乐的手段,无论是唱腔、伴奏、场景音乐都是为让“声乐”和“器乐”发挥其特长和作用,体现曲谱所提供的艺术形象与艺术技巧,使“声乐”和“器乐”以音乐体现剧情,“声乐”是戏曲音乐的主体与核心,“器乐”是丰富和补充声乐的表现力,戏曲声乐与器乐的紧密结合,形成戏曲音乐的丰富性和完整性,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从而增添艺术感染力。
戏曲器乐在进行艺术表现时,在艺术方法上力求简练,只在必要时使用,不布满全剧。由于戏曲舞台具有虚实结合、时空变化的特点,通常不是依靠布景展示,而是以现场音乐来营造环境气氛,使观众在想象中对戏剧环境产生真实感,这就需要器乐发挥它的描写性功能,用音乐构成各种画面,例如:在《挑滑车》一剧中,唢呐搭的战马嘶鸣的“马架子”需要渲染,运用模仿马叫尽情发挥,而在《秋江》一剧中,用打击乐模仿上、下船的水声,以画龙点睛点到为止,十分简洁。
由于民族音乐对多声部音乐的运用甚少,戏曲音乐多以单声部进行为主,但又不满足于以单声部的齐奏,它力求摆脱单调性,希望在单声部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发展,于是在声乐与器乐之间,在乐队的主奏与其它乐器之间,常会有复调出现,器乐和声乐在旋律和节奏上出现明显的对比,使戏曲的器乐与声乐更具表现力。这种表现手法,固然与戏曲发展史上的物质条件与技术条件的限制有关,和我们民族的审美观有联系,正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形成了各剧种音乐的独特风格。
戏曲的传统音乐要发扬,但更要发展,戏曲音乐作为一种表现生活的手段,不能停止不前,传统戏曲器乐有程式性特点,它表现生活场景都需要演奏相应的曲牌,例如:喜庆场面有《万年欢》;祭奠场面有《哭皇天》;拜贺场面有《小开门》等,等,这种表现手法用以传统戏,观众很容易接受,但如果用以现代戏,结婚场面用《万年欢》;悼念场面用《哭皇天》等等,观众看后不免会舆论大哗。其原因在于艺术的美感必须与生活的真实性相统一、相协调,戏曲音乐的时代感最强,如果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婚礼、吊唁等采用古人的特用音乐,这与时代极其不协调,从而丧失艺术的美感。
我们现在称之为民族乐器的唢呐、胡琴、琵琶等,在历史上均是外来乐器,传入我国后,在演奏技法与旋律线条上逐渐民族化,早已为我国人民所熟悉与喜爱,成为了大众艺术生活不可缺少的乐器,所以它们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国艺术宝库中的民族乐器。今天的戏曲音乐也必须广为吸收外来音乐的营养与精华,无论是吸收外来的技法还是吸收外来的乐器,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发展中华民族各剧种的戏曲音乐,在吸收外来音乐文化精华的同时,必须保留传统中最富特色,最具亲和力的民族音乐特点,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能照搬照抄、盲目崇拜,要始终保持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尊重和自信,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坚持弘扬民族音乐的理念和原则,保障和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更好更快的发展。
>>>下页带来更多的音乐声乐论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