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公共管理>图书馆管理>

关于图书馆工作的职业化管理与职业化建设

李莉分享
  论文摘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一个好的职业环境,图书馆行业应努力加强其职业建设、提高其职业品位、稳定其职业队伍。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职业化管理 职业化建设
  近来,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以激发图书馆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讨论升温很快,这是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成果。但稍一细想,便可发现人性化管理模式是以解决图书馆领导层与普通职工间矛盾关系,实现馆内职工平等为要义的。馆内领导与职工以及职工间的关系的确会影响图书馆职工工作的动力但这还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社会对图书馆职业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影响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因此,加强图书馆工作的职业建设,推行职业化管理,具有更基础的意义。
  1图书馆职业在社会职业链的位置
  职业是“人作为独立的社会单位存在、谋求自己生计的维持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自我追求而进行的持续的人类活动方式”它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并作为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的联结点,发挥着持续提供维持生计的资源、社会互动的场所和实现自我追求的舞台这样三大功能。马斯洛提出的人的五大需求的满足均无法脱离职业而实现。正是由于职业将人的社会位置、经济利益、价值观念、兴趣爱好和情感满足统一了起来,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就格外慎重。一旦选择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职业,就会有为之奋斗一生的心理准备。相反,一个内涵不明晰、社会认同度不高不能很好地满足职工需求的职业,不可能有令人择不释手的吸引力,其从业人员往往是心态不稳,伺机而动。
  从1820年美国在人口普查中列出职业统计项目以来,世界上对职业分类和分层的标准与方法多种多样。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了《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将职业横向分为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事务性工作者及有关工作者;销售工作者;服务工作者;农业、牧业和林业工作者,渔民和猎人;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等8大类。图书馆从业人员分别列入事务性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类型中。在职业的纵向地位分层方面,广泛流行的方法是阿尔伯·爱德华的6层次法和理查德-塞特的7层次法。理氏的7层次法按各职业的社会地位由低到高分为:(1)非熟练体力劳动者,如清洁工、搬运工等;(2)半熟练体力劳动者,如司机、售货员等;(3)熟练体力劳动者,如厨师、理发师等;(4)白领工人,如图书馆管理员、打字员等;(5)小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如修理业主;(6)专业人员,如工程师、教师和医生等;(7)工商业者,如银行家、企业家等。
  综上所述,在社会职业分层中,图书馆职业是一个社会认识相对含糊的中间层次的职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社会地位介于专业人员和体力劳动者之间,而未被列入专业人员行列。这种划分并没有反映信息化社会图书馆工作的新特点,影响到图书馆行业发展的职业环境。
  其实,一个职业是否具有专业性,关键要看它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是否具有特定的科学内涵。一个职工是否够得上专业人员.关键要看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就图书馆职业而言,显然在帮助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方面具有与其它职业明显不同的科学内涵,这可以从图书馆与出版社、书店的比较中得到充分的印证。至于图书馆职工,确有事务类和专业类之分,但不可一概否认其专业性。
4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