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博物馆学>

中山大学有博物馆学吗_中山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

其芳分享

  文物和古迹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人类几千甚至上万年智慧的结晶,是先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中山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山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旨在通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通过专业训练,培养具有自觉的学术意识、理性的科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术操守,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学术追求,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德良好,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具备完整的田野调查、发掘和整理技能训练,能够独立思考,具备较强的解读和阐释历史文献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物质文本和图像的分析和阐释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状况,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物质文化

  2、青铜时代考古学

  3、理论考古学

  三、招生对象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四、学习年限

  学制2年。在学时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中山大学简介

  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位列985工程、211工程,并在广东全境拥有四大校区,其中三个在广州,一个在珠海。该校前身为孙中山首创的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国立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后又复前名。[1]2016年2月,在2016国内高校保研率排名中,中山大学排名第28位。2016年2月,中国一流大学百强榜出炉,中山大学排名第九。2016年3月21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最新2016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中山大学蝉联广东省最佳大学排行榜榜首,荣膺2016广东省最佳大学美誉。

  1835年,美国的伯驾医生在广州设立医局,培养了中国最早的西医医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博济医院,于1866年设立医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医学专科教育机构。1888年,由美国人开设的格致书院在广州开学。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清末以来在广州地区建立的实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包括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以及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等整合为一体,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国立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7个学院。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

  一、专业解析

  什么是文物与博物馆学

  兰州大学魏文斌老师介绍:“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简称文博专业,它主要涵盖了文物学和博物馆学,并与考古学关系极为密切,是一门内容较复杂、内涵较丰富的人文学科。从某种程度上讲,文物与博物馆学是属于文化遗产学(广义)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文物与博物馆学(2012年以前叫博物馆学),与历史学专业、世界史专业、考古学专业、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特设专业)同属历史学类,毕业生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本科阶段学习什么

  以兰州大学为例,本科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有:基础课包括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通论、文化遗产概论;专业课包括博物馆学史、考古学史、藏品管理与编目、博物馆陈列与设计、博物馆社会教育学、文物保护技术、博物馆实习、中国考古学、文物鉴定、文物管理与法规。(各高校开设课程可能略有不同,以高校实际设置课程为准)

  毕业生小郭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跨学科,面很广,有很多东西可以学。此外,我们有很多的实践环节,比如会去参观考古工地和博物馆。我觉得这个十分有意思。”

  文博专业与考古学专业的区别

  有人称考古学为“人类历史遗存的搬运工”,“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一般考古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参加田野调查和发掘工作,如南京大学考古专业有一整个学期的野外文物发掘实习。从课程设置看,文博专业可以说更注重室内。如北京大学同时开设了这两个专业,除了都要学中国考古学、田野考古学概论、文物法规与行政管理外,文博专业还要学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博物馆设计初步、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等课程。

  二、专业与就业

  文物事业发展“黄金机遇期”,需要高素质人才

  《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指出:我国文博人才队伍总体状况与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要求尚不相适应。人才总量短缺,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偏低,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当前我国文物事业正处于高需求、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到2020年,文物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将从现有的12.5万人增至13.0万人,文博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0.3万人增至10.7万人。

  从纲要中可以看出,预计到2020年文博人才总需求量增长并不大,但2015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生规模也仅为500人至600人。文博专业绝对算不上是热门专业,但更凸显了该专业自身的特点——就业对口性很强。

  貌似冷门,实际就业前景不错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严建强教授说:“现在社会上可能还会有一部分人认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很冷门,毕业生很难就业。实际上,相比之下,文博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很不错,当今的文化遗产热、博物馆热、文物收藏热的兴起已经显示了这一专业的潜力。就拿2012年国家文物局的统计看,全国共新建了395座博物馆,平均每天增加1.08座,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可想而知。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我国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亟需专业人员进行发现、研究、保护与利用。尤其我国近年博物馆发展速度很快,博物馆的策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的种种问题急需专业人员的担当。此外,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国际化趋向越来越明显,也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

  截至2015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到469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82家,非国有博物馆1110家。这是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2016年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作开幕致辞时介绍的。

  值得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生关注的是,2015年7月29日,国家文物局正式颁布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考古专业人员、文物藏品专业人员、可移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讲解员、考古探掘工、文物修复师、古建琉璃工、古建筑工等9个文博行业职业成功列入《大典》,毕业生在就业时可以参考。

  总的来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相对更加对口,其主要去向是: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旅游部门,新闻出版,教育单位,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以上领域都需要能从事研究、保护、管理、策划、宣传、咨询等方面工作的文博人才。

  除了就业,毕业生还可以到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进一步深造,攻读研究生。

  毕业生楚色说:“学完这个专业之后,你可以选择去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拍卖行、艺术机构工作。当然,也可以完全离开这一行,干任何你心仪的工作。这个专业是一门小众的学科,不是一门会让你‘赚大钱’的专业。博物馆机构的特殊性也导致了行业内的工作流动性不大,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情况很常见。”

  三、报考指南

  我国本科类院校中,开设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院校有30余所。各院校的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各有千秋。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

  魏文斌说:“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在这个专业方面较强。北京大学侧重考古学、文物保护的理论研究,西北大学侧重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操作,复旦大学善于将此专业和文化产业进行有效的链接,吉林大学侧重博物馆学的理论研究、藏品的陈列和展示实践操作,浙江大学侧重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选择报考学校。

  文科理科考生皆可报考

  魏文斌说,虽然这门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但其中也包括一些科技手段和方法,因此,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较好的“文史”知识储备和理论功底,也需要对“理工”科如地理、环境、生物等学科的一些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文”和“理”的结合,就是这门学科的最大优势。

  严建强也谈到,文物与博物馆学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和包容性,既适合具有人文背景的学生,如博物馆学与文化遗产方向,也适合具有理工基础的学生,如文物科技保护与科技考古方向。

  正如严建强所说:“如果你既有广泛的兴趣,又有钻研精神;既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又有审慎的理科思维;如果你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梦想家,又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当你希望了解人类的过去,探索沉睡千年的古代世界,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鉴别文物真伪与价值,或者设计梦想中的博物馆时,无论你之前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这里都是你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地方。”

  色盲考生不宜报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