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事件>印度历史事件>

莫卧儿帝国是怎么强盛起来的

漫柔分享

  莫卧儿王朝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自今中亚南下攻入印度建立的封建王朝,那么你知道莫卧儿帝国是怎么强盛起来的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莫卧儿帝国的强盛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莫卧儿帝国的强盛原因

  莫卧儿帝国(波斯语: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Shāhān-e Gūrkānī;乌尔都语:مغلیہ سلطنت‎;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莫卧儿帝国上层建筑是穆斯林,而基础则是印度教,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

  1556年,胡马雍重登帝位六个月后逝世。年仅十三岁的阿克巴继承了帝位。阿克巴幼时未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将军巴伊拉姆汗的辅佐下,开始治理莫卧儿帝国。他刚继位时,莫卧儿帝国的领土很小,首都德里被阿富汗贵族希姆占领。希姆聚集起十万军队想一举消灭莫卧儿人。而阿克巴的军队总共只有两万人。一些大臣劝阿克巴退出印度,回喀布尔休养生息。但巴伊拉姆汗将军力排众议,提议调动一切力量与希姆决战。阿克巴采纳了这建议。决战的地点,是德里以北的帕尼帕特,三十年前阿克巴的祖父巴布尔取得重大胜利的地方。

  阿克巴18岁时,他夺回大权,命令他的舅父到圣地麦加退隐。阿克巴终于自己独力执政了。 阿克巴摆脱左右羁绊后,便开始扩张领土的征讨,他对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政策。对表示愿意归顺的地区,他仍让原来的头领管理土地,并对他的子孙委以重任。1567年,阿克巴攻打梅瓦尔,用了4个月的时间攻下,屠杀了3万人,并把作为王国象征的大铜鼓和母神座上的大烛台拆下,当做自己的战利品。阿克巴用武力和怀柔的手段,15年的时间里统一了北印度。他又用16年时间把版图扩大到遥远的西北地方。最后,他又用了3年的时间,平定了南方的几个王国,从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莫卧儿帝国。

  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他对自己国家的内务进行改革整顿。他命令官员重新丈量土地,将帝国分为182个税区,严格分别等级征税;他还废除将战俘卖为奴隶的习俗;下令取消人头税、香客税(对朝圣的印度教徒征服的税)、田赋附加税,遇到天灾人祸,则一律免交田赋;阿克巴统一了全国度量衡,有力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阿克巴信仰伊斯兰教,而印度长期流行的是印度教,因此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安定团结。为了协调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徒们的关系,阿克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宣布各教派平等,他选用印度教人士做高级官员。阿克巴自己还在宫庭中采纳印度教惯例。阿克巴出于自己“宽容大度的个性”和自己“对宗教思想的追求”,他还创立了一个没有上帝、没有先知、没有教务的“圣教”。

  1605年10月,阿克巴去世。他去世后,他的后代统治印度的五十多年(1605—1657年)是莫卧儿帝国兴盛、封建经济发展的时期。阿克巴为莫卧儿帝国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他是莫卧儿帝国功勋显赫的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莫卧儿帝国的经济

  莫卧儿社会仍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中商品生产扩大,出现商品粮和棉花、生丝、蓝靛、烟草等经济作物的专业化产区,产品远销欧亚市场。

  莫卧儿时期的手工业十分发达,主要手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超过当时欧洲大陆的先进国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封建制经济的作坊和家庭手工业,大型官营作坊的优质产品主要为满足宫廷和贵族奢侈生活的需要,其次才供出口。在一些港口城市,包买商通过预付款项、提供原料并收购其产品等手段来控制手工业者的小型作坊的生产,但尚未出现先进的工场手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商业和外贸的发展。16~18世纪印度的一些主要城市虽仍是封建统治的政治中心和贵族的消费基地,但已开始起着工商业中心的作用。德里、亚格拉、拉合尔、阿默达巴德的城市规模可与当时北京、巴黎、伦敦相比。活跃的商业贸易逐步打破了各地区的闭塞隔绝状态。沿着陆路和水路商道形成许多区域性的国内市场。孟加拉和古吉拉特则是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区,商船往来欧亚非各地及中国。

  商品经济和货币交换的发展促使商人资本的兴起。拥有雄厚货币资本的钱商在各大城市开设钱庄、银行,经营存放款业务。发行期票和汇票。财力雄厚的班尼亚商人种姓充当皇室、贵族及官方的御用商人和财政金融经纪人。但印度这时期的商业资本尚未转化为资本主义性质的产业资本。1740~1761年期间,德里的莫卧儿皇帝先后成为入侵印度的、来自亚洲西部伊朗高原地区的波斯人和来自中亚南部的阿富汗人及马拉特封建王公的傀儡,莫卧儿王朝名存实亡。

  莫卧儿帝国的宗教信仰

  采用怀柔和亲的政策对待土著王公贵族。选用官员上改变原来仅由突厥人、阿富汗人与波斯人担任高级官吏的传统,择用信奉印度教本地人。阿克巴还娶土著公主为皇后,扩大国家统治的基础。调和国内部宗教矛盾,对非穆斯林采用宽容政策,废除对非穆斯林的人头税。允许印度教徒恢复先前的信仰。对印度的寡妇殉夫、杀婴、童婚、神灵裁判等都加以禁止,鼓励寡妇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