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孔门七十二贤>

七十二贤之冉耕

炜基分享

  冉耕,春秋末年鲁国人,字伯牛。是孔子门下的弟子,为孔门“德行”科代表人物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七十二贤之冉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十二贤之冉耕

  冉耕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清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载:“冉子故里在县西南冉家庄,有明知县王惟精书

  冉子故里碑。”冉家庄有冉子祠和冉子庙,距庙20里有冉子墓,石横镇隆庄有冉子先

  人墓。《东原志》载:“冉子父名在,母田氏,以周景王二十三年已卯冬十一月初八

  生冉子,敬王二十一年壬寅冉子父卒,葬陶山阳野村(石横镇隆庄村)。

  冉子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有很高的威望。《史记》载:“孔子

  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

  弓。”孔子对冉子十分器重,其任鲁国司寇时,冉子曾为中都宰。后,冉子得了不治

  之症,孔子亲自前去探望。握着冉子的手,望天长叹,悲痛异常。

  冉子去世后,故乡冉家庄修祠修庙,以示纪念。

  冉耕冉雍冉求的关系

  冉耕,春秋末年鲁国人,字伯牛。是孔子门下的弟子,为孔门“德行”科代表人物之一。

  冉雍,春秋末年鲁国人,字仲弓。同为孔子弟子,也为“德行”科代表人物之一。

  冉求,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有。人称“冉有”,与两位兄长一样,为孔门弟子,以政事见长。

  其实,冉耕,冉雍,冉求三人是亲兄弟。他们的爸爸名叫冉离,家里很穷,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在《冉氏族普》中记载道:冉离娶了颜氏,生下长子冉耕,以及次子冉雍。在颜氏去世后,父亲冉离又娶了他们的后母公西氏,生下三子冉求。后来公西氏听说孔子设学堂教书,便让三个儿子去孔子那里拜师求学。

  虽然是亲兄弟,但是三人的命运迥然不同。在孔门学习时,三人均颇受孔子赏识。大哥冉耕被大家公认为最像孔子,只是没有孔子那样博大精深,后来,年纪轻轻的,不幸染了重病,英年早逝,令人叹惋。而冉雍品行端正,为人憨厚,为孔门“德行”科的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称赞他可以做南面王。冉求,素来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其擅长理财。与哥哥们不同的是,冉求虽身为孔子弟子但对孔子不是绝对的服从,他的思想中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

  七十二贤之冉耕生平

  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郓侯”,宋追封为“东平公”,后又改称“郓公”。 曾任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很器重他。在患有恶疾时,不愿见人。孔子于其病危时,特地去探望他,从屋外窗口握住他的手,边叹息边说:“死,是命中注定的啊!可是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病,这样的人怎么会害这样的病啊!”伯的德行,与颜渊、闵子骞等并驾,无怪乎孔子哭说这是天命。伯牛以德行见称于孔子,惜全无事迹可考。仅知其是染患恶疾而逝,可能是染上麻风病

  冉子后代

  冉子第65代冉士朴于雍正13年,奉旨授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代袭封。至民国3年,改为奉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