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贤曾子的故乡在哪里
曾子,名参,字子舆,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那么曾子的故里在哪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曾子的故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曾子的故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明朝时期曾经就曾子故里位置进行了考证,关于他的故乡是嘉祥县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第一次由政府确认是在明朝的明世宗嘉靖年间。
嘉靖十二年,有一个在朝的吏部官员叫做顾鼎臣,他一直对曾子很敬佩。但是历史上曾子的荣誉很少,曾子曾经向颜回、子思传道,但是颜回、子思都成了博士,唯独曾子没有什么名号。于是他就给皇帝上了一份奏折,要求对曾子进行加封,皇帝同意了,于是派人进行论证,但是由于年代已久,经历了七朝皇帝之后在山东嘉祥建立了曾子宗祠,香火制度什么的都和颜回、子思一样。从此,曾子故里在家乡已然成了定论。
后人在嘉祥县境内发现了大量关于曾子的标注物,有遗址、遗迹等,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证据。山东省政府组成的考古队对嘉祥县南城进行了考察,在南武山有一座曾子墓,从明朝弘治之后还进行了多次修葺扩建。相传曾子曾经在南武山大柴为生。
曾子墓前有着一个牌匾写着“宗圣公之墓”,林边有石人等做装饰。左右对称的布局,三进三出,已经有了孔孟宗祠的规模。
明朝末年,曾经有个叫王雅量的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曾子故里在平邑,这遭到了明清以来很多学者的斥责,他们举出了大量证据进行论证。
曾子的后人
曾子的故居是山东嘉祥县,如今曾子的曾经生活在这个村子里,后来因为战乱等原因迁徙到了江西更楼镇泽河村。这个村子安静祥和,山清水秀,有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曾子的后人来到这里后便一直定居到现在,开枝散叶。
这个村子山光水色,风景迷人,但是生活水品相对贫瘠,村里的年轻人和其他很多村子一样,都外出打工以谋生计,但是也有外地的人来这里种田,这个基本上保持着最古老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规律。他们喜欢这种生活,没有烦恼,怡然自乐,很多老人都不会踏出这片土地,他们享受这田间生活。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宗圣先师”曾子,他们为自己有这样一种身份引以为豪,为自己有这样的祖先感到骄傲。
村里人研究自己的家族史书,他们特地整理了曾氏一族的迁徙历史资料。以前有电视台采访问他们关于祖先的事情,他们很多答不上来,感到无比惭愧,后来便开始着手,向每家每户分发自己编辑的《给曾氏家族的公开信》,并希望他们能够崇尚好学之风,学习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部分。
村里有很多孩子从小就开始在村口的祠堂里学习《孝经》等,知道百善孝为先,然后尊老爱幼。增资给这个村子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姓氏,还有一种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让他们时刻明鉴自身的正误,三省吾身。
曾子资料简介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钵传给了曾子。他一生都在践行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观点,被后世称为宗圣先师。他提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外兼修。
曾子的孝道主张对华夏子孙的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具有社会意义和实用意义。是现如今建立和谐社会思想的源头,他参与编纂了《论语》,并且自己主编了《孝经》,后人为了纪念他的成就为他建了宗圣庙堂,地位几乎与孔庙齐平,读书人经常前去祭拜。
曾子喜欢读书,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还是艰苦学习,跟随父亲读了很多圣贤书。他十六岁的时候拜在孔子门下,曾子23岁的时候,颜回病故,曾子成了孔子最主要的学生,陪他出门游学。没过几年,孔子也病故,死前将孙子子思托付给了曾子。
三十岁的时候,守孝期满,孔子门下人认为曾子具有孔子的品质,纷纷来请他接替师傅的位置。但是曾子没有同意,他认为孔子的光环就像太阳,他就是一个萤火虫,怎么能因为样貌相似就妄加揣测。
曾子特别孝顺,在母亲和父亲死后坚持为他们服丧,经常哭的昏过去,水米不打牙,内心充满悲痛。他认为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的,就要恭恭敬敬的服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猜你感兴趣:
3.历史上的子路是谁
4.子路的性格特点
上一篇:七十二贤曾子生平简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