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古迹>古代工程>

大运河对后世的作用是什么

世芳分享

  大运河是全世界杰出的水利工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大运河遗产的性质和特点。大运河对后世的作是什么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大运河对后世的作用,欢迎阅读!

  大运河对后世的作用

  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2、大运河的开通实际上加快了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终完成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加快了南方的发展;

  3、加强了南北交通,也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南北统治;

  4、在现代,隋朝大运河成为南水北调的工程的路线,加快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施行;

  5、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政治价值

  在大运河成为漕运的主体水道之后,漕运借助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便捷条件,将漕粮转运到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王朝调剂物资、制衡社会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明清两代,漕运的社会历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漕运始终是维系历代中央政权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南移后,出现了政治、军事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的状况,漕运对于各王朝的政治、军事意义更加突出。朝廷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南粮北运,漕粮几乎供应京城所有居住人员的日常食粮,并极大地支撑着整个中央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与此同时,漕粮成为支撑王朝军事体系的重要物质力量,历代分布各地的庞大地方驻军、漫长边境线上的防御与进攻、四方征讨的各种战事,许多都是以漕运作为强大物质后盾的。宋人张方平曾说:“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张方平:《乐全集》卷23《论京师储军事》,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

  大运河的经济价值

  漕粮征派的重点地区,多为农业生产的发达之区;而应漕运之需所进行的水利开发,在一些地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水利的发展。漕运对于商业经济的促动作用尤其突出。漕运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唐宋以降,漕运中出现附载私货的现象,到了明清时期,朝廷开始认同这一现象,并制定相关政策予以规范。尤其是清代,对于漕运人员附载“土宜”的数量限制不断放宽,如康熙年间,准许每只漕船附带“土宜”60石,雍正年间,在此基础上加增40石,一年之后,又进一步加增,至每只漕船准许附带“土宜”126石。回空船只捎带北方货物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大运河上年复一年的大规模漕运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的商品流通。

  漕运对城镇盛衰的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运河沿线的城镇。一方面,随着运河的开通和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一大批城镇随之兴起;另一方面,运河漕运的日趋频繁,以及它所带来的大量商品和贸易机会,极大地吸引了各地商人小贩及其他各类“趁食”者的汇集,运河沿线城镇的繁荣也成为自然的事情。明清时期,运河沿线的临清、济宁、淮安、扬州等,虽然不能说完全是因为漕运而兴盛,但漕运的北上南下,以及它所促成的贸易机会,一定是这些城镇繁盛的主要原因。漕运带来的交通便利与商品流动,城镇的日趋兴盛,促成了运河沿岸市场网络的形成。运河一线城镇的兴衰,多与运河的流畅与否、漕运的正常与否紧密关联。漕运盛,则运河旺,运河城镇也随之兴旺发达。近代以后,运河漕运逐渐衰败,运河运输功能日弱,运河沿岸城镇随之衰落。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漕运、运河、城镇之间的依存关系。

  大运河的社会价值

  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规模的扩大,漕运逐渐突破其早期以政治功能为主体的窠臼,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功能,成为维护王朝稳定和制衡社会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古代社会中后期,统治者熟练而频繁地利用漕运进行社会制衡与调控,消弭诸如重赋、灾祸以及物价波动等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其突出的社会功能有二:一是籴与粜,一是赈济灾荒。唐宋时期,和籴已发展成为一种完善的制度,主要用以调节各地区由于丰歉等造成的收入、上供及粮食市场价格的不平衡。其中,宋代和籴完全是通过漕粮来实施的。明清两代王朝,着力于漕粮在平粜方面的运用,成效突出。与唐宋不同的是,明清时期的平粜,主要是为了缓解粮食生产、灾害等因素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完全是从调节市场、平抑物价出发。运用漕粮赈济灾荒,自秦汉始就已不乏成功案例。迄至明清,已成为朝廷的一项惯常举措。

  大运河漕运毕竟是专制集权政治的产物,具有这种体制中的诸多劣根性;更为重要的是,漕运也是封建王朝攫取天下财富的手段之一,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当中国步入近代社会后,漕运便在社会的巨变中走向消亡。


猜你喜欢: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2.古代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3.大运河的基本概况

4.大运河发挥了哪些积极作作用

5.大运河开凿的环境影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