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古迹>古代工程>

大运河开凿的环境影响有哪些

世芳分享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他的开凿对环境上有怎样的影响呢?接下来就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大运河开凿的环境影响,欢迎阅读!

  大运河开凿的环境影响

  当年建造三峡工程时就有人担心,由于上游蓄水,使得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少,造成还是入侵甚至倒灌;是否会发生这种事,主要看河流水和海水之间的压力比,例如尼罗河由于在上游建造了阿斯旺大坝,使得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洲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同样如此,在本没有河流的地方开挖两头都入海的运河,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有充足的入海径流量来抵消海水的倒灌,我们知道山东半岛处于我国的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在400mm——800mm之间,就算有其他河流注入该运河以补充水量,但是由于整个地区降水偏少,河流的水量都不大,即便是黄河也是如此,所以由于河口入海径流量不足,海水会倒灌.海水倒灌之后土壤中盐分增加,特别是引水灌溉后土壤深层的盐分会随着土壤中的毛细导管聚集到土壤表层,导致盐渍化的出现.

  至于渗漏是和当地的土壤类型有关的,山东半岛多黄壤,较为疏松,河流水容易下渗变成地下水.

  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意义

  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1)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不断扩大,如唐代繁华的京都长安,是运河西部的终极,南北均归于此;港口城市楚州(今淮安)是北上南下的重要码头;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大运河的通航,纺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如隋朝开通大运河不久就灭亡了,但却为唐朝创造了良好的漕运条件,把全国富庶地区的经济与全国的政治中心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唐王朝的经济文化呈现出昌盛发达的景象,在不到九十年的时间里,连续出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朝是真正发挥大运河作用的第一个王朝,古运河哺育了这个伟大的东方古国的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

  (3)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如南宋时,造纸和印刷术的发展很快,通过运河输送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广泛地传播了这种古代文明。

  大运河的开凿以及它的影响

  我国的许多巨流大川,如长江、黄河、珠江,对沟通东西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它们几乎都是自西而东流归于海,彼此没有联系。为弥补地理上的缺陷,发展南北交通,我们祖先在天然河流之间开挖了不少人工运河,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首推隋朝开凿的南北大运河。

  为了方便南粮北运和进一步加强对南方的控制,进而使南北成为统一的整体,隋王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南北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由四部分组成。永济渠,连接黄河与海河,北达涿郡(今北京);通济渠,以洛阳为中心,沟通黄河与准河;邗沟,原为春秋时期吴国所凿,隋加以疏浚、取直,使其北起准河,南入长江;江南河,由京口(今江苏镇江)至余杭(今浙江杭州),位于长江与钱塘江之间。南北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与长城相提并论的两大工程,也是世界水运史上的伟大成就之一。

  开凿大运河是一件巨大的工程,隋代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代弋价。隋炀帝借之巡游江南,挥霍无度,更是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但它对南北经济的发展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大大缩短了南北的距离,便利了南北交通,从而使南北物产的交流有了通畅的渠道。运河修成后,河中“商旅往还,船乘不绝”,对发展经济起到了很大作用。

  大运河对后世影响深远。南北大运河自开通之日起便成为南粮北运的重要通道,唐、北宋、元等定都于北方的封建王朝无不依赖它的潜运供应。元代为缩短航程,取直了大运河的中段,使其发展为京杭大运河。

  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河阴序中这样评价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说隋朝开凿运河虽然劳民动众于当时,却遗惠于后代。他的评价还是公允的。


猜你喜欢:

1.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事件介绍

2.大运河的开凿时间

3.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时间是什么时候

4.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有哪些

5.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