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内容介绍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简易叙述中国历史的书籍,从中国传统的史前传说至明清时期,前后四千多年的历史,书中描述了在历史上影响比较久远的事件和人物。 那你知道上下五千年的内容介绍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上下五千年的内容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上下五千年的内容介绍:张謇经营纺织业
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利用清廷的腐败无能,加紧了对中国的掠夺和剥削.中国的经济越来越衰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贫穷.这时,有个叫张謇的读书人决心放弃读书做官的道路,兴办实业,使中国强盛起来.
张謇出生在江苏通州(今江苏南通)一个富农兼小商人家庭中.他五岁起在乡里的私塾读书,十六岁那年考中秀才,三十二岁时中了举人.但这以后,他四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榜.张謇心灰意冷,干脆把自己好多年来用的一套考具也扔掉了.
不过,这期间,张謇也做了一点事.1887年,当过通州知府的孙云锦前往开封府上任,张謇跟他一同前去.他协助孙云锦一起治理黄河,救济灾荒.回到家乡后,他积极地主张改良农业,采用机器和集资兴办公司.通过这些活动,他和通州地区的商人、中小地主和富农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他们后来成了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主要支持力量.
1894年(光绪二十年),张謇遵照父亲的意思,再次来到北京参加进士考试,这一回他的运气不错,一下子中了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的修撰.
没过多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謇向朝廷上奏章,严厉攻击李鸿章的卖国行为,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但就在这时,他的父亲去世,他只好回老家奔丧.
很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张謇感到非常痛心.西方列强趁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更让他觉得忧虑,于是,他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思想.他认为,办好工业是富民强国的根本,应该采用民间办实业、官府支持的方针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第二年,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张謇在通州设立了商务局,办起了大生纱厂.由于他是状元,历史上就称为“状元办厂”.
创办纱厂,兴办实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频繁地来往于上海、南京、通州、武汉之间,筹措资金,但几乎处处碰壁.那些富豪阔商,对投资新式工业没有信心,不敢把大量的白银交给一个书生.他在上海筹钱时,旅费用完了,只好放下架子,靠着“状元”的牌子,卖字度日.但张謇不退缩,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大生纱厂于1898年在通州城西唐家闸破土动工,第二年建成投产.但投产没有多久,张謇就遇到了麻烦,由于纱厂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棉花,资金的周转碰到了困难.张謇去向官府求助,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他再派人去请富商帮忙,也没有得到响应.张謇无可奈何,只好将纺出的纱马上卖掉,用换回的现金再去收购棉花,有一阵,大生纱厂差点倒闭.
幸亏,那时用机器纺出的棉纱销路很好,棉纱的价格在不断上涨,加上大生纱厂使用的是当地便宜的原料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生产出来的棉纱在当地销售,节省了大量的长途运费,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渐渐站住了脚,利润不断增加.到了1904年,张謇又开出了大生二厂.
大生纱厂经历的风风雨雨,让张謇意识到,为了纱厂的生存,必须建立稳定的棉花原料基地.于是,他花了十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办起了专门种植棉花的通海垦牧公司.
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十九个企业.这些企业和通海垦牧公司一样,主要也是为大生纱厂服务的.就这样,经过张謇的苦心经营,一个粗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在辛亥革命爆发的前夜基本形成了.
张謇从自己经营纺织业的经历中体会到,发展民族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花了不少心血去兴办学堂,他首先想到是办师范教育.张謇说:“要想对国民普及教育而没有老师,就无法把知识传授给国民.所以办学校必须从小学办起,尤其是从办师范学校开始.”
于是,张謇在1902年创办了清朝末年的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同时还办起了通州女子师范学校.
随着张謇经营纺织业、兴办教育的成功,张謇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全国的声望越来越高.他自己也从一个封建士大夫,逐步地转变成了具有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实业家.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欺压下,民族工业的脚步越走越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张謇创办的企业也陷入了低谷,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他的“实业救国”之梦最终破灭.可是,张謇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仍然受到后人的尊敬.
上下五千年的内容介绍:柳宗元被贬柳州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很平静的.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的经历.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所以人们也称他柳河东.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能写一手好文章.十三岁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呈给唐德宗,唐德宗看了非常欣赏,大家都传着看,都认为了不起.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考上进士,在京城做官.后来因为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关系,王叔文倒了台,柳宗元受了牵连,跟刘禹锡一样发配到边远地方去当刺史.
公元805年,柳宗元到永州当刺史,心情一直不好.怎么样才能使心情舒畅一些呢?他在公务完成后,就到附近的山野去游玩.有一次他到冉溪,果然景色宜人.他非常喜欢,就在那里安了家.但是,给这个地方取个什么名字呢?他想来想去,还是取了个“愚”字:溪称为愚溪,丘称为愚丘,泉称为愚泉,沟称为愚沟.他觉得他是因为“愚”而被贬官的,所以得用这个“愚”来命名.他终究没有让自己高兴起来.
柳宗元还游了小石潭,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身上佩带的玉环碰撞发出的丁当响声,真叫人高兴啊!他看到潭中的小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就好像在空中游动,阳光照着,影子落在石上,一动也不动.有时突然游得好远,就好像跟柳宗元逗着乐似的.美景叫他流连忘返,他应该是很高兴的了,可是一想到自己被贬,他又很痛苦.
但是,柳宗元毕竟心里关切着百姓,常常到民间去考察百姓的生活.永州出产一种很毒的蛇,把它风干制成药,可以医治许多疾病.他特地访问了一个姓蒋的以捕蛇作为职业的农民.那个姓蒋的农民说:“我的祖父因为捕毒蛇,稍不小心被毒死了;我的父亲也是这样死的;我捕毒蛇已经有十二年了,差一点死去的次数也有好多次了……”
他说着说着,脸色变得悲哀起来.柳宗元看他痛苦的样子,非常同情,就说:“你既然怨恨捕蛇,那么我去跟当官的说一说,更换这个捕蛇差役,恢复原来的赋税,怎么样?”
不料那个姓蒋的慌忙摇着手,更加悲伤了,他说:“您千万别这样!我虽然苦,但是比我的邻居要好多了.我只要捕到蛇,还能太太平平过日子.我的邻居们天天有死亡的危险啊!我就算因为捕毒蛇死了,也要比我的邻居们死得晚一些……”
柳宗元听了非常有触动,写了一篇名为《捕蛇者说》的文章.他由衷地说:“官府的赋税对人民的毒害原来比毒蛇还厉害啊!”
柳宗元对当时社会的腐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除了写游记外,还采用寓言的形式写了不少作品进行讽刺.他的《临江之麋(麋,鹿的一种)》,写一只麋得到主人的宠爱,狗怕主人,所以只能跟麋玩但不敢吃它.三年后,麋外出,见到其他的狗还以为是同伴,结果被狗吃了.柳宗元借这个寓言讽刺那些依仗权贵得意忘形的小人.在永州,他还写了不少其他寓言,有的讽刺贪官污吏,有的讽刺剥削人民的封建地主.他的寓言,大家都很爱看,流传很广.
就这样,柳宗元在永州呆了十年.
公元815年,柳宗元又回到长安.他当时还想为朝廷做点事.可是他怎么也看不惯那样官僚只顾升官发财,拍马奉承的坏风气.不久又被排挤,贬到更远的柳州(今广西栉州).
柳宗元已经养成了习惯,常常到民间走走,了解一些情况,为老百姓做一些好事.一次,他看到几个凶横的家伙抓住一个中年汉子,后面,这个中年汉子的妻子和儿女在悲惨地哭哭闹闹.一打听,原来这个中年汉子欠了债,到期还不出,债主就把他抓去当奴隶.柳宗元实在看不过去,就下令全带到官府去.经过审问,柳宗元才知道这是柳州的一种陋习,有许多奴隶和奴婢就是这样失去自由的.柳宗元非常心痛,他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他下令,所有的奴隶或奴婢一律可以由亲人或朋友按原来所借的债还清赎回;要是因为贫困一时没有能力赎回,可以为债主打工,等工钱和债务相当的时候,就应该解除债务关系.柳州的贫苦人民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得奔走相告.
可是不久柳宗元就发现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因为有些奴隶或奴婢,已经失去劳动能力,他们没有办法打工,又怎么能赎回自己呢?看到这种情况,柳宗元心里非常悲痛.他拿出自己的俸禄,送到债主家里,把赎回的奴隶和奴婢送回他们的家中.柳宗元在柳州废除了人身典押的陋习,对附近的州县也有深远的影响.柳宗元还引导人民发展生产、兴办学校.柳州人民怎么能不爱戴他呢!人们都亲切地称他“柳柳州”.
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重去世.
在唐代,柳宗元还跟韩愈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对改变当时只注意形式不重视内容的文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写了不少寓言、传记、政论散文,还写了许多诗歌.有一首诗是我们熟悉的,其实也是他为人的象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猜你感兴趣:
上一篇: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读后感
下一篇:上下五千年书籍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