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
上下五千年,中华这个民族饱经风霜,却又繁衍生息,千年不衰。那你知道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的内容:张之洞创办实业
在中法战争中,七十岁的老将冯子材带领广西军民英勇作战,打得法国侵略军落花流水,赢得了中法战争的胜利.而在战争爆发前,向朝廷推荐起用冯子材的,是两广总督张之洞.
张之洞是直隶南皮(今河南南皮)人.祖父当过福建古田县知县,父亲做过贵州兴义府知府.张之洞从小非常聪明,读书很用功.公元1852年,张之洞考中举人,这一年他才十五岁;公元1864年又中了进士,当了翰林院的编修.以后,他做过负责浙江乡试的副考官,负责教育的湖北学政、四川学政.
公元1881年,张之洞前往山西担任巡抚.山西官场风气的腐败,百姓生活的困苦,鸦片流毒的严重,对张之洞震动很大.他开始惩治贪官污吏,严禁鸦片,提拔人才.当时,有个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传教,他刊印了《救时要务》等小册子,还举办了仪器、车床、缝纫机的展览和操作表演.张之洞会见了李提摩太,读了他的书,受到启发.从那时起,张之洞产生了要办实业的想法.
公元1884年,法国侵略越南,中越边境的形势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张之洞立即上奏,提出加强云南、广西的兵力,整修天津、广东的海防.不久,张之洞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去广东上任了.
中法战争爆发前,张之洞向朝廷大力推荐冯子材;战争爆发后,他为前线筹集军饷、提供兵器,为赢得中法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张之洞越来越感到,中国与西方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只有向西方学习,大力兴办实业,发奋图强,才能挽救民族的危亡.于是,张之洞在广东开设了水陆师学堂,创办枪弹厂,购买军舰,发展海军,创办用机器造钱币的制钱局及银元局,筹办织布局和制铁厂.这是他兴办实业的开始.
张之洞大规模地办实业,是在到了湖北以后.公元1889年,他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从卢沟桥到湖北汉口的卢汉铁路,这样可以贯通南北的交通.他认为修铁路有不少好处,首先是可以把铁路沿线的矿产、土特产品运出去,对改善百姓的生活有好处;其次是可以运输军队需要的兵员和军饷.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计划将卢汉铁路分北南两段修筑,北段由直隶总督负责修筑,南段由湖广总督负责修筑.于是,张之洞被调任湖广总督.
这一年冬天,张之洞到了湖北.除了筹办卢汉铁路,他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上.由于是外行,他也闹过一些笑话.为了筹建汉阳铁厂,他打电报给驻英公使薛福成,要薛福成在英国订购炼钢厂需要的炼炉和机器设备.英国一家工厂的老板告诉中国的采购人员:“要办钢厂,必须先将那里的铁矿石、煤、焦炭寄来化验,这样才能知道煤铁的特点,可以炼哪种钢,然后再订购相应的炼炉和设备.一点都不能马虎.”
谁知张之洞不以为然地回答:“中国这么大,什么东西没有?何必先找煤铁,再买炼炉和机器设备?只要照英国钢厂用的买下来就行了.”
结果,买回来的炼炉和设备安装在汉阳,铁用的是湖北大冶的,煤用的是安徽马鞍山的.但是,马鞍山的煤无法炼焦,没办法,只好从德国买来几千吨焦炭,这样从公元1890到公元1896年,花了五百六十万两银子,还是没有炼出一炉钢.后来改用江西萍乡的煤,但炼出来的钢太脆,容易断裂.张之洞这才知道他从英国买回来的炼炉和设备采用的是酸性配置,不能去磷,钢含磷太多,就容易脆裂.后来,他向日本借款三百万元,买回碱性配置的炼炉和机器设备,终于炼出了优质的钢.
汉阳铁厂到底还是建成了.它是一家钢铁联合企业,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等大小工厂十个,工人三千名,外国科技人员四十名.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的钢铁企业,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钢厂建设还比它晚了几年.
也是在这一时期,张之洞还办起了湖北织布局,织布局有纱锭三万枚,布机一千张,工人两千.织布局办得比较成功,赚了不少钱.
张之洞还创办了制砖、制革、造纸、印刷等工厂,建起了湖北枪炮厂.办实业需要大批的人才,所以张之洞也很重视教育,在湖北建立了农务学堂、工艺学堂、武备自强学堂、商务学堂,还派遣留学生去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张之洞办实业、兴教育,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不过,他有富国强兵的良好愿望,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新文化的传播.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的内容:刘铭传击退法舰
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后,中国边疆的危机并没有停止,而是从西北转向了西南.
公元1884年7月,在安徽合肥的一家院子里,四十八岁的刘铭传正在蘸墨写诗.他得到朝廷三次重赏,却辞去官职回家养病.因为他看不惯官场的腐败.他写的诗是:
名士无妨茅屋小,英雄总是布衣多……
这时候忽然传来敲门声,有个差吏急匆匆进来,给了他一封信,原来是朝廷命令刘铭传到台湾,督办台湾军务,准备对付法国的侵略.刘铭传看完后,大骂了一声:“法国鬼子!”就吩咐仆人收拾行装,立即出发.七天后,战争就爆发了.
一年前,法国霸占越南,进犯中国云南,挑起了中法战争.清军将领刘永福带领黑旗军顽强阻击,法国军队在越南作战没有进展.于是他们在1884年7月派出由孤拔率领的远东舰队在台湾海峡活动,准备进犯台湾,想用这个办法逼中国从越南退兵.
孤拔很狡猾,8月4日,他派五艘兵舰进攻清军防守最薄弱的基隆.刘铭传虽然刚刚踏上台湾,对许多情况还不熟悉,但是他沉着地指挥还击.从上午八时到十二时,基隆的炮台连同火药库都被法军摧毁.第二天,法军看到阵地上冷冷清清的,以为清军已经被打退了,几百个法军大摇大摆地拥上岸来.突然从东西两侧杀出清军,这是刘铭传指挥清军从三面向敌人发动的进攻,成百个法军一下子死的死伤的伤,还缴获大炮四尊,抓到俘虏一人.
10月1日,孤拔一路进攻基隆,另一路进攻沪尾(今台湾淡水).刘铭传分兵两路防守.法军先主攻基隆,下午突然重点攻沪尾.刘铭传在基隆得到消息大吃一惊,因为要是沪尾失守,台北就处于敌人的进攻之下,这样基隆也将守不住了.刘铭传当机立断,命令军队撤出战斗,把基隆的煤井炸毁,机器转移,全力守沪尾.清军的将士们听到命令放声大哭,他们说:“刘,我们就是死也要守住基隆啊!”刘铭传拔出剑,大声说:“我的计划已经定下了.要是有罪,我一人担当.谁不听从我的命令,就砍头!”
孤拔攻下了基隆感到得意洋洋.他们全力进攻沪尾,可是攻了七天还是没有攻下.10月8日,孤拔派出四五百人集中攻沪尾.他们忘记了两个月前的教训,这次又中了刘铭传的计谋.清军突然从三面包抄向法军发起总攻,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冲向敌军.三百多名法军被当场击毙,其余的在慌乱中拼命逃跑,互相践踏.在海边的敌人战舰见到这种情况,吓破了胆,他们开炮,竟然把自己的战舰也打中了.士兵们跌进海里,又淹死了一百多名.这一仗法军惨败.
10月下旬,恼羞成怒的法国政府下令封锁台湾所有的港口,远东舰队的各种兵船日夜巡海搜索,他们要困死台湾.
几个月来的苦战,台湾守军已经筋疲力尽,军需供应接不上,武器弹药短缺.又发生了疫病,十个人中有八九个得了病.刘铭传看到这种情况,急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一再向朝廷请求增援,可是一直得不到回应.
到了12月,孤拔从越南调了大批部队到台湾.到第二年1月,有二十多艘兵舰在台湾,法军的总人数达到四千多人.
清军在台湾已经不到三千人,而且天天有士兵死去.刘铭传只得焦急地电告李鸿章:“敌人力量强大,最近肯定有一场恶战.要是十天里没有援军到,恐怕要守不住了.”最后刘铭传表示:“我将同全体将士拼死守住台湾,直到战死!”
刘铭传除了向朝廷请求援兵外,更是积极地想办法.他到台湾的百姓中去动员:“为了保卫家乡,保卫祖国,每个中国人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们一定要把法国鬼子赶出台湾岛!”
台湾的绅士自动捐出近百万两白银,各地组织起民间武装,跟官兵一起打击侵略者.这样,刘铭传带领驻岛守军和台湾民众一直坚持到公元1885年2月,几路清军援军终于到达台湾.
到了这年5月到6月,法军只好撤出基隆和澎湖.台湾军民的抗法战争胜利结束.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的内容:首批留学生赴美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使有眼光的知识分子意识到,要富国强兵,振兴国家,就必须学习和掌握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公元1872年8月11日,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三十人从上海搭船前往美国,开启了近代中国留学生运动的先河.这件事情的具体策划者就是近代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
容闳是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的第一个中国人.少年时亲眼看到祖国的贫穷落后与亲身领略美国的繁荣强盛,使他向往资本主义,希望振兴祖国.还在念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就开始酝酿一个宏伟的计划:劝说清政府赶快向美国派遣留学生,让更多的中国青少年能像自己一样到美国接受教育,用学到的知识,为国效劳,使中国变得强大起来.心动不如行动.1854年,容闳怀揣他的“留学计划”,毅然回国.
回国后,为了实施自己的“留学计划”,容闳四处奔走了将近十年工夫,希望取得清朝官员的支持和帮助,却不料屡屡碰壁.其实原因也不奇怪.当时,绝大多数官员夜郎自大,他们把学习西方看作是“以夷变夏”(用蛮夷文化改变中华文化),臭骂西方科技是“奇技淫巧”,当然对容闳就不会理睬了.
正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来了机会.公元1863年,经人介绍,容闳认识了曾国藩.曾国藩交给他六万八千两银子,要他去美国采购机器设备.容闳出色地办成了这件事,因此博得曾国藩的信任.公元1870年,容闳向曾国藩提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一个派遣留学生出洋的“留学计划”.曾国藩很感兴趣,就叫容闳代为起草一道名为《挑选幼童赴泰西肄业章程》的奏折,约上李鸿章、丁日昌一起签名上奏朝廷.
第二年,清廷答应把派遣留学生的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同意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任命陈兰彬、容闳为正、副监督.按照“留学计划”,留学生所需经费由海关支付,学生年龄从十岁到十六岁,招生名额为一百二十名,分四批派遣,每批三十名,毕业后一律回国,安排差事.
公元1871年,容闳等人就开始张罗起招生的事情.可是,由于长期闭关锁国,老百姓都把到外国去当作流放,更何况送自己的孩子出洋必须画生死押,许多家庭都不大愿意冒这个风险.容闳在上海想尽办法,还是无法招满三十名学生,不得不南下香港续招,费了好大劲才凑满三十个招生指标.
容闳招收的第一批留学生,大多数是穷人家的子弟.他们先被安排在上海进行中西文训练,并做一些出国前的准备.公元1872年8月,第一批官费留学生在陈兰彬带领下,前往美国.接着,连续三年,一直到公元1875年10月,清政府总共如期派出四批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
这些幼童来到异国他乡,穿戴仍和国内一样,脑后挂长辫,身穿长衫马褂.他们被安置分住在美国友人家中,接受家庭式的教育和监护,等到过了语言关后,再送进中小学校读书.几年后,他们中的不少人考上了大学,学业上的进步也非常显著.
经过几年的留学生活,留学生们接受了西方文化,行为规范也慢慢地起了变化.比如有些学生感到留长辫子不方便,就偷偷剪掉;有些学生对体育锻炼很感兴趣,就脱掉长袍,在运动场上奔跑起来.对这些很正常的行为,满脑子封建思想的陈兰彬横竖看不惯.他横蛮地要求留学生每天早晨要面朝东方向皇帝磕头,严禁他们参加集合活动.有一位学生考取了哈佛大学,只因为他入了____,就被陈兰彬勒令退学.容闳不满意他的做法,两人发生了矛盾.这时国内的一些守旧分子也借题发挥,从中作梗.清政府于是在公元1881年下令撤回全体留学生,容闳经办多年的“留学计划”就这样半途而废了.
尽管如此,容闳的心血没有白费,因为这些归国留学生,大多数学有所成.他们中间有成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有成为中国第一批矿业工程师的邝荣光,更多的则成为军界、学界、商界的栋梁之才.
猜你感兴趣:
4.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上一篇:上下五千年的书的内容
下一篇: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