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民间故事>

安溪的民间故事

燕青分享

  安溪县,古称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那你知道安溪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安溪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安溪的民间故事 篇【1】

  在福建省安溪县白濑乡上格村地处王帽山山脉。翠山葱茏,连绵不断,如波浪翻滚。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悬崖峭壁,不在少数,看上去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更为奇怪的是,

  这里从山上到山脚,民居屋舍、岩峰石壁、溪边奇石次第覆盖,十八罗汉松星罗棋布,站岗放哨,守护一方水土的黎民百姓。

  就在这外人看来有点特殊的地理山脉之中的上格村洋上角落民宅之下的半山腰有一个岩石洞。当地百姓把这个洞称作蝙蝠岩或曰蝙蝠洞。顾名思义,所谓蝙蝠洞,就是蝙蝠栖息之所。此地,蝙蝠众多,呜呜嘿嘿地飞进飞出,或在空中盘旋翻飞,或在翠竹丛中穿梭往来,或钻进洞里停歇片刻旋即飞出……特别是气候突变,蝙蝠更是一片黑压压,整天不间断地飞进飞出,唧唧啾啾的声音响彻天穹,叫人胆战心寒。但当地村民却**以为常,常引以为豪,口耳相传。

  这个蝙蝠洞,上看岩石,岩石的顶面是平坦的,大约一二十平米。下看岩石,则是一个岩洞。岩石硕大无比,依山外凸,岩石下方自然形成一个洞**。这个洞大约一二十平方米,岩洞右侧斜上方,有一个较小的洞。虽说是**,却也有一二十平方米。洞里有仅供一人就寝的一张石床,石床前方有个窗户,透出洞外的光线。

  蝙蝠洞洞口之前,有翠竹古松等丛林遮蔽,洞内下方服侍一尊石头佛像。这佛像体型膘壮高大,较为雄壮。据说这是伽南公。这个洞,从宋元时期就有和尚居住。佛像右侧上方有一窟隐蔽的泉眼,里头蓄满一定量的水,仅供和尚一人使用。旁边有一石头堂案桌子,供善男信女祈求跪拜时摆放供品的地方。

  这里服侍的这尊伽南公还挺灵验的,被当地人奉为神明。凡是善男信女或平头百姓,达官贵人,均十分信奉、准从,香火陆续不断,虽然比不上其他宫庙那么旺盛,但在仅几千人口的地方算是不错的啦!要是当地村民百姓,有什么东西丢失,去找伽南公拜拜,伽南公马上会显灵,给你一个指点,让你很快就找到丢失的东西。

  据说,当地有一个村民的一头牛丢了,村民马上准备一些肉、豆干、鸡蛋、金纸等供品到蝙蝠岩的伽南公前摆放,供品一摆,香烛一点,香烟袅袅,口念声声,祈求神明显灵,指点一二,到底牛在哪里。结果,这尊石佛——伽南公马上说,牛在某一个山腰间吃草。主人起初将信将疑,按照指点,寻牛开去,果然找到正在山间吃草的牛。因为这里草儿肥美,牛有吃不尽的食料,又有一个小山腰可以遮风挡雨,牛儿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清闲日子,结果“乐不思蜀”干脆不回家,让主人白忙活了好几天呀!

  从此,当地百姓把这尊石佛奉为神明,更是虔诚,顶礼膜拜,香火日盛。然而,到了**期间,这尊石佛的头却被人砍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地有一村民同样是一头牛丢了,同样去找这尊石佛指明。石佛同样显灵,告知村民牛在什么地方。这个村民也照着去找,很多乡亲也加入寻找牛的队伍中去,找呀找,找了好几天,就是找不到,弄得村民身心俱疲,无功而返。其实,牛就在这尊石佛所指点的那个山坳,只是牛跌落山谷——死了,牛主一时找不到而已。那牛的主人,一气之下,顺手拿起手中柴刀,一边说:“准我一个鸟,把你的头砍掉。”话音刚落,右手往这尊石佛头上狠狠地砍了过去,“哐啷”一声响,结果,佛像的头掉落下来。然而,这个人刚走出洞口几步,正要顺着山腰小道回家之时,突然肚子疼痛,胀了起来,如气球吹气一样,越来越大,大得如西瓜一般,肚子疼痛难忍,就地打滚,连滚带爬,来到佛像跟前,跪地求饶,祈求神佛原谅他的鲁莽行为,答应给他好了,一定重新把佛的头给补上,并加以服侍。佛,本是慈悲为怀,马上原谅他的一时过错,肚子很快就好了下来。过后,这个人把他自己砍掉的头拿来给黏上,并年年服侍。

  这事不胫而走,百姓口耳相传,香火更旺了。可惜,**期间,这佛像也惨遭不幸,身首异处,至今不知去向,估计或埋于附近地下,或滚落山谷,或被人……横直无处考证。然而,后来,不知谁搬来一块形似佛像的石头权作石佛,供奉起来,至今仍有不少信徒,香火持续不断,袅袅升腾,为当地百姓送去平安,送去幸福。

  安溪的民间故事 篇【2】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十国战乱之后的闽南地区,人民生活渐入安定。

  这天,一位身穿白色圆领长袍,面带慈祥的中年人悠闲地走在半山腰的古道上。山下是一条奔腾的溪流,穿过湖头境内,流往南安、泉州等地,是清溪县(今安溪县)境内的水上交通要道。溪上商船来往,络绎不绝。古道旁是葱郁的树木,山风****,花香阵阵。此时正值阳春三月,春意正浓。道上常有步履匆匆的过客,中年人不时驻足欣赏山道两旁的风景,颔首微笑。若遇有路人停下歇息,他都会停下与他们攀谈,交流一路见闻和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人见他谈吐不凡,学识渊博,请教他的大名,他含笑拱手道:吾乃一介平民,喜四处游玩者。因他常游历于清溪县境内各乡,人们就叫他“四周公”。

  此时他刚由湖头出发前往永春。这条古道是必经之路,过了前面的山阁就有小村落。所谓一层山一层人,这个村落叫佛仔格(今属白濑乡上格村),全村以农为主,是湖头与永春、德化交界处,所以就有人在道路旁做些生意,如油盐米布匹,开设客栈酒馆等。站在阁头往下看,可以看到湖头全景,尤其是那条穿越湖头境内的溪流,如一条清澈透明的带子,看得更加清楚,甚至可以隐约听到船上的号子声。若遇雨雾弥漫,眼前就是一片云烟飘渺的世界,犹如俯看人间仙境一般。

  闲暇之余,许多村民都喜欢聚在阁头几棵不知年岁的老樟树下品茶聊天。正是如此,四周公每次经过这个村,都会在这里停留,甚至住宿几日,所以不少村民都认识他。

  此时正是农忙时节,只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者在树下谈论家常,他们看到四周公远远走来,忙招呼他停下休息。看到老人们热情招呼,四周公拱手作揖,向老人问好。他刚要坐下,一位老者端起一碗茶水请他喝,四周公忙躬身接过,一口气喝完,再将茶碗轻轻平放桌上,还竖起大拇指盛赞茶水之好。

  正当他们谈得兴起,一位穿短衫的中年汉子朝树下一瘸一拐地走来。

  一位老者喊道:“阿民,今天怎么没下田干活?”

  只见阿民一边向老人们摆摆手,一边哀叹道:“左脚趾溃烂严重,无法下田干活了。”

  四周公起身把阿民扶到石凳坐下,然后蹲**仔细观看阿民的左脚。只见五个脚趾的根部都是鲜红色,有些细皮未脱落,趾上留有不少抓痕。四周公挽起袖子,伸出手把阿民的左脚轻轻抬起,低头从脚底仔细观察,只见五个脚趾溃烂十分严重,有血水往外渗。

  “阿民,脚趾一定很痒吧?”四周公问道

  “是啊是啊,实在太痒了就拼命抓,直到抓出血了,既痒又痛。”阿民痛苦地说。

  “咱很多种田人都这样,双脚长期泡在水里,时间长了都这样,十个脚趾头好像被水里的什么东西咬过一样,又痒又痛,有的溃烂得都快见骨头了。看了很多郎中,用了不少草药都没能治好。”一位老者边叹着气边说。

  四周公一边听一边思索着。

  四周公突然眉头一展,说:“阿民,到你家去,用我的方子你试试。”

  “如果真能治好,可真得谢谢四周公。这可是我们种田人的老毛病。”阿民感激地说。

  阿民一瘸一拐地带着四周公来到家里。四周公向阿民要来一把柴刀,到门口的竹林里砍来一根干枯的竹子,把它砍成几段,再从屋檐下拿来一把锄头,点燃竹子,把锄头放在火上烤。干枯的竹子烧得噼噼**,火苗不断地舔着锄头,不到一刻钟,只见铁块上流着许多黑糊糊的汁。

  四周公叫阿民拿来一小块纱布,把黑汁擦在纱布上,再用纱布去擦拭阿民的脚趾。纱布上的汁擦干了,就继续把锄头放在火上烤。几次下来,阿民的脚趾被抹上不少黑汁,觉得脚不痒也不痛,紧锁的眉头舒展了。

  “如果晚上还会觉得痒,你就用这法子多上几次药,不出两天就会痊愈。”四周公叮嘱阿民。

  阿民执意拿出一点钱作为诊金送给四周公,四周公始终不肯收下,还对阿民说:“我常年出入这里,乡亲们给我茶水喝,从不收我的茶水费,这等恩情令我感激不尽。我略懂歧黄,以后如有需要我帮忙的只管说一声。”说完就辞别了阿民。

  四周公这药方,治好了不少村民脚趾溃烂的皮肤病。以后村民再有疑难杂症都会求助于四周公。

  话说又有一日,四周公刚到佛仔格的客栈,就有一位妇女带着孩子前来找他。原来她的孩子这几天全身奇痒难忍,直到抓得鲜血直流还止不了痒。四周公让孩子脱掉上衣,让孩子在他面前转了一圈。只见这孩子的指缝、肘窝、腋窝、脐周、腰部都有血痂,还有脓疱。听孩子母亲讲,到了夜间更是痒得厉害,越抓越痒,越痒越抓,孩子都无法睡觉。

  四周公一边帮孩子穿上衣服,一边告诉孩子的母亲,回去之后拿一点硫磺,再加点茶油搅拌后涂在疮口,几天之后就会好。这位母亲依此法果然治好了孩子的疥疮。这方子也在当地流传开,治好了不少人的疥疮。

  四周公为村民留下许多治疗疑难杂症的药方,这些药方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的村落都知道,不少药方至今还在民间广泛使用。

  由于四周公知识渊博,许多村民都喜欢听他谈古论今,四周公就自己的见解引经据典,教化民众孝悌行善,鼓励村民重视子女读书。(现在的佛仔格还有多处古时书房遗址,可见当日此地读书蔚然成风,包括现在村里健在的80多岁的曾秋、蔡树还不时谈起昔日在书房读书的热闹情景。)

  后来因四周公协助蔡襄建造洛阳桥有功,羽化成仙,被封为“四周游大仙”。乡民感念其功德,就在佛仔格的阁头修筑一座庙宇,常年供奉,千年来香火不断。直至**时期被人为毁坏。后来,乡民们就在原址用长石板搭成石龛,内设香炉,供奉“四周游大仙”。附近村民常到这里烧香祈福,据说“四周游大仙”有求必应。

猜你感兴趣

1.泉州的民间小故事

2.关于铁观音的传说故事

3.铁观音的传说

4.关于坚持不懈的故事6篇

5.大叶乌龙的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