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海民间故事
安海镇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西南部,与金门岛隔海相望。那你知道福建安海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福建安海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福建安海民间故事 篇【1】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800多年前,朱熹诗说游春寻芳,心情豁然,写下《春日》;800多年后的今天,来自晋江安海西隅小学的42名小记者,来到朱熹曾经论说经义的地方———朱祠(也称“石井书院”),齐颂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200年来首次重修的安海朱祠,近日正式开馆。与朱祠只有几百米之隔的西隅小学,组织40多名小记者,走进这家古老的书院。刚踏入朱祠,给小记者当向导的安海文化人、收藏家汪建育,指着展厅玻璃柜上的一沓文稿,问道:“你们知道100年前的学生考卷是什么样子的吗?”听汪先生这么一说,小记者陈雯一下来了兴致,凑到玻璃柜跟前。只见上面写着“院试考试文稿”,发黄的试卷上还留有红色的圈圈点点。“这是我从民间收藏市场买来的,共有48张,转送给朱祠收藏。”汪先生说。
从朱松、朱熹父子,到明朝“八大才子”之一的王慎中,再到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对安海历史文化了如指掌的汪先生信手拈来,侃侃而论。小记者也听得入迷。“走一趟朱祠,就可以了解安海千年历史。”小记者陈啸感叹道。
“晋江最古老的书院和晋江最早新式学堂都诞生在安海,要了解晋江教育发展史,在朱祠也能够找到答案。我们为安海历史而感到骄傲!”参观结束后,很多小记者意犹未尽。作为一名外地生,小记者卞圆圆两年前随爸妈到安海,便在西隅小学读书。以前觉得安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这次参观朱祠的活动,才让她知道王慎中、李寓西、黄汝良、范道声等名人都是安海人。“能够有机会见识许多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是一件乐事。将来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我一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卞同学说。
福建民间故事 篇【2】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百俩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那里都不方便。
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 的方法。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 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 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 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
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 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 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 白了。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
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 了起来。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 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 坑边的墙角上。
〔注〕: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这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 二不曾偷"当作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干的事情, 结果反而更加暴露明显了。
现在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福建民间故事 篇【3】
宁德市蕉城区前林路上,坐落着一座大宅。这是我军技侦工作的开创者和卓越领导者蔡威的祖居,现被专门整辟为蔡威事迹展陈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技侦光荣传统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
蔡威,1907年出生,幼年受私塾教育,后就读于福州格致中学、上海惠灵英语专科学校。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熏陶,接受马列主义,走上革命的道路。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受党组织的委派,回到宁德,开展党的活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蔡威在福州被捕。因未暴露身份,被保释出狱后,赴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31年上半年,他在上海参加中共中央特科无线电训练班。结业后,被派往鄂豫皖苏区新集,任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参谋,负责筹建红军的电台。隐蔽战线有铁的纪律: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家人自此失去与他的所有联系。
当年10月底,蔡威听说有一批在战斗中收缴的器材设备,和王子纲等人把有用的选出来,洗擦干净,一件件地清理,一个一个地摆弄。经过一个多月的收集组装,一台原本破烂的发电机终于被整修好。
有了发电机,没有收发报机,电台还是组建不起来。12月23日,红四方面军打下黄安,缴获敌赵冠英师部电台,把它运到鄂豫皖根据地的来家河埋藏起来。蔡威闻讯跑到来家河,把电台挖出来,重新拆洗安装,很快就把电台检修好。后来的商潢战役,红军歼灭敌张钫部的一个骑兵旅,又缴获一部电台。在新集镇南门外钟家畈村后的祠堂里修理了一下,清脆悦耳的“嘀嗒嘀嗒”的讯号声响起,鄂豫皖苏区的第一部红色电台诞生。
电台建立后,红四方面军使用宋侃夫从上海党中央带来的密码先后同中央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沟通联络,从根本上改变了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远离中央、孤军苦战的局面,并借助无线电通信的手段与全国苏区连成一片。
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电台入驻毛浴镇。蔡威开始把主要的精力转向侦听敌军电台、破译敌人密码方面。蔡威最先从敌军报头、报尾明码中的时间、地点、部队番号等简单的电文入手,联系手中已掌握的情况,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反复对照比较,
一个字一个字地猜测、推敲,慢慢判读出一份电报。然后,根据字码与字的关系,经过深入侦听、追踪、对照、判断和点滴积累,逐步摸清了敌军电台所用密码的规律。最终,蔡威解决了密码的关键难题,完整破译敌军的第一部密码“通密”。
此后,蔡威与宋侃夫、王子纲通力协作,一鼓作气,先后破译了四川各派军阀的密码,开辟了一条获取敌人核心情报的重要途径。
1933年10月,以刘湘为首的敌军对川陕根据地发动围攻。反围攻战役中,我军在攻打万源守敌时,蔡威从截获的敌电台电报中,分析出守敌刘存原部队粮食接济不及,士兵没有饭吃的消息。我军前沿阵地红军战士,以此为据开展了阵地政治攻势,瓦解敌军。
1933年底,蔡威截获敌军前敌指挥王陵基企图强攻我前沿阵地笔架山险峰的情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迅速集中兵力迂回包围了敌人,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蔡威纪念馆里展出的发报机
1934年2月,蔡威又侦获王陵基回家过春节的情报。我军瞅准这有利战机,一举将敌击垮。
1935年初,他率电台跟踪在黔北堵截追击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破译其密码,将获得的机密情报及时转告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帮助中央红军取得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得到毛泽东的表彰。
当年7月,在与中央红军会师后不久,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第二局局长,负责情报侦察工作。虽然是二局的最高首长,但他还经常彻夜监听破译。恶劣的战争环境以及长期过度的忘我工作,严重损害了蔡威的健康。1936年8月,他患上胃病、肠炎,最后染上重伤寒病。直至生命垂危,他仍躺在担架上破译了马步芳、鲁大昌、朱绍良、蒋介石以及重庆行营的来往密电。9月22日,无情的病魔夺去了蔡威年轻的生命,年仅29岁。
由于地下工作和技侦工作的特殊性,新中国建立后,蔡威的事迹长期以来一直鲜为人知。然而,历史终将铭记!
1985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蔡威同志为革命烈士。1986年7月,徐向前元帅为纪念蔡威烈士牺牲五十周年,挥笔题词:“无名英雄蔡威。”
“我父亲蔡植生从出生起就没见过祖父蔡威,苦苦找寻他一辈子,最后遗憾离世。对我们家庭来说,祖父的做法是违背人情常理的。但看看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说明他当初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为祖父感到骄傲!”蔡威的孙子蔡述波说,“我在1985年找到祖父,1987年递交了入党申请,1994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不仅身上流淌着祖父的血,更要继承他的革命遗志,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更富强。”
“他原本可当个舒服享受的大少爷,却踏上了九死一生的革命道路。他在被派到苏区前,曾遇到上海的一位宁德老乡,只简单说要去很远的地方,只字未提要向家人转达讯息,也因此让家人苦苦寻找他半个世纪。这是何等难得的职业操守!他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红军胜利的征途。”宁德市发改委副调研员、蔡威研究会会长陈国秋说。
“作为我军高级干部,蔡威没有搞半点特殊化,白天跟着部队行军,还要彻夜监听破译,最终因劳累致病身死。这是信仰的力量,这是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贞。”蕉城区纪委林润秋说,为赋予红色廉政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当地政府启动了蔡威精神“五个一”廉政文化精品工程揭牌仪式,通过发掘蔡威精神的价值内涵,促进蔡威故里党政清廉、干部勤廉、社会崇廉。
猜你感兴趣:
1.泉州的民间小故事
2.妈祖民间故事
3.古代民间奇案故事
4.福建美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