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的民间故事
安徽亳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那你知道安徽亳州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安徽亳州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安徽亳州的民间故事 篇【1】
现在的安徽亳州古城镇政府所在地古城集,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的时候,集镇的主要街道由三横三纵共六条大街组成,平面形状似“申”,中心的南北大街和东西大街交汇处(十字大街)是古城集的农贸、百货交易的中心。古城集的地形,从集的中心分别向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分别走两华里,地势均逐渐走高,三个角的最高处比集中心约高出约两、三丈,其中东北角最高,西北角次之,西南角又次。集的东南方向非常平坦。90年代以来,由于周围农业大发展,扩大良田面积,集镇建设大发展,楼房建筑迅速凸起,挖高填低,集镇及周围一样平坦了。
对于古城集及其周围地形变化,在上世纪70年代,村了徐礼志老爷爷告诉孩子们:听老人说古城集的地形本来该是方圆(东西、南北)四华里,四周均比集市的中心高出三丈的。古城集在开集即建立集镇之前的地形与周围的土地一样平坦。一天的清晨,喜欢起早的一个老人,发现周围的土地较前一天升高了许多,并且还在继续慢慢地向上鼓(隆起),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就急忙找村里人说这个发现,后来人们争相观看,人越聚越多,纷纷议论这一奇怪现象,其中有个人说难道是要鼓成一个集吗?如果真的要鼓成了一个集的话,就叫做鼓成集(古城集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从这个人说了这句话后,周围的土地就不再向上鼓了,几百年来就是这个样子。
人们常常猜测,如果当时没有人说出“难道要鼓成一个集”这句话的话,古城集一定是方方正正、四周有10多米高的丘陵绵延起伏,再外边应该有沟与河围绕着,鱼虾水中游,芦荷沿岸株。
安徽亳州的民间故事 篇【2】
涡阳县石弓镇有座山叫做石弓山(也有叫石公山的)。山上曾经有座庙,叫做黄石公庙。石弓镇还有一座桥,叫做遗履桥(现在叫李桥)。这些地方都与一个人物——黄石公有关。
说起黄石公可能好多人感到陌生,要说辅助刘邦打天下的军师张良,可能许多人都知道。张良是“孺子可教”典故中的主人公,关于这个故事,大概好多人耳熟能详了。张良年轻时,刺杀秦始皇未遂,潜逃时,在石弓李桥(传说中的遗履桥)上遇到一老人。那老人见张良长相不凡,意欲收做弟子,传他本领。为测试张良品行,故意三次将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给他拾起穿到脚上,张良耐心地做到了。老人又约张良早上见他,张良去第三天的早上才见到他。老人由是生发出孺子可教的感慨。于是老人将凝聚他多年心血写就的兵书传给了张良。张良熟读后,投到刘邦帐下,帮助刘邦打下了大汉天下,建下奇功。传给张良兵书的“屺上老人”就是黄石公。
我们这里现在还流传着一段黄石公成神的传说。
黄石公很小时,父母便双亡了,黄石公是跟着他的哥嫂长大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黄石公少年时,便学会了各种农活。犁耕耙拉耩,黄石公无所不能,是做农活的一把好手。
一天上午,黄石公独自吆喝着牲口去山坡上耕他家的一块山地。干了一气活后,便停下牲口歇息。牲口躺在地上安静地反刍。黄石公抬头看到山顶一棵大树下有两人在下棋,一为消磨时间,二为躲避日头的暴晒,他便悠闲地走向前去。
到了跟前,原来是两个道士在下棋。可能两个道士精神太集中了吧?黄石公的到来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黄石公也没敢出声,只默默地站到旁边看。两个道士默不作声地一步一步走着,黄石公静静地看着,只觉得头顶的树叶一青一黄地变化着,等两个道士一盘棋下完,“哈哈”笑道:“行了,行了,差不多了。”两个道士看了黄石公一眼,也没和黄石公说什么,便扬长而去了。
黄石公想回到他的地里继续干活,可发现许多地方已经变了模样。摸索到他的地边,早已不见了他的牲口,一张木犁尚在,他用手一摸就化成了灰烬。黄石公无奈地返家,路上的风景早已改变。等回到他所在的村子,看到的人,没一个他认识的了。他的家也不存在了。他很疑惑,我刚出去半天,怎么全变样了呢?他找人问他哥哥的名字,竟然没人知道。辗转找到村里最年长的一个老人,他说了他兄弟俩的大致情况。老人拈着胡须沉吟了一会,说道:“我小时候,曾经听村中的老人们说过一件奇怪的事。那些老人也是在讲古事,说一个年轻人去犁地莫名其妙地失踪了,与你说的情况差不多,可能就是你吧?那都百十年前的事了。”黄石公这才明白原来自己已经成神仙了。
黄石公成神后,利用他的法力保佑一方的平安,后人为纪念他,便在山上造了一座庙纪念黄石公。
安徽亳州的民间故事 篇【3】
菠菜叶,溜地黄,
三生两岁没有娘。
跟着爹爹还好过,
就怕爹爹娶晚娘。
娶了晚娘三年整,
生了弟弟叫二郎。
二郎穿新我穿破,
二郎吃肉我喝汤……
这首童谣到底说的是什么呢?说起来时候长了。从前,涡河南岸有个刘园,庄里人都以种菜为主,可是庄南头那个刘二,这二年的菜种得可不好。人家的韭菜一月割一茬,他的仨月也割不一茬;人家的菠菜绿油油,他的老是黄干叶。啥原因呢?只因前年他媳妇死了,又撇了一个缠手的妮子,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再续弦吧,又怕闺女遭人嫌,所以左右为难。
后来,这个劝,那个说,他才娶了胡老三的闺女。
这闺女不但长相不赢人,德性更不好。刘二虽说有了媳妇,可活像添了个奶奶,小妮子刚五岁,一天照得拾两篮柴禾,连汤也不给喝。
一年过去了,小妮子长了一岁,脸也长了一指……
二年过去了,小妮子又长了一岁,脸又长了一指,瘦得像玉米棒子。妮子八岁那年,继母生了个小子。起名二郎。从那以后。继母对妮子更加虐待了。二郎都两岁了,晚娘还手不摸柴草,脚不沾路土。日头上了屋脊啦,她躺在床上喊:“死妮子,快来给老娘捶腰,想把老娘硌死啊!”半夜里,妮子刚坐下想打个盹,她又喊开了:“天还没黑哩,就睡!没看你小爹又尿了……”白天一端碗,她就骂:“咋光长了个吃心,就不怕撑死,去!拾柴去!”
爹也没办法,只得暗自伤心流泪。
等到妮子拾满一篮子柴禾进家来,饭早都吃光了。正想再做点,继母一下蹦下床,抓起扔掉的菠菜根、烂菜梗,往锅里一扔说:“添上水,煮煮吃吧。”
那时候菠菜根是白的,又苦又涩,饿极了的妮子也不得不咽呀。
转眼间,秋尽冬来。这一天,刮了一夜的东北风,天干冷干冷的,涡河水都冻实了。妮子下身穿条破裤子,还是娘活着时候做的,上身呢,也不知爹从哪里寻的破棉袄,烂得像渔网。她进屋来想往锅台门口偎着取暖,继母以为她想掀锅盖找吃的,眼一瞪,骂开了:“瞅!瞅!再瞅锅里还能瞅出你娘的肉来!”骂着,一步扑进来,揪着妮子头发猛一甩,吼道:“去给老娘逮鱼去!”
刘二在一旁再也看不下去了,说:“你没看河都冻实了吗?”
“冻!古时候,王二小还卧冰逮鱼哩,去,当个孝子去!”
没办法,妮子只好抹着眼泪离开家。东北风像刀子一样刮得她浑身打颤颤,肚子咕咕叫,饿得走不动,可是,她还是一步一步来到了河湾里……
正当她冻得缩成一团时,刘二赶来了,怀里偷揣着一大把冻菠菜。妮子一见,接过来大把往嘴里塞。可是她的嘴和手裂了一道道血口子,淌出来的血把白白的菠菜根都染红了。
刘二问:“妮儿,苦不苦?”
妮子哆嗦地答道:“不,甜着呢!”
刘二看孩子饿成这样,难受极了,随手揪了根菠菜根往嘴里一填,咦!还真的甜丝丝的哩。正在这时,妮子一头歪进爹怀里,哭了:“爹爹,我想……”
“妮儿,你想啥?”
“爹,我想娘!”
“想娘?”
“呀,想俺亲娘。娘死了,你……”妮子说着说着哼起来:“菠菜叶,溜地黄……”妮子哼着哼着不吭声了,慢慢地合上眼,再也没睁开。
从那以后,菠菜根就变红了,变甜了。
人们说:菠菜根子变红是因为上面浸透了妮子手上的血;变甜呢?是菠菜被妮子的苦情打动了,让她多吃点。
猜你感兴趣:
2.真实民间故事
3.安徽名人故事
上一篇:安徽六安的民间故事
下一篇:安徽省青阳县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