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文明古国>华夏文明>

苏轼嗜茶的介绍

邱惠分享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历史上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和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一生嗜茶,精于品茶、烹茶,功于茶史、茶道,甚至对茶具、烹茶之水和烹茶之火也有研究,并留下数十篇咏茶诗文。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苏轼嗜茶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苏轼嗜茶

  茶是苏轼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一天之中几乎作任何事都要以茶为伴。晚上睡前需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午睡起来则是“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填诗作文时也要喝茶;挑灯夜战更是要:“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 (《次韵僧潜见赠》)

  苏轼在徐州当太守时,一次在夏日外出,因天气炎热,一路上令人口渴思睡,十分想喝一杯茶解渴解馋,便向路旁的农家讨茶,并填《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睢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记载下当时的情景和思茶解渴的心情。

  苏轼一生为官十分坎坷,数次被贬,由此他也到过很多地方。每到一处,他总是遍访当地名茶,品尝之余,并赋诗助兴,就像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所云: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他在浙江湖州时,曾以“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描述湖州的“顾渚紫笋”茶;对杭州所产的“白云茶”,则是“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在广东、江西边界的大瘐岭出产一种叫“焦坑茶”的雨前茶,苏轼在那里的时候也品尝过,并写诗:“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

  苏轼对福建的壑源茶情有独钟,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烙新茶》诗里,他将此茶比作“佳人”:“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后来“佳茗似佳人”便被由来赞美好茶的香醇。

  苏轼与东坡肉来历

  相传为北宋词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江苏徐州。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州,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来,1085年苏东坡从黄州复出,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没过多久,受排挤,1089年要求调往杭州任知州,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作为汉族佳肴,后流行于江浙。

  东坡肉据考是为纪念东坡所做,并不是苏东坡本人所创制。

  东坡肉的原型是徐州回赠肉, 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秋,黄河决口,七十余日大水未退。杭州知州苏轼亲率全城吏民抗洪,终于战胜洪水,并于次年修筑“苏堤”。百姓感谢苏东坡为民造福,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送至州府感谢苏公。苏公推辞不掉,将这些肉加工成熟后再回赠百姓。

  苏东坡的烹肉之法在其《炖肉歌》中可见奥妙:“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回赠肉”的特点是鲜香醇厚,油而不腻。苏东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赠肉外还有金蟾戏珠、五关鸡、醉青虾、后人将这四道菜称之为“东坡四珍”。 如今在徐州街头的各家饭庄,您仍然可领略到东坡肉带给您的回味无穷的满口醇香。

  “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

  回赠肉便是苏轼在徐州期间创制的红烧肉,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地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这都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有记述。

  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苏东坡”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七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苏轼嗜茶的介绍相关文章:

1.与茶文化有关的名人介绍

2.各地的茶文化介绍

3.苏轼与茶文化的关系

4.潮汕工夫茶的介绍

5.古代名人与茶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