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化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多做试卷多练习。那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仅供参考。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六.单项选择题(共20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27.生活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冰雪消融 B.大米酿酒 C.蜡烛燃烧 D.动物呼吸
28.氢氧化钙是一种建筑材料,它的俗名是
A.生石灰 B.石灰石 C.大理石 D.熟石灰
29.潜水员在深水下呼吸所用的人造空气,由氦气和下列哪一种气体混合而成
A.O2 B.H2 C.CO2 D.天然气
30.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SO4 B.Na2CO3 C.O2 D.ClO2
31. 物质的用途不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B.活性炭作防毒面具
C.用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D.氧气用于焊接切割金属
32.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2H2O H2↑+O2↑ B. Ca(OH)2+CO2→CaCO3↓+H2O
C. 2H2O2 2H2O+O2↑ D. 4P +5O2 2P2O5
33.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的化合价为+4,则N的化合价
A.+5 B.+3 C.-4 D.-3
34.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H2 B.氦气:He2
C.氯化亚铁:FeCl2 D.氢氧化铝 AlOH3
35.在化学方程式:C+2H2SO4 →2SO2+X↑+2H2O中,X的化学式是
A.CO2 B.CO C.SO3 D.H2SO3
36.下列关于2mol H2O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含有1.204×1024个水分子 B.质量为36克
C.含有2mol 氢原子 D.含有2mol氧原子
37.化学反应:2Al + Fe2O3 Al2O3 + 2Fe 中的还原剂是
A. Fe2O3 B.Al2O3 C.Al D.Fe
38.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肯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溶于水中 B.溶于澄清的石灰水中
C.进行光合作用 D.制成“干冰”
39. 将80℃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30℃,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溶剂的`质量不变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④有一些硝酸钾晶体析出 ⑤30℃时所得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A.①③ B.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⑤
40.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右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有新原子生成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D.该反应生成物中可能有氧化物
41.30℃时,将一定量的硝酸钾投入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烧杯底部仍有部分固体,以下操作中能通过改变硝酸钾溶解度而使固体溶解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水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42.下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43.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A.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KNO3(NaCl)溶解、蒸发浓缩后降温结晶
C.CaO(CaCO3)加水后过滤 D.C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44.将8克固体粉末投入1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4克固体,再将这4克固体投入10克水中,充分分溶解后过滤,得到2克固体。若上述过程保持温度不变,则原固体粉末属于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化合物 D.无法判断
45.下图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B.恒温时将NaCl不饱和溶液不断蒸发水
C.向饱和Ca(OH)2溶液中不断加入CaO固体
D.20℃时向蔗糖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
46.室温下,将一定量生石灰加入到100g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搅拌后恢复到室温,滤去不溶物,所得到的溶液与原石灰水相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减小 B.溶剂质量不变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溶液质量增大
七、填空题:(共19分)
4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
①金属铝因轻盈可用于制造飞机,其元素符号为 (1) ;
②家用天燃气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2) ;
③家用净水器中使用活性炭是利用了它的 (3) 性;
④医院常用0.9%的生理盐水,此盐水中的溶质是 (4) ;
⑤生石灰是常见的食品干燥剂,请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
48. 醋酸(CH3COOH)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不仅可做调味剂,也可用于除去水垢。醋酸有 (6) 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是 (7)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8) ,0.5mol 醋酸中约含 (9) 个碳原子
49.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①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微粒甲“ ”聚集成的物质 (10)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11)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12) 。
②把a克铁丝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通过计算可知,生成四氧化三铁b克,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 ,请判断a (14) b(填“>”,“<”或“﹦”)。
50. 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1 取50克水,加入10gKNO3,搅拌,恢复到20℃ 全部溶解,得溶液a
2 再加5.8g KNO3,搅拌,恢复到20℃ 恰好饱和,得溶液b
3 再加10gKNO3,搅拌,恢复到20℃ 得溶液c
4 加热 全部溶解,得溶液d
5 冷却到20℃ 析出晶体,得溶液e
①上述所得溶液c的质量为 (15) g;
②20℃时,KNO3的溶解度为 (16) g/100g水;
③上述溶液a~e中,无法判断是否饱和的是 (17) (填溶液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18) ;
④步骤5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19) g。
八、简答题:(共21分)
5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 (1) ,装置B的名称 (2) 。
②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5) 。若将上述混合物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通过溶解、 (6) 、洗涤和烘干四步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固体。
③实验室可用发生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的优点是 (7) ,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8) 。
④收集了一定量气体后关闭活塞,装置B中固体与液体没有分离,可能的原因是 (9) 。
A.所用盐酸浓度偏大 B.活塞处漏气 C.盐酸反应完了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52.为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B、D装置内药品均足量)
①写出装置C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 。
②E处点燃尾气的目的是 (11) 。
③实验中,装置B、D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12) ,但它们在功能上有区别,装置B的作用是 (13) 。
④实验过程中,能体现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14) (从A~E中选填)处发生的反应。
53.为测得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求:①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15) mol
②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6)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答案
六、单项选择题:
题号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选项 A D A D B C D C A C
题号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选项 A D C B B C C B C A
七、选择题:(每空1分,共19分)
47.(1)Al (2)CH4 (3)吸附 (错别字不给分) (4)NaCl
(5)CaO+H2O→Ca(OH)2
48.(6)3 (7)60g/mol (8)氧元素(或O) (9)6.02×1023
49.(10)可能 (11)2︰1 (12)化合 (13)3Fe+2O2 Fe3O4 (14)<
50.(15)65.8 (16)31.6 (17)d (18)bce (19)10
八、简答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21分)
51.(1)集气瓶 (2)启普发生器 (错别字不给分) (3)A
(4)2KClO3 2KCl+3O2↑ (5)O2难溶于水
(6)过滤 (7)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8)燃着的木条放瓶口,熄灭则满
(9)B、C(2分)(只选B或C给1分,有错选给0分)
52.(10)CO+CuO Cu+CO2 (11)防止CO污染大气 (12)变浑浊(白色沉淀)
(13)吸收CO2 (14)C、E(2分)(1对、1对1错、2对1错给1分,其余0分)
53.(15)0.1
(16)设样品中含碳酸钙Xmol
CaCO3+2HCl→CaCl2+H2O+CO2↑ (1分)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说明: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
__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__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
(1)表示某种元素,如:O氧元素
(2)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一个氧原子
注意:
__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 、C 、Si
__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__发 现:门捷列夫
__排列依据
(1)7横行(7个周期):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
(2)18纵行(16族):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
__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金属元素:如Mg、Al,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
非金属元素:如N、C,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
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最外层电子数特点:2或8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 原 子 | 离 子 | ||
阳离子 | 阴离子 | |||
区别 | 粒子结构 | 质子数=电子数 | 质子数>电子数 | 质子数<电子数 |
粒子电性 | 不显电性 | 显正电性 | 显负电性 | |
符 号 | 用元素符号表示 |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2H2O 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 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F.检验:
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 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3)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2 + CuO === Cu + H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Zn + 2HCl= ZnCl2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4、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三、分子与原子
分子 | 原子 | |
定义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
性质 |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 |
联系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 |
区别 |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3、含义:以 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九年级化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学期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和学习即将结束,而巧妙的复习工作是期末考试的有力保证,复习中我们会坚持“5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执行课程标准,落实课改理念。坚持素质教育的导向,贴近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知识融合,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复习,又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科学探究,突出学科特色,着眼终身发展。
二、复习中的注意点:
1.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的培养,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2.注重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灵活应用知识、在创设的情景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力求贯彻“知识在课内,问题在课外”的基本思想与理念。这几年的中考试题信息量较大,阅读量也很大,这就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
3.关注社会,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时代性和教育性。本复习中要注重强化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的联系,情境设计中避免无用信息,关注人的健康,居住和生活环境及能源问题,联系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性和教育性,强化化学在解决各类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三、复习时间安排
复习从1月11号开始。所有化学课的复习时间预计为7课时。
四、复习内容和方法
1月11号:
第六章复习。重点:溶液的判断,溶质、溶剂的确定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月12号:
第五章复习。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石灰石的利用
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的检验方法
1月13号:
第四章复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的判断
化石燃料的利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
1月14号:
第三章复习。重点:微粒的性质
原子的构成
元素的组成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1月17号:
第二章复习。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制法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自然界的水
1月18号:
第一章复习。重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研究的对象
化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1月19号:
基础知识过关。重点:已学内容中的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的过关
化学方程式的过关和整理
化学变化中的其它知识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