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历史系中国史考研复试技巧
北京大学的历史系中国史,它的复试有什么技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北大历史系中国史考研复试技巧,供大家参阅!
北大历史系中国史考研复试技巧
前天参加了北大历史系的复试,趁着现在还记得就分享给大家,不晓得能不能考得上,但希望能够帮助其他的同学顺利考上北大。
我本科是中文系的,现在报历史系,应该也算是跨考吧?据我所知,今年复试生很多都是跨专业的,有经济系、翻译系、理工科的考生,所以跨考的同学不要紧张。
一进去就看到5位学术大神,恕我有眼不识泰山,除了赵冬梅老师,其他都觉得眼熟但想不起是哪位大神。(捂脸,好对不起他们!)开始的时候就闲话家常什么的,然后突然两位老师走出去了,感觉就特忐忑,也不晓得发生什么事,各种紧张
不久两位老师回来了,就让我自我介绍三分钟(用普通话)。我也不晓得要自我介绍什么,就大概说了本科兴趣的课题什么的,然后现在考历史系是为什么之类。然后老师就针对本科研究的课题问问题了,感觉上像是论文答辩。我本科的时候是研究唐代李商隐的,所以对唐代有大致上的了解,但报考秦汉史也说了理由。老师就问了一堆唐代的问题,比如说1.你之前看过李商隐什么书?2.什么版本的?3.为什么没有研究李商隐的文章呢?4.你有读过资治通鉴吗?5.什么版本的?6.你读过xxx书吗?7.你怎么读诗的?
然后突然一个老师说他报的不是隋唐史,而是秦汉史!其他老师就懵了@@
于是老师就问以下这些问题1.为什么要选秦汉史?既然你对隋唐史已经有大致上的了解。2.为什么你要选择妇女史?我们系里研究妇女史的都不研究秦汉。然后他们就自己在那里讨论,把我凉在一旁了。(老师你们这样好吗?)
突然某老师就直接用英文问问题了,请问性别史跟妇女史有什么差别?
这下轮到我懵了@@我完全不知道要怎么说,性别歧视这些专业术语英文怎么说。然后就一直卡,我也不晓得我在说什么了。(捂脸,我对不起各位教我多年的老师)。过后,我就懵着结束了我的面试,我也不晓得我在干嘛了。直到昨天才恍然大悟,想起要怎么构建英文句子了。
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
考北大历史系最最重要的不是别的,就是志向。你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有着以学术为志业的志向,是否愿意在这个浮躁的世界坐冷板凳好好读书。因为北大对学生的学术训练和学术素养要求十分严格,复试也必须提交论文以及研究计划才能参加,所以如果想要报考北大历史系,那么你首先必须要弄清楚自己是否愿意做研究,是否愿意以此为自己的志业。
初试准备
1、陈寅恪先生的著作。
陈寅恪先生想必对历史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此处就不赘述了(如果到决定考研时都不知道陈寅恪先生,那就或许可以考虑换学校了,因为如下所述,陈先生对于北大考研相当重要。)因为民国时陈先生常年在北大任教,并且北大现在最引以为傲的中古史也是由陈先生的学生周一良、王永兴先生开创,算是有学统传承,再加上陈先生在学术界本身的重要地位,北大就对陈寅恪先生的相关著作特别重视。
在16、17两年的考题(具体可参看附件中的近年真题)中可以说是直接拿出陈先生著作或者重要的学术观点要求你加以评述,而在其他年份也都有间接的涉及。考虑到北大没有指定参考书的这么一个情况,熟读了陈寅恪的先生的著作就无疑是押题了。尤其是比起课件中开出的数量庞大的参考书目,陈先生那么几本书真是显得弥足珍贵。但陈先生的书又是公认的以难读著称,所以希望诸位有意报考北大的同道可以耐着性子读完。尤其是陈先生那几本中古史的著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这四本一定要好好读完,最好能多读几遍。而这就是第一优先级的书目。
2、北大的公开课和课件
北大前几年将他本科的中国古代史课程录下来发到了超星学术视频上,很容易找到。因为北大的出题非常具有指向性,所以了解他们的课程就十分必要。比如15年曾经考过一道题,比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和“王与马共天下”的异同并指出原因,而这道题在视频课中邓小南先生就有提到过,而且相对课件来说,老师的讲解更加具有问题意识和指向性,这就非常适合去进行复习和把握。
但是因为北大的公开课只录了古代史,而且还只有隋唐到明清段,对于没有视频课的部分只能退而求其次看课件了。目前来说北大有相当多的课程的课件在他们的历史系网站是有的,基础课程如通史类是全部都有,笔者的建议是先把课件看完,把他们老师教学中的基本脉络厘清。因为无论是学术专著还是教材,对于北大的教学来说都是辅助性的,只有先了解了他们教学的基本脉络,才算是抓住了主线,才算了解了北大学生的受训练情况。而且在课件中,都会有一些考试中会碰到的比较偏门的知识,比如16年的名词解释参军戏和岐山周公庙,前者属于艺术史范畴,后者更是关注度不是很高的考古遗址,在教材和大部分的学术专著甚至课程参考书中都不会有。但是这些在阎步克老师的古代史课件和他的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的课件中都有,而且他们也成为了考题。所以,上述这些是第二优先级。
3、古代汉语
北大每年的翻译占分都非常高,近两年都占到了100分,而如果基础好的人这个是可以拿全分的,所以古代汉语必须要重视。有关古代汉语的复习我经验不多,因为笔者本科学校太渣,本科阶段都没开古代汉语课,都是自己拿着王力的那四本《古代汉语》看,有时查查那本《王力古汉语字典》,自己基础并不好。总而言之,这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完全依靠自己的积累,笔者今年的翻译题中就有两个字词翻译没翻译出来,一个是“离经辨志”,一个是“阡”,白白丢了14分。此外,北大的邵永海老师和南大的高小方老师在超星视频上都有古代汉语的课程,可资参考。这是第三优先级。
4、北大老师的学术专著、论文以及编的读本、丛书。
如上所言,北大的研究生考试倾向性十分明显,即偏向于考他们自己老师的东西。所以北大相关老师的学术专著、课程参考书等等同样也是需要阅读的。但是因为这个量十分的大,势必很难在一年时间内读完,所以笔者建议可以先读北大老师编的一些读本。北大那边老师之前给本科生编了一套读本从古代史到近代史到史学史,几乎所有的都有,名称也就是最朴素的《古代史读本》、《近代史读本》。而且这套读本有导读和扩展阅读篇目,非常适合入门者阅读。其次,北大那边曾出过一套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虽然是普及读本,但是学术性也非常强,尤其是其中主要的政治文明卷,都写的非常好,尤其是秦汉卷《波峰与波谷》更是卖断了货(好像今年北大出版社会重版)。而且因为是普及读本,都写的比较简要,同时,学者的一些观点也十分突出,非常适合备考记忆。
在阅读完以上书籍后,再选择一些北大老师的专著来进行阅读即可,这些在课件上都会有,故此处不加赘述。能全部读完是最好,如果不能全部读完,那么至少教授级别的老师的专著得挑至少一本来读,比如14年考的汉代郡国并行制的背景和17年汉、晋、元、明皇亲分封的背景,无疑都是指向陈苏镇先生那本《春秋与汉道》中对汉初郡国并行、东西异制的背景和成因的论述。此外,大家尤其要关注北大老师的学术动态,即他们在你备考那一年出了什么新专著或者长篇的重量级论文,很有可能今年的考题就会与之相关。比如今年考了袁世凯的问题,而尚小明老师就是在16年连续发了几篇有关袁世凯的文章,所以,这个也请大家务必注意。这是第四级。
5、真题。
北大从13年开始的真题都在附录中,详情大家可以自己参看。北大的真题重复率不算低,如13年的名词解释李秀成在15年重复出现,尤其16、17两年的题目变动很小,都有一道评述陈先生的观点的题,而论述中国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关系的题目更是一模一样。所以多熟悉真题自然有助于你押题和了解北大的考法,但是如前所述,其真题的来源其实就是他们的课程和老师的专著,尤其是前者。所以真题固然重要,但是这中间可以深挖的却不多,故列于此。
答题技巧
如上所述,北大的题目学术性非常强,那么同样的,对于答案的要求也是希望能比较有学术性。而且在这中间,老师们尤其喜欢看到的是你自己的独特的观点。因为你能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就代表着你有着独立和批判的思维,这个其实是老师最为看重的。在现代检索技术的帮助下,历史学者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单纯的机械式的记忆,在这个基础上,你的思维和观点就显的格外重要。所以在答题时尽可能给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在格式上,如一般文科答题一样,尽可能分层,让条理清晰,有概念则先加以解释,知道学术史则先加以简单回顾。最后一定不要忘了进行一定的总结,哪怕只是一句话。
报录比和分数线
北大历史系今年的报录比接近40:1,具体报名人数是454人,招收12人,已经成了北大最热门的系,远超法学系的11:1和中文系的20:1(北大的招生计划和所有学生的成绩都在其网上有公布,诸位可自己一一查验)。去年历史系报名人数还只有280人,今年算是猛增了将近一倍,具体原因无从得知,笔者也是查自己的初试成绩的时候才知道,算是吓了一跳。不过如果选定了考北大也就不必过于担心,毕竟每年都有不少弃考的,所以看上去人数很多,但是你的对手不一定有那么多。
有关分数线,今年分数线是345,不过那是因为世界史分数改的比较低,而划线又是整个历史系一起划的,所以就降低了。不过从中国史的复试情况来看,仍然是380分。从这一点来说,北大的分数线作用不大,主要的还是看排名。比如今年中国史大概对外招7个人,那么你就必须要是10名左右才有希望参加复试,不过这一点也是挺好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在知道成绩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能不能参加复试,不必浪费时间。
复试
北大的复试对于学术要求非常高,必须要提交论文和研究计划才能参加复试,所以如果你要报考北大,那么最好要早点准备好论文。而复试过程中,老师也对你的学术思维特别看重,虽然笔者并不知道老师的评分标准,也不知道他人的表现,但是笔者在今年的复试中,对于老师提的一些问题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甚至就某些专著中的个别观点向老师提出了疑问(因为那本书就是当场的老师写的),而我却拿到了很高的分数,换言之,还是如上所言,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
其次,英语口语也需要重视,因为北大初试占百分之50,复试占百分之50,口语额外占3分,因为初试总分500分,换算成总分的时候也就直接除以10了。那么,那些初试比你高了10分、20分的对手实际上也只高了1、2分,而这1、2分完全可以从英语中找回来,比如笔者这次口语是2.8,对手很多只有1分左右,那么我就领先了很多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口语是在专业面试中间进行,由专业的老师用英语来问你问题,很多都是非常专业的问题。所以,在练习和准备的时候,必须要刻意的准备一些专业英语的训练,不然到时候的的状况可能真的就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一个问题都听不懂。
写在后面
总而言之,北大历史系的对于研究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学术素养和学术积累特别看重。而这种素养却并不是几个月的备考可以养成的,所以,希望各位同道们能尽早开始准备,多看书、多思考,虽然这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是那样的难,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显得弥足珍贵。最后送一句陈寅恪先生的话共勉,“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复试经历
复试
1月25日忍不住对了答案。客观题方面,新东方英语、点点丁晓钟的答案很准。今年阅读争议很大,其他辅导班有的错的比我还多。2月17日,随着官方的答案公布才终止了辅导班的网上混战。政治答案基本都是对的。历史官方答案一直没有,但自己就能解决。主观题没必要对答案,听天由命吧。听过批改高考试卷的硕士生的描述,推知考研批卷也就那么回事儿吧。
初试成绩等待期间看了一些闲书、杂志之类。根本没有心思看专业书籍,很难熬。备考了3月9日的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初试上线,现在放弃。除了这些,我就一直上网、在新浪网上算命,星座、关帝、观音、塔罗牌都算过,真挺神奇。3月10日,用塔罗牌测算,预测周三结果揭晓,果然后来12日出了成绩。上面以资娱乐。
复试准备:3月12日――3月20日
首先,分析初试排名及复试通过的严峻程度。我的初试成绩属于前半部分(最后录取人数范围内),情况不是很危险,但也没敢放松。其次,根据报名号分析同专业研友可能的来源校,知己知彼。如2207,世界史方向基本就是东北师大了。未必准确,不过挺狡猾。再者,花500块钱购置了一套出色的“行头”,没用上。面试当天下雨,天气太冷,只好以朴素为主。准备了一篇英文自我介绍,后来证明没有用。准备了一本英文书的介绍,后来挺有用。看书准备:陈海宏等编:《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3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齐本的配套教材。上面有史学名著导读,可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历史学习基本读物,强烈推荐。翻看《美国思想史》、《论美国的民主》,何顺果:《美国史通论》。把自己买过的所有书迅速翻了一遍。看了看李剑鸣、王立新老师的一些论文和最近的美国史、中美关系史研究年会综述。研究了可能在面试中出现的老师的方向及作品。今年,在校外期刊网也可以下载,可能是有优惠活动吧,很幸运。
笔试准备:翻看了一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6卷。较细地看了一遍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上下册,此书很简明。听了听东北师大历史系07年考研班录音――董小川老师主讲的世界近代史一部分。
资料准备:最好看一下李剑鸣老师的《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对写作个人陈述的研究学习计划部分有帮助。资料审核是我的优势,我用了2天时间准备,3月15日寄出,16日到达,17日为最后期限。代表作不要求发表,我修改了一下文章,改正了错标点和错字。关于资料审核的评分标准,北大历史系网页登出了推免生的资料评分标准,可以参照此(不需推荐信)准备资料和陈述。由于个人书法水平一般,个人材料均为打印,仅手书签名。我的个人陈述没有体现什么高深的学术水平,我总觉得列举书目、观点和理解有点罗嗦。每个人的行文风格不一样,只要是用心之作就很好了。(附3、4)
听力准备:听了几套陈幼平版六级题。
3月20日23:56登车离开徐州,3月21日06:30火车到达北京站。09:30安顿在101中学附近。建议大家再早去一两天,不然住处很难找。下午去看考场,二、三教学楼都在北大东门法学院楼边上,两个楼形成一个圈。北大的校园风景不是很好,我前年4月份来的时候,历史系前的草坪还很漂亮,现在很荒凉,草还没长好。许多池子也没有水了,杂草、垃圾、污水不少。北大的校园是古今中西的生硬结合,真的谈不上什么好看。
英语听力考试:
时间:3月22日早上8:30―9:00,地点:第二教学楼313室(3月20日下午网上公布)。录音20分钟就完成了,有大约10分钟涂卡,几乎所有人都提前交卷了。中国人的发音,介于四、六级之间的难度和题型,共30题,每题相当于最后结果的0.1分,合计3分。分三部分,a.听一句话选相似项;b.听对话和问题作答;c.听短文和问题作答。b、c都是传统四六级题型。c部分中,一篇短文有若干题目,三篇短文的选项都排在一起,不告诉每篇短文的所属题号,需要自己划分。由于大多数人仓促准备,所以结果都不太好。听力占分比例很小,对结果影响不大。考试时,需要带上初试准考证和身份证备检。我没带准考证但也让参加了考试。
面试:
时间:3月22日9:30―
等候地点:历史学系108会议室
面试地点:历史学系1楼进正门左手边左转尽头
面试组别:世界史(11人,含史学史与史学理论1人。认识的考生来源及结果:郑州大学[拟录取]、东北师范大学2人[拟录取2人]、南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拟录取]、北京大学[拟录取]、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面试教师:(依考生进门所见从左到右)钱乘旦、许平(女)、朱孝远、李剑鸣、董正华。学生书记员一名。
面试流程:考生集体与教师见面,许平老师介绍面试教师,告知考生先做自我介绍,告知面试考察的大方向(体现能力、兴趣等)、是否愿意调剂、复试结果(11人录取6人)等。考生按姓氏拼音顺序进入,我是第三个。面试全部使用汉语交流。面试时间不会少于20分钟,但问答节奏不慢,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会太痛苦(别的专业是抽题回答,世界史组随机提问)。面试结束后,填写第二方向、选择是否愿调剂及基本资料。我没填调剂小方向,反正报美国史方向的奇多。
老师问我的问题:(遗忘了一些,不全)
许平:
1.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
2.你觉得做研究和搜集资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代表作的资料搜集情况?
3.你们东北师大特别注意这个(网络史学研究)。 简单介绍。
4.你觉得你更适合做什么类型的研究?微观、中观还是宏观?
5.你觉得将来要做宏观研究,自己需要提高哪些方面?
6.李剑鸣老师的新书读过没有?
李剑鸣:
7.国内中美关系研究状况简评。
8.国外中美关系研究名家及著作简介。
9.入江昭关于国家间关系的三个阶段。
10.写作中运用外文资料的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11.王立新老师的《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读过没有?
12.列举读过的美国史方面的著作。
13.介绍读过的国外原版的美国史著作。
钱乘旦:
14.除了美国史你还对什么方向感兴趣?
15.在哪里考试?有没有参加保送?今年的情况(工作、学习等)?家里还有什么人?
朱孝远、董正华:没有补充问题。
我参加过论文答辩和一些工作面试,可能面试第一印象会很重要。在学校会更加注重“学生样”,工作会更加注重“教师样”。方言太多可能不是好事,面试的时候我就经常不自觉地说一些东北话,在长春这几年,再加上紧张,控制不住。面试中看似简单的题目,轻松的对答气氛,却可能在细微处“杀人”。面试前最好能见一下考上的学长,只要与其谈话很短时间就可以知道面试需要的基本知识、专业名家、名著、教师喜好、研究趋势等。我没有与学长联系,只想自己考上,属于资源浪费,不值得借鉴。面试答题的时候,我都得现想,加之半年多不在学校,很难做得很好。考前最好和同方向的战友们讨论一下。据了解,每年大家都会聚在一起或个别讨论。面试结束,书记员让填表。这时老师们会交换意见,趁机偷听点他们的交流就能把握老师对你的面试印象。
复试专业课笔试:
地点:第三教学楼201室。考试过程中要查验学位证、毕业证、(学生证)、身份证。把题目都给大家(见附5),世界史试题基本都是统考的冷点和超纲部分。监考老师公开说:考试不是太重要,决定你是否被录取的是面试和资料,所以不必太紧张。笔试时间不是很紧,但初试过去50天,有很多东西都想不起来。英语水平也低很多。下午考试时有个女生没来参加考试,监考曾兴奋地告诉我们:世界史又多了一个机会。
复试是最最重要的,尤其是面试。有些人会下去,有些人会翻身。我在考研论坛上认识的吉林大学的男生(中国古代史初试第15名)就成功翻身了。我们没见过面,不过我挺佩服他。笔试完后,我就从东门离开了北京大学,至今没能再进。看望过毛主席后,回家继续看电视、上网算命、等待。
我的2007
5个月全程复习+50天等待=?
我的2008
3个月半工半读+2个月全职考研+80天等待+北京五日游=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录取
我的母校是中国最早开展网络历史研究的高校之一,我深知“互联网精神”――不仅仅是共享。我把我做的都写到了,希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对大家不再神秘。
看过北大历史系中国史考研复试技巧的人还看了:
上一篇:考研日语助词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