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考研频道>考研备考>考研辅导>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玉莲分享

  对于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大家有什么考研的经验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供大家参阅!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很幸运地通过了北大马院政经的初试,感恩前辈为我们备考过程中提供的诸多信息,这里也总结一下自己的复习经验以及其中走过的弯路,希望能对有意向报考这一专业的考生有所帮助。

  数学:数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考研数学内容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我用到的参考书有:复习全书、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概率论辅导讲义、660题、张宇数学三真题大全解。

  2月初——3月底,两个月的时间三门课程的基础内容基本要掌握。我是看视频学习的,视频基本上是1.5-1.8倍的速度播放的,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大纲考查内容就看完了一遍(当然不能盲目追求速度,我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抽两到三个小时翻看当天的笔记),后面的时间就是反复看笔记,至少三遍。然后我把高数上册的有关定理证明整理了一遍,课后习题都做了一遍。

  4月初——6月底,大量做题。由于我觉得复习全书的线代、概率部分难度较大,一开始就做这个比较容易受打击(真的很受打击啊…)。所以我是拿线性代数、概率论的辅导讲义做预热的。

  下面,我是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写的,因为这样我比较记得起来…

  早上8:00—11:30,做复习全书的高数部分;下午13:30—17:30四个小时拿两个小时做线性代数的辅导讲义,剩下两个小时做概率论的辅导讲义;晚上再拿两个小时继续做复习全书的高数部分。然后线性代数、概率论讲义做了三遍之后,再开始做复习全书中的对应部分(你会发现好多题目都一样诶,是的。但是我没有直接跳过这些题目,一样继续做)终于经过了“惨无人道”的三个月,大概六月初的样子,复习全书整本书我一共做了五遍(感觉自己太bt了,鬼知道我经历了些什么…)。6月一个月的时间我基本上都在做660题,一共做了三遍。这本书的高数部分太可怕了,做高数部分时我一度怀疑自己前期到底有没有复习过高数。然后事实证明三遍以后,高数部分的有关基础概念的题我仍然仿佛第一遇见呢(对自己的智商表示深深地怀疑…)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线代和概率部分还是很有帮助的,很多题目的思路很有意思的,做得多了你会发现自己解答选择题、填空题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如果高数部分伤害了你,请不要放弃线代、概率部分。

  7月初——8月底,数学基本上就是每天两三个小时,复习笔记,每天做几个题目,保持手感。私以为,这段时间复习笔记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做了这么久的题目,很多时候都是即便做得出来题目,但对于所考查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掌握不那么清晰了。

  9月初——10月底,做真题。我用的是张宇30年真题大全解,每天早上三个小时做一套卷。两个月做了两遍;每天晚上我还会抽两个小时做数二的30年真题,目的主要是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

  11月初——11月底,做模拟题,我用的是张宇的八套卷、四套卷。每天早上花三个小时做一套,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八套卷、四套卷各两遍。每天晚上抽两个小时仔细看答案解析,纠错。

  12月初——12月23号,前十天我每天早上用三个小时看自己整理的所有东西:基础笔记、定理证明、错题集。后面的十几天时间我又把复习全书完整刷了一遍。

  数学是要直到走进考场前都应该坚持做题目的,保持手感不能更加重要。

  英语:我只用了丁晓钟的真题超精解。

  我没有系统的背过单词,但是我把1997到2016年的每一篇阅读理解、每一篇翻译都翻译了,我把其中的生词和熟词僻义整理了下来,查了牛津高阶词典的英文释义,然后早读时进行背诵。

  同时,早读时,我会背诵写的很好的真题阅读理解,积累里面的经典句型。从十月份开始,我反复在做2007年到2016年的真题,大概做了五遍,体会可能出的考点。作文,就是分了几大类题材,然后用背诵的真题里面的句型,自己弄了几个模板,再打磨打磨一下。

  政治:我用的参考书有:高教社出版的大纲解析,肖秀荣的1000题。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政治真正能拉得起分的是客观题,主观题大家都差不多。所以我从十月份复习政治开始就在看大纲,做1000题,看一章做一章的题目。我一共看了五遍大纲,每一遍都尽可能看的仔细一点。十一月份中旬我也尝试过背诵《风中劲草》,不幸的是,我觉得风中劲草里面虽然都是凝练的知识点,但是我不太习惯这本书的排版,我不太能建立起框架,所以我就放弃了,就回归到大纲。

  十二月初开始,我开始着重背诵大纲。由于之前看的多了,背起来也不是那么吃力。肖八、肖四我只是大概看了看可能出的话题有哪些,没有背过(所以当我做到政治主观题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肖爷爷今年简直厉害得不要不要的,哭泣…)不过好在大纲看得多,客观题拯救了我。所以呢,大家最好也要看一看肖爷爷的预测吧,重要的是学会找主观题的切入点吧,至少不会心里不踏实。

  专业课:首先介绍一下官网上指定的参考书吧

  吴树青、卫兴华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逄锦聚等的《政治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周惠中的《微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曼昆的《宏观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我是七月初开始专业课的复习的,七月初到八月底这两个月的时间绝大部分都花在了专业课上。但是我专业课考的不好,这里不敢多说以免误导大家。

  就我自己个人复习中的体会来说,我觉得政治经济学复习的话最好能先看两遍宋涛的《政治经济学教程(资本主义部分)》,我觉得这本书的逻辑体系要更易于理解一些,然后再看逄锦聚、吴树青的书,会不那么费劲吧。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我觉得基础知识讲的深入浅出很好懂,可是课后习题就需要认真花点功夫了。另外,同时也可以看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以上是我个人准备初试的一点经验,我觉得我能幸运的通过初试并且写下这篇帖子的意义就在于告诉你们:无论刚开始的时候你觉得自己的起点有多低,都不要害怕,坚持下去,你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比如曾经我对数学怕得要死,可是后来,每天做数学的时间都是能让我我最享受、最快乐的。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参考书

  第二部分:参考书目

  1.吴树青、卫兴华:《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2.逄锦聚等:《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周惠中:《微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美)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三部分: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理性预期

  2. 商品拜物教

  3. 卢卡斯批判

  4. 结构性失业

  二、简答题,

  1. 单个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的目的有何不同?

  2. 国际价值和国际价格?

  3. 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关系?

  4. 科学技术的运用对于企业利润,商品价值的影响?(可从商品流通、方面回答)

  5. 通货膨胀的社会价值?

  三、计算题,(在此处声明回忆版相关数据有出入,但基本正确,如果有更合适的欢迎补充。)

  1.美国资本生产站GDP 30%, 资本增长率 3% ,折旧率 4% ,资本的社会比值是2.5,

  (1)、求初次稳态,资本比率。

  (2)、求初次稳态,资本边际产量。

  (3)、由于公共政策调整使得处于黄金律水平处于,求处于黄金律水平的资本比率;并分析与(1)的稳态时资本比率的区别,蕴含经济意义。

  (4)、求处于黄金律水平时候的利率。

  2.有关效用函数,有两种股票A,B ,U= Wt +2 Wt 2 其中,Wt 为收入。

  (1)求A,B期望效用。

  (2)如果只能选择一种股票,选择那个?

  3.某地有A,B两个湖,在此有20户居民,每天在湖A,B自由捕鱼,设LA ,LB 分别为,在A湖,B湖中捕鱼的居民,YA=0.5LA , YB=5LB。

  (1)求全社会的捕鱼数量(2)求最大捕鱼量(3)如何获得最大捕鱼量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我国在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依据?

  (2)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次考试试卷分析(纯粹个人浅薄愚见):此次马院政治经济学试卷偏基础,名词解释有几个稍偏,简答题为基础题,计算题与其他名校纯经济类考题不能比,太简单,所以平时备考时建议不要做太多的计算难题。论述题,重基础。总体整张试卷题量较大,想答好的话还是挺累的,写到手抽筋也不足为奇!

  第四部分:马院政治经济学深度解析

  1、专业课考试难度:马院自主命题专业课考试总分 150,分为微观(37.5)、宏观(37.5)、政治经济学(75)三个部分,跟经院一样,比 CCER 多一个政治经济学。值得强调的是,马院的微观和宏观部分都只要求初级水平,相对 CCER 所要求的中级水平而言难度低很多。我个人觉得,如果你认真准备过 CCER 或经院的专业课,再考马院的宏微观就轻松多了。这点从指定教材上就能看出来,马院的专业课指定教材有六本,但是其实看三本就够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两本(微观和宏观)、逄锦聚的《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那本书只要用心不不难理解和掌握。

  2、学习和生活情况:学习上,由于北大经济学”三驾马车”的基本课程都是开放的,进入马院后除了要学习马院政治经济学的几门基础课程外,可以自行选修经院、光华、CCER 你感兴趣的研究生课程,比如马院的“三高”:高微、高宏和高计就是跟光华研究生一块上课。生活上,马院的研究生男生住在燕园校内,女生(2 人一间)住在校外。奖学金方面,5 个人里有 4 个人有奖学金,最后一个人可以申请做助教,不仅能够 cover 学费,每个月还有几百块钱的生活费,再加上时不时可以帮导师做研究项目,经济自立不成问题。

  3、历年就业情况:据师姐介绍,马院就业的平均水平跟经院差不多,官(主要是中央部委或地方政府公务员)、产(主要是大型金融机构或国有企业)、学(主要是国内与国外的博士)都有去的。对于大家可能比较感兴趣的学术方面,马院历来去经院读博较多,去国外读博的也有,去光华读博有但是不多,我还没听说过有谁去 CCER 读博的,估计是因为 CCER 只有硕博连读没有考博。当然,无论是就业还是学术,学院都只是一个平台,最终还是靠自己的实力。

  摘录三段官方报导供大家参考。

  “2005 年学院有 28 名硕士生毕业,其中,2 名硕博连读;1 名考取博士研究生;4 名为定向培养回原单位;1 名出国;其余 20 名的就业情况如下:国家部委(发改委、商务部等)、省市机关(北京市教委、成都等)9 名,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的 2 名,经济出版社、中国经济导报等出版新闻单位的 4 名,社科院 1 名,有色金属总公司、深圳中兴公司等企业的 6 名。

  2004 年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有 6 名硕士研究生就业,其中,商务部(1)、天则经济研究所(1)、北大资源集团(1)、广州市政府(1)、中共中央党校(1)、银监会(1)”

  ——摘自马克思主义学院官方网站

  “由于学校、学院、导师、学生等多方面的高度重视,学院的研究生就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态势,突出特点有两个:一是就业率高,一是学生的满意度高。

  近三年来硕士研究生就业去向主要有:一是北京高校管理工作岗位。如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党校等;二是中央各部位,如商务部、中组部、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等;三是省市机关,如北京市教委、成都组织部、广州市政府等。四是大型企业,如深圳中兴公司、中国有色矿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大资源集团、通用公司等。五是新闻出版单位,如经济出版社、经济导报社、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法制日报社等等;六是金融部门,如银监会、中国农业银行等。”

  ——摘自 08 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招生简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年(2009 年)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毕业硕士研究生 20 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依旧在全校文科院系前列。毕业的硕士去向为 985 院校行政、国有大型企业管理岗位、省部级金融企业经济技术岗位、国际知名大学博士生、中央和北京市及有关省公务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等。还有 1 名同学放弃大城市工作,自愿去基层做工作,获得学校表彰。”

  ——摘自 09 年北大新闻网

  综上所述,马院的主要优势是性价比高,主要表现在:

  (1)竞争不激烈、考研风险相对较小。很适合想来北大读经济学,但是厌恶风险、力图今年一定要考上的考生,尤其是生存压力较大的非应届考生。

  (2)对经济学专业课要求不高。很适合对经济学感兴趣,但是数理功底不够扎实、经济学理论悟性(Sense)不够强,不太自信能够通过 CCER 和经院的专业课考试的同学。

  (3)有较大的个人发展自由度。对于还不确定自己是否要做经济学学术的同学,进了马院可以自由地选修和旁听你感兴趣的 CCER、光华、经院的老师的课,从而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马院的就业也是不错的;对于已经立志要做学术的同学,也并不是没有机会,可以利用北大的资源加强自己的学术能力,争取继续读博深造。

  写到这里,有必要重申一下观点,我认为对于那些有心想来北大读经济学硕士、但又不太有信心自己能够在 CCER 或经院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且承受不了失利风险的研友,可以慎重考虑报考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硕士。

  有人可能会提出反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错误的学说,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没有价值,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里学不到东西。”

  我的答复是,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未必是完全错误的;其次,即使我们承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错误的,也不能说它就没有学术价值;最后,即使我们承认它没有价值,也不能说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里学不到东西。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未必是完全错误的。近年来,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地位被显著削弱和被边缘化,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说一直存在争议,并无最终的定论。我想一个人只有在真正理解了某一学说之后,才能合理的取得批判这一门学说真确与否的资格,而以我目前对经济学粗浅的理解,还远不足以评判政治经济学到底是真确和谬误。

  其次,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承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完全错误的,也不能说它就没有学术价值。政治经济学体系里的确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但即使是西方经济学家有些也承认它包含有一些重要的观点(熊彼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西方经济学体系的确更加严谨和完整,但是它同样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争议。任何学说都不是最终的真理,都需要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资本论》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并称为经济学三大“圣经”,难道后两本书就不存在谬误么?难道我们因为这三本书里存在一些谬误就否认它们在历史上的学术价值,就用不着再去读它们么?“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不是看他们没有发现什么我们已知的东西,而是看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什么新的东西。”

  面已经提到,马院的研究生不仅要学政治经济学,还要到其他经济院系(包括 CCER)去学西方经济学,而且后者的学习量不比前者少。如果你有心且努力往西方经济学发展,完全机会继续去国内或国外高校读博深造。

  而且我还想提示一下,一个人同时学习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或许能得到更多的思维启发。如在我很尊敬的 CCER 的博士简练师兄在他的毕业论文最后就写到:“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姚洋教授。。。。。。同时要感谢李玲教授、巫和懋教授等经济中心各位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充满交流机会的平台,使得我能够充分了解需要了解的知识,并在和老师们的交流沟通中进步。特别感谢方敏等经济学院的老师,如果没有在本科时期对于马克思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把握,不可能感受到在思想史上纵横类比的乐趣。”

  另一些人可能承认在马院里还是能学到一些东西的,但是他们可能觉得“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名字在当下比较“非主流”,怕被人笑话,因此不愿意报考。

  我承认这确实是一个挺现实的问题,我考上马院之后,就有人问我考上哪里,当得知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时,就真诚地为我着急,“这个专业以后怎么就业啊?”。当然,我们已经知道了马院的就业情况其实还不错,但是不可否认,有些人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些名词可能会有些过敏,选择考马院的人应当做好这类的心理准备。不过,总体来说,绝大多数知道我考上北大马院后的亲戚朋友还是很为我高兴的。

  进一步来想,我们冒着巨大风险、放弃其他机会选择考研、辛辛苦苦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学好理论知识、实现自己的经济学梦想;还是为了得到所谓“北大经济学硕士”的文凭和光环?我们评判一个学院是否适合自己报考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是因为一方面自己符合这个学院的录取要求,另一方面这个学院又能够提供我们想要的资源;还是为了得到亲戚朋友的好评?简而言之,我们是更看重实质,还是更看重形式?

  我个人认为,作为社会上的的人,我们要为别人负责,但更重要的还是要为自己负责,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了解自己的兴趣、长处、不足,才能为自己设计出一条最适合的道路,才能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才能最终为社会和家人做出自己能够做出的最大贡献。我们要慎重地评价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平衡风险和收益,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如果这种选择暂时令一些人不愉快,那么我愿意将但丁的一句话与大家分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最后,有些人可能会讥讽我“你倒是挺能忽悠,把马院说得天花乱坠,难道每个想考 CCER 或经院的人都应该考马院吗?”

  不!我绝不是说马院比 CCER 和经院好,绝不是说每个想考 CCER 或经院的人都应该考马院。实事求是地说,除了好考以外,马院在许多方面都不如 CCER 和经院。如果一个研友有信心有资本考 CCER 或经院,我强烈地支持他追逐自己的理想。

  我的意思是,当我们眼中只有 CCER 和经院这样高风险高收益的选择时,不妨考虑一下低风险低收益的马院,它绝不是最好的,也绝不是适合所有人的,但它或许正是最适合你的。学过微观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在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不变、且只有两个商品束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可供选择的商品束,不仅不会降低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有时反而可以增加他的效用。

  打个比方,咱们考研的人就好比是一个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的旅行者,渴望着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自己干渴而沉重的身躯,CCER 就好比是一座五星级酒店,而马院就好比是一个便捷酒店。如果我们资金充裕,自然住五星级酒店要比住便捷酒店好得多,但是如果我们囊中羞涩,付不起五星级酒店的高昂价格,那么选择便捷酒店或许也不错,因为它虽然远不够完美,但是毕竟能够提供给我们一套基本完整的设施,可以满足我们的基本需要。等我们以后攒够了资本,还有机会再进入五星级酒店入住。众所周知,林毅夫老师当年也是在北大经济学院读政治经济学硕士,之后才被舒尔茨教授发现并推荐到在芝加哥大学读经济学博士。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

  一. 总的几个要点

  如下的几个要点作为指导思想贯穿整个复习过程:

  1. 以考试为中心,以取得高分为根本目的。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要围绕着考试展开,一点一滴地为取得高分打下基础。这是一个硬道理,唯有如此,才能集中心思和精力;

  2. 充分了解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哪些是重点和难点。这里要强调历年真题的极端重要性,真题可以让你了解考试的形式和内容,直击考点和重点,带动知识点的复习,并检测自己的水平,所以应该尽早地反复地做,尤其是对考试题型已近于固化的数学。此外,好的模拟题也有同样的作用,特别是在考场自测、带动复习方面,要和真题一样重视;

  3. 制定复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通过计划来把握复习的节奏,制定好计划之后循序渐进地执行是关键。每天的学习时间要保证十个小时左右,作息要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一时兴起的疲劳战不能持久,而且得不偿失;

  4. 提高效率的方法和工具。效率是备考时永恒的追求。方法有一条最为重要,即是把有限的时间花在考点、重点和难点以及易在考试中出错的地方,切忌平均用力,不宜求全责备,这与第一二条有关联。工具主要是指辅导书,历年考生的实践已经帮我们检验出哪些辅导书有较好的效果,这在下面分科目的介绍中再做说明;

  5. 心态,要抱有希望,学会坚持和忍耐。在备考的过程中,会有苦恼、烦躁、失落、愤懑种种情绪,尤其是二战的同学。这些情绪只是暂时的,坚持下去就有成功的可能;

  6. 舍友和研友。我非常感谢我的舍友,有最要好的高中同学,还有一起备考的两位同学,大家相互支持配合。我也很感谢那些在北大一教每天都见面在同一教室里自习的研友。与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我感到了轻松和自由,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备考中的负面情绪。一个人的奋斗是孤独的,更危险的是,可能是盲目的。所以,我相信,你也需要有这样的朋友和你一起前行。

  二. 各科目的要点

  对于数学、英语、政治这样的公共课,大家可以多借鉴其他专业考得很好的同学的经验。下面只是我自己在备考各科目过程中的做法和体会,按照科目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

  1. 专业课

  专业课的考查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和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2013年的真题我已记不太清楚,如果大家想知道分数分布和题型以及考点,可以参考其他同学的经验贴。

  参考书目:

  ①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②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及配套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③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及配套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需要说明的是,宋涛的政治经济学教程比较经典,相比于其他政治经济学教材,虽然文字风格偏于保守传统,然而条理纲目清晰,论述要点明确,且之前考试考查的考点都能在书中找到比较准确的对应,适合考试复习之用。往年的考试对西方经济学的考查范围一般都不出②③两本书,但是今年有一个名字解释在最新版的③中是找不到答案的。③对索罗模型的讲解也不甚完整。由于报考人数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专业课试题的选拔要求随之提高,虽然仍注重基础,但是对西方经济学方面考查的深度和广度都在逐步提升。所以大家最好还是在②③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教材来弥补其不足。

  复习要点:

  ① 时间上的保证。专业课复习的时间要占全部可用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天若有十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则至少应拿出三个小时。专业课的四个部分所用的时间,政经资本主义部分可以略多,社会主义部分略少,宏观和微观差不多,当然也要依自己的基础而定;

  ② 往年真题的搜集。这一专业回忆版的真题不多,大家尽量搜集近三年的真题,对复习备考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③ 考试注重基础,政经基本是考记忆,所以要反复看教材,熟读熟背,能把教材上的要点答到应该就能得高分,当然也可能有一些综合性的论述题,但一般不会超出教材的范围;

  ④ 西经名词解释和简答也考的是基础知识点,需要熟练记忆和掌握,计算题是典型题型一般不难,不过只有平时做熟练习才能准确作答。所以,西经要把记忆知识点和做练习相结合。同时要记住的是,不必像考经院和CCER的同学那样看大量的专业书和做大量的高难度练习,我们的重点是掌握基础的东西;

  ⑤ 说到重点,还是像之前所说的,把有限的时间放在重点上,政经从教材中就可以根据篇幅和内容大致判断是不是重点,而西经同样如此(当然还要结合真题);

  ⑥ 复习的内容,第一轮可以熟读教材,做课后习题,掌握基础,第二轮做真题和其他练习,把握和巩固教材重点、难点和易考点,第三轮做模拟,冲刺突破,各轮的次数可以根据时间适当重复。

  2. 数学

  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济类的考生应该把140+作为目标。虽然我自己未达到这个目标,不过仍然有一些体会和教训跟大家分享,仅作参考。

  参考书目:

  ①复习全书,李永乐

  ②历年真题解析,李永乐

  ③全真模拟400题,李永乐

  ④教材:高教版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很多同学使用的是别的版本的教材,同济版和浙大版的。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以前学过这三门课,当时用的教材就可以,熟悉的感觉能为你节省不少时间。数学和专业课不同,重在对典型题的解法即知识点的运用,而不是知识点本身。所以,如果你有这三门课的基础,就没有必要一页一页地钻研教材(太费时间),而是直接看复习全书,因为后者非常精炼实用,更接近考试。当然,基本的概念和定理也要牢牢掌握的,可以将复习全书和教材结合来看。前面已经强调过真题的极端重要性,我把它作为复习的核心,从二战的一开始就做真题,同时结合全书做具体章节知识点的复习。

  复习要点:

  ① 时间上的保证。鉴于数学的重要性,所用的时间也要占到全部可用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即每天若有十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则至少应拿出三个小时;

  ② 多做题,总结错误。对数学来说,通过做题来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点和重点题型解法的效果是最好的。在复习完章节后,要做练习题,在完成一轮复习后要做真题,在考试前几个月要做模拟题。在复习前期,做题的目的是巩固刚刚看过的知识点,而在后期做的真题和模拟题,则是定位考点、带动跨章节的复习并达到临场检测的效果。复习全书中的例题要先自己试着解,还有章节后附有的练习题。历年真题解析是一本绝好的练习册,要把它用好。模拟400题出题角度有些偏,可以另选其他的模拟题,比如合工大五套卷等。做题中我们会发现错误,知识点上的错误,思路的错误,方法的错误,计算的错误等等,把你的解题过程与答案作对比,一切便暴露无遗。顺着这些错误去加强和巩固相应的知识,这样效率最高、进步最快。衡量做题水平的指标包括准确度和速度,什么时候能把连续五六套真题和模拟题都能在2个小时内完成,且分数在140+,就可以有那么一点自信了;

  ③ 细心,平时的练习中养成细心的习惯。因为在考场上的一不小心,就会损失惨重,这就是“会做但没有做对”的情况。很多考130+的同学佩服考满分的同学,后者可能就比前者较细心一些而已;

  ④ 复习的内容。第一轮做复习全书(结合教材),第二轮做历年真题(结合复习全书),第三轮做模拟题(结合之前的所有复习资料)。

  3. 英语

  因为一门英语不过关而导致总分不理想的情况常常发生,英语可能是一些同学尤其是理工科男生的传统弱项,自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成绩就不太好。这里需要区分的是,英语考试分数和英语语言能力是两码事。英语语言能力不好的同学同样可以考高分,甚至比那些听说读写样样精通的同学还要高,原因即在于这是一场考试(笔试),有规律可用。

  参考书目:

  ① 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与复习思路,张剑

  ② 阅读150篇,张剑

  ③ 新东方作文

  ④ 新东方最后五套题

  ⑤ 新东方单词红(蓝)宝书

  张剑的书讲解很详细,是其优点,也是缺点,能略过的可以略过,不然会费很多时间。

  复习要点:

  ① 时间上的保证。每天的十个小时中,可以抽出两个小时来复习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应适当增加;

  ② 关于单词和语法。单词很重要,但我们不必在专门记单词上花太多的时间。单词书要看快一些,多看几遍,这样效果要好于细细地看,最后只能看一遍,而看到最后的时候也是忘记前面的时候。在历年的真题中都会出现许多重要的词汇,多查查词典,多做总结,这样在练习中记忆比单纯记忆更有效率。如果语法不太好,没有必要单买一本语法辅导书,张剑的书分析详细,足够使用;

  ③ 按题型复习。英语题型包括完型、阅读、翻译、作文,其中阅读和作文最为重要。复习时可针对每一种题型做专门训练,尤其是阅读和作文要有专门的练习册。在题型练习中单词和语法也会随之得到训练,所以要以③而不是②作为重点

  ④ 真题要从复习之始就要做。英语与其他科目不同,没有教材,尽早地做真题可以尽早地把握考试特点,为之后的题型训练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检测做准备。真题的参考价值很大,做完一套需要细细分析和总结;

  ⑤ 复习内容。第一轮题型训练(主要是阅读+作文)结合做真题,第二轮题型训练(主要是作文+阅读)结合做真题,第三轮模拟冲刺。

  4. 政治

  过线对大部分的同学来说都不是难事,我们的目标最好要保证70+。

  参考书目:

  ① 教材红宝书

  ② 肖秀荣1000题

  ③ 历年真题解析,肖秀荣

  ④ 时事政治,肖秀荣

  ⑤ 最后四套题,肖秀荣

  ⑥ 最后四套题,任汝芬

  无论是肖还是任谁的押中率高,我都更喜欢肖的语言风格,直击要害,言简意赅。两人的最后四套题都不错,历来是考研同学们的必选。

  复习要点:

  ① 时间上的保证。每天可以从十个小时中拿出两个小时用来复习政治;

  ② 教材的重要性。任何辅导书都是由教材而衍生,都绝对不能取代教材的地位,所以整个复习的过程要以教材为中心,熟读达到烂记于心。3遍是最低的要求;

  ③ 习题的选择。熟读教材的过程要配以练习,肖的1000题的题目质量和讲解分析都很不错。在第一遍熟悉完教材后就要开始做真题,政治真题的参考价值虽然不如数学那么大,但同样是把握考试特点必不可少的利器;

  ④ 五大板块的时间分配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侧重,加强薄弱点;

  ⑤ 复习内容,第一轮细读教材配以练习,第二轮做真题结合教材,第三轮做模拟;

  ⑥ 政治的辅导书不宜选太多,能循序渐进地将几本精华充分利用好已经足够。

  三. 关于复试

  今年初试的前七名进入复试(最终录取了六名),复试内容包括英语听力和专业面试。专业面试就是问一下个人的基本情况,还有抽答一个专业课的问题。在准备初试的过程中可以先不必考虑复试的内容。因为从初试考完并觉得自己有希望进复试之后有两个月的时间可以准备复试,时间充足。不过也不要等到初试成绩下来之后才准备,到时会比较仓促。

  四. 关于一战和二战

  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承受过一战的失败,所以想谈一谈这个问题。考北大的同学中,一战即成功的还是少数。失败有各种原因,比如对考试特点没把握好,复习计划没制定好,复习时间不够用,方法不对等等。即将一战的同学要警惕这些问题,即将二战的同学则要总结教训,找一找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并针对问题做出改进,这样比盲目地从头开始更为明智。

  

看过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的人还看了:

1.10位高考黑马分享他们的复习秘籍

2.10位高考黑马复习秘籍:后进生必看

3.2017考研专业课复习计划

4.女生考研读什么专业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