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一年级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文娟分享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第三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描写的是江南的美景,其中蕴涵的内容非常丰富。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篇一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课课文。描写的是江南的美景。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是以识字和初读课文为主;第二个课时是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及语言的拓展,培养孩子的爱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识字方面,因为在学课文之前,拼音已经学完并对其进行了检测,对于识字,难度应该是比较小的。因此,在老师教之前,会让学生自己借助着拼音自读课文,一来是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再来巩固了孩子们之前所学的拼音。自学完后,我给了充分时间给孩子们交流及展示或上台当小老师,将自己认识的字大声地告诉其他同学,并告诉其他同学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又是如何记住这个字的。最后老师再带着孩子们书空,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组词造句。孩子们的热情性很高。在这一个课时,学生的合作及反馈都比较理想。

  然而,孩子们在看图说话时让我感触很深,我觉得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方面做得很不够。比如说指导缺乏一定的技巧性、方向性,导致孩子们的观察不能朝一种有顺序、有重点、有中心的状态发展,从而导致了教学目标的残缺、学生能力培养的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以此为戒,争取高质量的教学。

  一年级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篇二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短短三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这是一篇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的诗歌,适宜学生诵读。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反复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本班学生课外阅读少,识字量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提前安排学生在家中进行了预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要求比较简单:1、把课文读熟 2、给课后二类字加上拼音 。经过预习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书能力,对文中的二类字也初步认识了几个。这样在课堂上我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朗读、感悟。人教版教材的特点是识字量多,对于学生来讲每一个字几乎都是生字,提前预习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应该从学生一接触课文就开始培养。

  二、在教学中不断巩固语文的知识点

  语文素养是*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扎实和牢固程度至关重要。在《操场上》一课中我就带领学生认识了两种基本标点符号“,。”在这一课中又进行了复习,请学生独立标出句子,订正后再指名分句读,对读错句子的同学不急于指正,而请全班同学帮助他,这样使大家在思考的同时,对句子的分法又进行了巩固,在后面的分句朗读中学生们都能够正确读出相应句子,并根据标点在朗读时注意了相应停顿。

  接下来我请同学朗读课文,再结合我刚才的讲解说一说江南给人的感受,同学们踊跃地举起了手,虽然他们的语言还显得单调,但听得出那是真心地赞美。为什么说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个本课的理解难点也随之解决,因为学生已经感受到江南美得就像一幅画。

  课上完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什么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有多有少、参差不齐?在课下我也思考过,觉得还是要在习惯培养方面要多下工夫。既然有要求更要有检查,每次布置完预习作业,我都应该逐一检查,完成的表扬,未完成的批评,并请学生监督其课下完成。

  什么是习惯?就是行为的一种累积,在以后的教学中严检查,我相信预习会成为本班学生的一种良好习惯。

  一年级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篇三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的诗歌,短短几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下面是我对《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反思:

  一、课前预习,降低难度

  对于刚刚从拼音教学过度到识字教学的学生来说,这样一篇诗歌对学生来说,朗读起来比较难,所以我在上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读通课文,认读生字卡片。从课堂的效果上看,大部分学生完成的还是不错的。

  二、课件辅助,形象直观

  “正因为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因为本课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和物产丰富的景象,所以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了江南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让学生自己发现江南什么最多?桥多,河多,从而引出江南水乡的概念,引出竹排,接着利用直观的竹排图片,让学生理解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感觉很顺利。而后在课文的第一、二句的学习中,也充分利用了插图,让学生感受到了树木的密和禾苗的绿。为朗读好课文打下了基础,也为后面“鱼米乡”的理解作了铺垫。

  三、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在识字的过程中,第一环节是让学生借助拼音卡片认读,第二环节是运用做的课件“两棵色彩鲜艳的苹果树”,每个苹果上是本课的生字,第一个课件是“摘苹果游戏”,第二个课件是“长苹果游戏”。让学生在不同的识记方式中,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记的效果。

  虽然在讲授本课时感觉学生兴趣浓,学得快,但还是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课堂教学机智有待加强。

  就像这节课上发生的:老师问:“课题告诉我们小竹排在哪里游?”学生回答的是:小竹排在水里游或小竹排在河里游。

  虽然小孩子没有听清楚问题,可是他们回答的却是我预设中下面问题的答案。可以直接跳到:那么为什么课文说小竹排在画中游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而我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然后再一步步的按照预案进行上课。教案是死的,课堂是活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提高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积淀解决问题的底蕴。

  二、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不够多样化和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一句简单的“很好”说明不了问题,学生仍旧感觉很茫然,不知道好在哪里?其他学生没有学习的方向。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中,感觉精神明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虽然小孩子的注意力只能维持短短的几十分钟,但是我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增加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要继续加强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这样写景的诗歌确实是一个难点,上过后才发现真的遗憾多多。课前我就修改了四次教案,一直在思考如何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我总觉得这篇诗歌的亮点很多,很想把每个精彩的地方都讲到,但是识字又是一年级的重点,也不能丢,所以如何取舍,让我苦恼了很久。总之,关于我讲授的《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节课或许还存在其它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博取众长,取长补短,把每一节课讲得更好。

  看过" 一年级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的还看了:

1.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

2.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3.冀教版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4.北师大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87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