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法律知识>

如何理解“公安机关已经掌握犯罪”

炜杭分享

  犯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有关犯罪的各种情况的总和,一般由刑事法律规范确定,犯罪事实在刑法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那么“公安机关已经掌握犯罪”是不是就是掌握犯罪事实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公安机关掌握犯罪的相关法律知识。

  如何理解“公安机关已经掌握犯罪”

  案情

  陈某系酒吧营销经理。经公安机关在侦破黄某贩卖毒品案时,黄某供出下线陈某,在查获的二人间的手机短信来往记录中,陈某自认将毒品贩卖给客人。公安机关随后将陈某抓获归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如何理解“公安机关已经掌握犯罪”

  分歧

  在被告人陈璐的行为是否构成自首问题上,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陈某虽是被抓获归案,但此时公安机关尚未掌握本案具体的犯罪事实,比如向谁贩毒,贩卖了多少次等,而被告人陈某在归案后作了如实供述,因此属于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情节,构成自首。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公安机关在抓获被告人陈某的上线黄某后,即通过二人间的手机短信来往掌握了被告人陈某在贩卖毒品的事实,然后将被告人陈璐抓获归案,因而不构成自首。

  评析

  赞同第二种的观点。

  本案中,陈某是被抓获归案的,不存在主动投案情节,同时其在归案后做了如实供述,因而其行为是否构成自首,关键看公安机关是否已经掌握其犯罪事实。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规定:“如果该罪行已被通缉,不在通缉令发布范围内的,应认定为还未掌握;如果该罪行已录入全国公安信息网络在逃人员信息数据库,应视为已掌握;如果该罪行未被通缉、也未录入全国公安信息网络在逃人员信息数据库,应以该司法机关是否已实际掌握该罪行为标准。”该规定只是明确了哪些范围内的公安机关可视为已经掌握了犯罪,至于掌握犯罪的程度没有明确。

  那么怎么理解这一关键问题呢?在自首认定中,不能把掌握犯罪事实等同于掌握犯罪细节。公安机关是否掌握犯罪事实,应从两个方面理解:

  第一,掌握犯罪事实应当有明确的犯罪嫌疑人。通俗讲就是知道犯罪是谁实施的,与此相反则是形迹可疑人和接受一般性排查之人,在这一情形之下,犯罪行为的实施人还不明确,如果做了如实供述,则可视为自动投案。

  第二,掌握犯罪事实应当明确犯罪的危害行为,这也是对事实掌握程度的要求。犯罪的客观方面有很多,除前述危害行为之外,还包括因果关系,时间地点等。但公安机关掌握犯罪事实只需要明确危害行为即可,比如是杀人行为,至于是故意杀还是过失致人死亡则是需要进一步侦查的事实。再如驾车致人死亡的事实,至于是交通肇事还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在所不问。

  回到本案。公安机关在侦破黄某贩卖毒品案时,通过黄某的供述及其与陈某的短信记录,已经掌握了被告人陈璐贩卖毒品的这一事实,明确了危害行为,至于向谁贩毒、贩卖次数等问题不影响罪行性质。

  综前所述,陈某不具备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之情节,不构成自首。

  相关阅读:

  犯罪事实的基本内容

  犯罪事实的概念

  广义的犯罪事实包括犯罪的基本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狭义的犯罪事实则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事实,它是影响定罪量刑的最重要的客观真实情况。这一事实又分为主观与客观两方面。主观上,指行为的罪过形态,即实施犯罪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客观上则指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犯罪事实的扩展

  在犯罪学上,犯罪事实除上述外,还包括一些严重违法行为的事实。准确地说,犯罪学中的犯罪事实是违法犯罪的事实。具体地说,包括:1、违法犯罪性质,即行为的归属性,它从本质上反映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决定是否处罚及处罚方式;2、违法犯罪情节,即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具体变化和过程。它同样反映其社会危害程度,影响处罚方法;3、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即对社会关系的危害程度,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犯罪事实的意义

  违法犯罪事实概念的确立,有利于提高刑事立法水平和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论认识;而犯罪事实概念一般都是从刑法角度提出的,以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准确定罪量刑。因此,对犯罪事实的确定要靠证据,不能凭主观臆断和推测加以改变和捏造。

  看过“如何理解“公安机关已经掌握犯罪””的人还看过:

1.经济犯罪报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浅析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质量

3.司法实务中如何认定“形迹可疑”型自首

4.公安机关依法处置群体事件的对策思考论文

5.学习刑法心得体会范文4篇

    69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