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话题:从“可能性”看待儿童成长
编者按:儿童教育,是很多父母关心的话题。《从“可能性”看待儿童成长》就能为你提供很好的建议。
昨天,受邀在杭州大关小学教育集团参加2017国际儿童阅读论坛,这已经我第二次参加这个活动。上回是论坛嘉宾,这回则充作是中外儿童阅读专家高端论坛的主持。结识新朋,重逢老友。大家有着大致相同的趣味和话题,神聊一通,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对于专业领域的遇见,于我大都已有预设机制,往往自带理性甚至批判的思维。因此要在专业活动中激起感性的涟漪,已经几无可能。但没想到的是我在会场一坐下,就被开场的学校宣传片击中了。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难忘的学校宣传片。它完全有别于许多资料堆砌、歌功颂德、粗制滥造的学校宣传。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校友、师生合作的微电影,以祖孙三代大关学子的生活学习场景展开,以孙女的艺术兴趣发展方向为叙事线索,阐述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孩子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这次遇见也使得我思绪不止,于是想码些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思考痕迹。
如果我们能站在生命的终端回望人生,我坚信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人生的行进已完全脱离了你和你父母、老师最初预想的轨道。那在这样的诡异的人生大戏中,作为出发站,童年应当准备一些什么?来应对未来不可预测的人生。在这个微电影里,在这所学校里,我看到了一些鲜活的解释。
曾经看到过一幅漫画,画的是一群小朋友排着队进入学校,进去之前,每个脑袋都不一样。出来之后,所有脑袋都变成了一个形状。这是对应试至上教育的讽刺!
教育,怎样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怎样为每一个孩子的可能性提供方便和支撑?这是当代教育的天问!儿童的成长是一种可能性的成长。康德认定:“人是一个有限的理性存在,但有无限的可能性。”所谓可能性,就是“还没有”,就是“有可能发生”。
2014年,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朗格教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可能性心理学。她的研究不是描述普遍的真相,而是积极寻找个别的可能性,积极寻找差异,让一个个鲜活具体的“人”凸显了出来,让个体生命的差异凸显了出来。
可能性,就是要心中有儿童,透过儿童的“现实性”去发现。“可能性”总是在多一种尺度、多一种方式的催发下冒芽。
当然,可能性还意味着:
儿童还没有成熟。因为未成熟,所以会发生问题,有缺点、有错误是正常的;正因为还没有成熟,所以存有巨大的潜能。教育就是要开发这种潜能,在让他们在成熟的过程中释放能量,又积蓄新的能量。
儿童还没有确定。教师对儿童的评判亟需谨慎,有时需要耐心等待。否则,正如卡夫卡所说,缺乏耐心是人的主罪,因缺乏耐心而进不了天堂。
儿童还没有完成。“完成”是个过程,教育不能停止自己的脚步,在儿童发展的一个个阶段,“完成”一个个任务,促使他们一步步逼近一个个目标,又在他们面前竖起新目标。(成尚荣语)
而我想说的是,童年是人生的温床,恰如土壤对于种子。土壤的肥沃需要浪漫和多元,过度的耕耘和索取只会让土壤板结和贫瘠。
我们曾经经历过高度推崇集体、泯灭个体、忽视甚至践踏个体的岁月。让每个人更加自由、幸福地生活必然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教育必然要为发现每个人、点亮每个人、成就每个人提供温和而坚定的支持。!
作者:莫国夫
公众号:莫国夫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