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六篇:八正神明论(四)

陈响分享

  D0301帝曰:【星辰、八正、四时】,何候?

  黄帝问:星辰、八正、四时,用于考察什么?

  Q0301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岐伯说:星辰,是用于规范日月运行之参照系。

  Q0302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

  八正,是用于考察八方之虚邪,依时到来之参照系。

  Q0303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

  四时,是用于区分春、夏、秋、冬四气所在,按时调理血气之参照系。

  Q0304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工候救之】,弗能伤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八方之虚邪,避开它而不触犯。在身体虚弱之时,却遇天气之虚,两虚相互感应,邪气至于骨,深入就伤五脏。医师发现并阻止,虚邪不能伤人。所以说:用针天忌日,不可不知啊!

  D0401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闻之矣,愿闻法往古者。

  黄帝说:说得好!效法星辰之意,我听过了,想听效法往古之意。

  Q0401歧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

  岐伯说:效法往古,是指先知往古《针经》。

  Q0402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

  验于来今,是指先知太阳之寒温,月亮之盈亏,以考察脉气之浮沉,而在调理身体时,观察它们立得验证。

  Q0403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

  观其冥冥,是指病形、脉气、营气、卫气外不显形时,却只有医师明知。

  Q0404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

  根据太阳之寒温,月亮之盈亏,四时脉气之浮沉,参考综合而调理。医师常常先有发现,病态却不显形于外,就叫观于冥冥啊。

  Q0405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是故工之所以异也。

  通于无穷,是指可用于传到后代,这就是医师与众不同的原因。

  Q0406然而不形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

  病态却不显形于外,所以都不能发现。

  Q0407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髣髴】。

  看起来无形,尝起来无味,所以叫冥冥,就如心神恍惚。

  Q0408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

  虚邪,是指八正之虚邪气象。

  Q0409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

  正邪,是指身形如有劳力,汗出后腠理张开,遭遇虚风。正邪伤人轻微,所以不能明白病因,不能发现病形。

  Q0410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

  上医阻止在病之萌芽,必是先有发现三部九侯脉气异常,尽量调于不败,而预先阻止,所以名为上医。

  Q0411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

  下医治在病形已成,救在身体已败。救在病形已成,是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为已病而致身体破败。

  Q0412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故曰守其门户焉,莫知其情,而见邪形也。

  知其所在,是指明确诊出三部九候病脉之位而治疗,所以说守住了门户啊,既使未知病情,却能发现邪气形踪。

  D0501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

  黄帝说:我听过补泻之员方,未明其意。

  Q0501岐伯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而行焉】。

  岐伯说:泻法必须用在“方”之时机。方,是指用在病气刚旺之时,用在月亮刚圆之时,用在天气刚暖之时,用在身体刚定之时,用在气息刚吸之时而入针,才能又在气息刚吸之时而捻转,才能又在等候刚呼之时而缓缓出针。所以说泻法必须用在“方”之时机,其气易行啊。

  Q0502【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

  补法必须用在“员”之时机。员,是指血液运行时;行,是指脉气移动时。针刺必须刺中脉中之血,再在吸气时推针。

  Q0503故员与方,非针也。

  所以“员”与“方”,并非针具之方圆。

  Q0504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所以善于养神者,必知形体之肥瘦,营卫血气之盛衰。血气,是人之神,不可不谨慎养护。

  D0601帝曰:妙乎哉!论也。合人形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数言形与神,何谓形?何谓神?愿卒闻之。

  黄帝说:绝妙啊!圣帝之论。将人形与自然之阴阳、四时、虚实对应,在冥冥之中预知疾病,若非先生,谁能精通?!然而先生多次谈到形与神,什么叫形?什么叫神?希望详尽听听。

  Q0601岐伯曰:请言形。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岐伯说:谨容我谈谈病形。形啊形,望诊恍恍惚惚,询问患者病情,切之于患者经脉,明明白白呈现在前。切按不得病脉,询问不知病情,就是“形“之内涵。

  D0701帝曰:何谓神?

  黄帝问:什么叫神?

  Q0701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岐伯说:谨容我谈谈神。神啊神,耳虽不闻,眼明心开,而意识在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都有看到唯有上医发现,就在昏昏暗暗时,唯有上医心明,就如风吹云散,就是“神”之内涵。

  Q0702三部九候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

  有三部九候脉法为本原,九针之论中,不必记载了。

  ‖LS04—D0101→D1101‖→‖SW26—Q0702‖LS04—D0101黄帝问于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

  黄帝请教岐伯说:风气袭人时,部位怎样?

  Q0101岐伯答曰:【邪气之中人也,高】。

  歧伯回答:风气袭人时,部位高啊。

  D0201黄帝曰:高下有度乎?

  黄帝问:高下有尺度吗?

  Q0201岐伯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湿中之也。故曰:邪之中人也,无有常。中于阴,则溜于腑;中于阳,则溜于经。

  歧伯说:腰部以上,是风气所袭之位。腰部以下,是湿气所袭之位。就是说:六邪袭人时,没有常位。袭击阴处,就会流传于六腑;袭击阳处,就会流传于经脉。

  D0301黄帝曰: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邪之中人,或中于阴,或中于阳,上下左右,无有恒常,其故何也?

  黄帝说:阴经与阳经之血气,名称不同却属同类,手经足经相会,经脉络脉相贯时,如同圆环没有端口。邪气袭人时,有的袭于阴处,有的袭于阳处,上下左右,没有恒定部位,是什么缘故?

  Q0301岐伯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中人也,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饮食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

  歧伯说:各种阳经之交会,都在面部。邪气袭人,正是袭人体虚之时,以及新近劳形用力,如饮食发热出汗,腠理张开,而被邪气袭击。袭击面部,就会下行足阳明胃经;袭击项部,就会下行足太阳膀胱经;袭击两颊,就会下行足少阳胆经;袭击胸膺、背部、两胁,也是袭击各自本经。

  D0401黄帝曰:其中于阴,奈何?

  黄帝问:邪气袭击阴处,会怎样?

  Q0401岐伯答曰:中于阴者,常从臂、【胻】始。夫臂与胻,其阴皮薄,其肉【淖、泽】,故俱受于风,独伤其阴。

  歧伯回答:袭击阴处,是指常从手臂、小腿开始。这手臂和小腿,其内侧皮薄,其肌肉湿润、润泽,所以同受风气袭击,只伤手臂和小腿内侧。

  D0501黄帝曰:此故伤其脏乎?

  黄帝问:这个原因会伤及五脏吗?

  Q0501岐伯答曰: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脏。故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腑。故中阳,则溜于经;中阴,则溜于府。

  歧伯回答:身体受风气袭击时,不一定伤动五脏。就是邪气袭击阴经时,就会在五脏精气充实时,邪气袭入却不能客居,就会返回六腑。所以风气袭击阳处,就会流传在本经;袭击阴处,就会流传在六腑。

  D0601黄帝曰:邪之中人脏,奈何?

  黄帝问:邪气袭击五脏时,会怎样?

  Q0601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

  歧伯说:愁忧、恐惧就会伤心。

  Q0602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

  形体受寒、冷饮就会伤肺,以形寒和冷饮两寒交加,内外都受伤,就会肺气异常而邪气上行。

  Q0603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曾有坠伤,恶血滞留体内。就象有过大怒,肝气上冲而不下,郁积在胁下,就会伤肝。

  Q0604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

  曾有击打、跌仆,就象醉后行房,出汗正遇风吹,就会伤脾。

  Q0605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曾有劳形用力、举重,就象房事过度、汗出而水浴,就会伤肾。

  D0701黄帝曰:五脏之中风,奈何?

  黄帝问:五脏被风气袭击时,会怎样?

  Q0701岐伯曰:阴阳俱感,邪乃得往。

  歧伯说:阴处阳处都有感应,风邪才得伤及五脏。

  D0801黄帝曰:善哉。

  黄帝说:太好了!

  D0901黄帝问于岐伯曰: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天寒,则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而其面不衣,何也?

  黄帝请教歧伯说:头面和身形,归属骨骼连络筋膜,同受一血合于一气。天气寒冷,就会地坼冰封,突遇寒冷,有人手足懈怠、动作迟缓,而面部不用保暖,为什么?

  Q0901岐伯答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又厚,其肉坚,故天气甚寒,不能胜之也。

  歧伯回答:十二正经之脉,三百六十五处络脉,其血气都上行至面部,而注入面部骨空、七窍。其阳气精华向上跑入眼部,而形成视觉;其分支跑入耳部,而形成听觉;其宗气上出于鼻部,而形成嗅觉;其消化物出自胃部,跑入唇舌,而形成味觉。其消化物中津液,都要上行弥漫面部,而面皮又厚,其肌肉结实,所以天气寒冷太过,不能冻伤面部。

  D1001黄帝曰:邪之中人,其病形何如?

  黄帝问道:邪气袭击时,其病态如何?

  Q1001岐伯曰:虚邪之中身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

  歧伯说:虚邪袭击身体时,洒洒淅淅动而伤形;正邪袭人时,先轻微表现在面色,身形不能察觉,似有似无,似亡似存,似有形似无形,莫能知晓实情。

  D1101黄帝曰:善哉!

  黄帝说:说得太好了!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75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