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医学常识>用药指导>用药咨询>

强心苷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崇基分享

  强心苷是一类选择性作用于心脏,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又称强心甙或强心配糖体,那你知道强心苷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是什么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强心苷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强心苷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慢性心功能不全

  强心苷由于增强心肌收缩性,使心排出量增加,从而改善动脉系统供血状况;由于心排空完全,舒张期延长,使回心血量增多,静脉压下降,从而解除静脉系统淤血症状。慢性心功能不全对强心苷的反应取决于心肌的功能状况及心力衰竭的病因,在疗效上差距很大。

  (1)强心苷对伴有心房扑动、颤动的心功能不全疗效最好。

  (2)对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负担过重(如高血压)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疗效良好。

  (3)对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及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心力衰竭疗效较差,因为这些疾病主要由于心肌收缩所需能量的产生或贮存发生障碍,强心苷对此很难奏效。

  (4)对肺源性心脏病、活动性心肌炎以及严重心肌损害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疗效也较差,因为这些情况下,心肌伴有严重缺氧,能量产生有障碍。

  (5)对机械性阻塞如缩窄性心包炎、重度二尖瓣狭窄等引起的心力衰竭,强心苷疗效很差或无效,因为这些情况主要矛盾是心室舒张受到限制,心收缩力虽可增加,但心排出量仍少,不能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应进行手术治疗。

  (6)对急性心力衰竭或伴有肺水肿的患者,宜选用作用迅速的毒毛花苷K或毛花苷C静脉注射。待病情稳定后改用口服地高辛维持。

  心律失常

  强心苷抑制房室传导和减慢心率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心房纤颤即心房肌发生细弱而不规则纤维颤动,每分钟频率达400~600次,其主要危害在手发生心房过多的冲动经传导系统到达心室,引起心室频率过快,降低心室排血功能。强心苷可减慢房室传导,阻止过多的冲动由心房传到心室,使心室频率减慢。改善心室泵血功能,但对多数患者并不能消除房颤。

  (2)心房扑动系快速而规则的心房异位节律,每分钟250~300次,频率虽较心房颤动少,但心房过快的冲动易传到心室,引起心室率过快。强心苷能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使扑动转变为颤动,而颤动时的兴奋冲动较扑动为弱,易被强心苷抑制房室传导作用阻滞,故可使心室频率减慢,强心苷对有无心力衰竭存在的心房扑动都是最有效的药物。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静注强心苷常常有效,可能是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心房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来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强心苷有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因此室性心动过速禁用强心苷。

  用药方法

  强心苷的用药方法为口服或静脉注射。按其作用的快慢分为两类:

  1、慢作用类。作用开始慢,在体内代谢及排泄亦慢,作用时间长。本类均为口服药,包括洋地黄叶末、洋地黄毒苷等。

  2、快作用类。作用开始快,在体内代谢及排泄亦快,作用时间短。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及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时。静脉注射或口服。本类药包括地高辛、毛花苷 C、毒毛旋花子苷、羊角拗苷、铃兰毒苷、福寿草等

  强心苷类药物的使用分类

  强心苷对不同原因引起的CHF,在对症治疗的效果上却有很大差别。

  1、它对瓣膜病、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所引起者通过改善心肌收缩性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因而疗效良好。

  2、对继发于严重贫血、甲亢及维生素 B1缺乏症的CHF则疗效较差,因这些情况下,心肌能量生产已有障碍,而强心甙又不能改进能量的生产。对肺原性心脏病、严重心肌损伤或活动性心肌炎如风湿 活动期的CHF,强心甙疗效也差,因为此时心肌缺氧,既有能量生产障碍,又易发生强心甙中毒,使药量也受到限制,难以发挥疗效。

  3、对心肌外机械因素引起的 CHF,包括严重二尖瓣狭窄及缩窄性心包炎,强心甙疗效更差甚至无效,因为此时左室舒张充盈受限,搏出量受限,难以缓解症状。

  强心苷类药物的配基

  配基是强心苷的药理活性部分,配基本身对心肌的作用微弱而短促,但与糖结合后其作用的强度和持久性均增加。糖的部分影响强心苷的药物动力学性质(吸收、半衰期、代谢等)。在中国,已从30余种植物中提出可供临床应用的强心苷类。3000年前,古埃及人已知多种含强心苷的药用植物。18世纪末,英格兰医师、植物学家W.威瑟灵著书论述洋地黄后,洋地黄制剂得到广泛应用。这些药物包括洋地黄叶末、洋地黄毒苷、地高辛、毛花苷C、去乙酰毛花苷C等,均取自玄参科植物紫花洋地黄及狭叶洋地黄。其他强心苷如毒毛旋花子苷 □取自夹竹桃科植物绿毒毛旋花;黄夹苷取自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羊角拗苷取自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铃兰毒苷取自百合科植物铃兰(君影草)。福寿草、罗布麻、万年青及夹竹桃等亦含强心苷。蟾蜍皮肤腺体中也提取一种强心苷,但其内酯环为六角形。强心苷类在避光处及pH低的条件下容易保存,失效期达1~5年。临床上常用的强心苷是洋地黄类及毒毛旋花子苷□等。强心苷仍不失为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之一。但这些制剂的安全范围很小,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差不大,用量掌握不当即易引起中毒乃至死亡。现在人们正研究改变其结构以加大治疗宽度的工作。


猜你喜欢:

1.发表医学职称论文范文

2.错误服用致死的药物

3.类固醇类药物

4.分子靶向药物副作用

5.在吃药期间能喝牛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