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医学常识>用药指导>用药咨询>

拉唑类药物导致的副作用是什么

崇基分享

  拉唑类药物虽然对胃酸治疗很有用,但是拉唑类药物也是会有副作用的,那拉唑类药物副作用是什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拉唑类药物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拉唑类药物副作用

  此类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如恶心、呕吐、腹痛消化道症状以及头痛、眩晕、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偶见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损害,且一般停药后能自愈。

  拉唑类药物风险

  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不科学、生活习惯不良等原因,导致胃肠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加,因此拉唑类药物的使用数量和频度呈快速上升的状态。由于拉唑类药物均为非处方药,无需到医院开具处方即可在药店随意购买,有些患者自觉胃部不适便自行服用此类药物,甚至将该类药物作为胃病救命稻草。

  长期应用“拉唑类”药物,有下面的一些风险:

  1.可能增加髋、腕部和脊椎骨折的风险

  钙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酸碱度,酸性环境下含钙食糜易于从食物中游离出来,成为可被吸收利用的钙离子。服用拉唑类药物后,胃和十二指肠酸性环被破坏,使得钙不能成为钙离子而留存在食糜中,影响钙的吸收。钙长期吸收不足可导致血液中钙浓度降低,引起骨质减少而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服用拉唑类药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疗程不应过长,并需定期检查骨密度,必要时预防性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3,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服药期间出现腰背酸痛、乏力、肢体抽搐或活动困难、骨骼疼痛时需及时就医。

  2. 增加感染和癌变的风险

  由于胃酸本身有强效抑制、灭活细菌的作用,除幽门螺杆菌之外的细菌很难在胃内存活而感染胃肠道,因此,除幽门螺杆菌之外,一般人很少患感染性胃炎。拉唑类药物使胃酸分泌减少,胃内酸性环境被破坏,为细菌繁殖营造了有利环境,多种肠道病原体如沙门菌、空肠弯曲杆菌、大肠埃希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霍乱弧菌、李斯特菌乘机生长。老年人因分泌胃酸的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加上服用拉唑类药物更加导致胃内酸性环境破坏,更利于细菌的生长。此外,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的产生,这类物质长期作用于胃黏膜还可导致粘膜癌变。

  3. 肾功能衰竭

  多伦多临床评估科学研究所对服用拉唑类药物约29万66岁以上患者以及29万不服用此类药物者进行观察,发现服用拉唑类药物的老年患者,因肾功能衰竭而住院的机会是不使用此类药物的同龄人的两倍以上。临床发生这类风险较易被忽视,若病情需要需持续服用该类药物,应给予必要的最低剂量和最短的持续时间,并定期到医院审查该类药物是否必要。

  4. 低镁血症

  美国FDA和澳大利亚政府分别于2011年3月和6月发布了关于低镁血症与长期应用拉唑类药物有关的安全通告:长期(>1年)使用拉唑类药物可能导致低镁血症。轻中度低镁血症患者可无明显不适,严重低镁血症(<0.5 mmol/L)的患者可出现手足抽搐、颤抖、眼球震颤、惊厥、疲劳、肌肉痉挛、肌肉无力、肢体感觉麻木、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严重时可出现心脏、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如果不及时补充镁,上述症状不易缓解。镁缺乏可引起高血压偏头痛哮喘、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等发病率增加。低镁可增加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

  如果您因为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拉唑类药物,建议您定期到医院查血镁浓度。自觉无不适的轻中度低镁血症(小于0.5 mmol/L但低于正常值)患者,可口服补充镁,如门冬氨酸钾镁口服盐,为防止腹泻,单次口服剂量不宜过高。有症状或重度低镁血症者应补充静脉点滴硫酸镁,每天补充10-20 mmol的镁离子。约1/4的患者单纯补充镁不能改善低镁血症,需要停用拉唑类药物。停用后,血镁恢复正常水平一般需要1周左右,如果重新使用拉唑类药物,再次发生低镁血症的时间是用药后2周左右。硫酸镁含有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能结合血液中的钙离子而加重已经存在的低钙血症,且可引起尿排泄钾离子增多造成低钾血症,因此补充硫酸镁的同时要补钙和钾。为了防止低镁血症的出现,对预计需长期应用拉唑类药物的患者在使用前需考虑血镁水平并在使用中及时检测。另外,对同时服用地高辛、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或能引起低镁血症药物的患者要更加重视,加强在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的血镁检测;如果在服用拉唑类药物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如心悸、心动过速、肌肉痉挛、抽搐、惊厥时,有可能是低镁血症的表现,需立即就诊。

  滥用拉唑类药物的危害

  1、引起肺部感染,就是大家通常说的肺炎

  由于这类药物独特的作用,能抑制人体呼吸道免疫力,增加人们罹患肺炎的可能性,而肺炎是老年人死亡的最主要死因之一。在医院里,经常见到某些原发病已经治愈,却没能度过肺炎这一关的老年人。

  2、引起慢性肾病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显示,使用拉唑类胃药的患者比没有使用者罹患慢性肾病的风险高20% ~ 50% ,而来自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专家发现,近26%的慢性肾病的患者接受过拉唑类胃病治疗。

  3、触发心脑血管病

  很多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会使用一种叫做氯吡格雷的药物预防血栓的形成。而拉唑类药物(尤其是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会降低氯吡格雷的抗凝作用,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病的触发。而与此同时,氯吡格雷也会降低拉唑类药物的抑制胃酸作用。

  4、促使肠道菌群异常,引起腹泻

  艰难梭菌是人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如果长期滥用抗生素,就会转变为机会性致病菌,是医源性腹泻最主要的致病原因,有病人就是被艰难梭菌性腹泻“泻死的”。最近的研究显示,拉唑类药物的滥用会提升艰难梭菌性腹泻的发病风险,简直是雪上加霜。

  5、发生低镁血症、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审查的病例中,约25%使用拉唑类胃药的患者通过补镁并不能改善低镁血症。而尽管有争论,拉唑类胃药可能导致骨折的问题也日益受到专家们的关注。

  从以上的例子里,再次说明了“是药三分毒”的道理,但大家也没有必要为之“谈虎色变”。尽管药品是有副作用的,但它们也是为我们治疗疾病服务的。药品“毒性”发作的罪魁大多不是药物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药物的人。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使用药物治疗疾病总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面对我们的用药问题,不能盲目滥用,也不能讳病忌医,而是要在专家指导下合理用药。

  拉唑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拉唑类药物最好早起空腹服用,肠溶片不能咀嚼或压碎服用,应整片吞服。服药期间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血液生化学(如肝酶检查),发现异常即停止用药,并进行及时处理。不同治疗目的所需要的剂量和疗程不同,且此类药物会掩盖胃癌的症状,所以服用前需排除胃癌。

  长期使用拉唑类药物的风险

  1.可能增加髋、腕部和脊椎骨折的风险

  钙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酸碱度,酸性环境下含钙食糜易于从食物中游离出来,成为可被吸收利用的钙离子。服用拉唑类药物后,胃和十二指肠酸性环被破坏,使得钙不能成为钙离子而留存在食糜中,影响钙的吸收。钙长期吸收不足可导致血液中钙浓度降低,引起骨质减少而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服用拉唑类药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疗程不应过长,并需定期检查骨密度,必要时预防性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3,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服药期间出现腰背酸痛、乏力、肢体抽搐或活动困难、骨骼疼痛时需及时就医。

  2. 增加感染和癌变的风险

  由于胃酸本身有强效抑制、灭活细菌的作用,除幽门螺杆菌之外的细菌很难在胃内存活而感染胃肠道,因此,除幽门螺杆菌之外,一般人很少患感染性胃炎。拉唑类药物使胃酸分泌减少,胃内酸性环境被破坏,为细菌繁殖营造了有利环境,多种肠道病原体如沙门菌、空肠弯曲杆菌、大肠埃希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霍乱弧菌、李斯特菌乘机生长。老年人因分泌胃酸的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加上服用拉唑类药物更加导致胃内酸性环境破坏,更利于细菌的生长。此外,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的产生,这类物质长期作用于胃黏膜还可导致粘膜癌变。

  3. 肾功能衰竭

  多伦多临床评估科学研究所对服用拉唑类药物约29万66岁以上患者以及29万不服用此类药物者进行观察,发现服用拉唑类药物的老年患者,因肾功能衰竭而住院的机会是不使用此类药物的同龄人的两倍以上。临床发生这类风险较易被忽视,若病情需要需持续服用该类药物,应给予必要的最低剂量和最短的持续时间,并定期到医院审查该类药物是否必要。

  4. 低镁血症

  美国FDA和澳大利亚政府分别于2011年3月和6月发布了关于低镁血症与长期应用拉唑类药物有关的安全通告:长期(>1年)使用拉唑类药物可能导致低镁血症。轻中度低镁血症患者可无明显不适,严重低镁血症(<0.5 mmol/L)的患者可出现手足抽搐、颤抖、眼球震颤、惊厥、疲劳、肌肉痉挛、肌肉无力、肢体感觉麻木、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严重时可出现心脏、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如果不及时补充镁,上述症状不易缓解。镁缺乏可引起高血压、偏头痛、哮喘、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等发病率增加。低镁可增加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

  如果您因为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拉唑类药物,建议您定期到医院查血镁浓度。自觉无不适的轻中度低镁血症(小于0.5 mmol/L但低于正常值)患者,可口服补充镁,如门冬氨酸钾镁口服盐,为防止腹泻,单次口服剂量不宜过高。有症状或重度低镁血症者应补充静脉点滴硫酸镁,每天补充10-20 mmol的镁离子。

  约1/4的患者单纯补充镁不能改善低镁血症,需要停用拉唑类药物。停用后,血镁恢复正常水平一般需要1周左右,如果重新使用拉唑类药物,再次发生低镁血症的时间是用药后2周左右。硫酸镁含有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能结合血液中的钙离子而加重已经存在的低钙血症,且可引起尿排泄钾离子增多造成低钾血症,因此补充硫酸镁的同时要补钙和钾。为了防止低镁血症的出现,对预计需长期应用拉唑类药物的患者在使用前需考虑血镁水平并在使用中及时检测。

  另外,对同时服用地高辛、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或能引起低镁血症药物的患者要更加重视,加强在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的血镁检测;如果在服用拉唑类药物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如心悸、心动过速、肌肉痉挛、抽搐、惊厥时,有可能是低镁血症的表现,需立即就诊。

  不同拉唑类药物比较

(1)起效慢,需多次用药后(即几天后)才能取得最大治疗效果;

(2)服药及进食时间对药物疗效可能有影响;

(3)药效不够强;

(4)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疗效;

(5)不能24小时稳定抑酸,具有明显的夜间酸突破现象,即夜间会有一段时间不能稳定抑酸,药物疗效降低,延长溃疡愈合及根治时间,且可能引起病情反复发作;

(6)个体差异大,不同人群代谢此类药物的酶代谢系统有差别,因此不同人群服用此类药物疗效差别较大。


猜你感兴趣

1.分子靶向药物副作用

2.拉唑类药物是什么

3.维C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4.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说明书

5.拉唑类药物副作用

6.胃炎吃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