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医概念>湿热>

中医是如何调理湿热下注症状的

韵仟分享

  湿热下注是属于湿热症状的类型,它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中老年人之间,如果严重会患上慢性前列腺炎,那我们应该如何治疗湿热下注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如何用中医调理湿热下注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处!

  湿热下注如何调理

  肝火旺,脾胃功能差,就会导致脾湿不化,因为肝经绕阴器,造成这种湿热最容易往下走,女儿出现阴部瘙痒可以说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调理方案如下,重点疏通经络:背部膀胱经,拉罐,开通背腧穴,喝金银花+白菊花茶清肝,点揉太冲,肝腧,期门平肝火,红小豆加薏苡仁煮水来利湿,吃清胃散来降胃火。三天下来,效果不错。

  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身体会出现湿热与春季没有好好调理身体有关,所以常年出现湿热的朋友一定要在春季好好护肝,配合一些食疗与药物,这样可以更快的改善湿热体质.

  为什么会出现湿热

  中医所说的热,是一种能量过剩现象。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季节交替导致湿热加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阴虚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濡数。

  春天主肝,肝经绕阴器,因而在阴部出现的问题,多数和肝经有关。《黄帝内经》认为,肝为之官,指挥打仗,靠的是威严,易怒。着急上火的事跑不掉。中医认为,思伤脾,过度思考会伤脾胃。肝属木,脾属土,木又克土。本来着急上火事就多,再加上是春天,可以说是火上加火,而过度的思虑,使得脾的运化功能大打折扣,木很容易克掉土,换言之,阴阳在这个时间点上就很容易失衡。

  湿热下注症状

  湿热下注是一个中医的术语。中医认为,膀胱系津液之府,湿热蕴结于下焦,下注膀胱,湿热阻于肾与膀胱,导致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则水道、小便不利,泄时涩痛,尿赤,尿浑浊,小便频数,淋沥不畅(即尿频、尿急、尿短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