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医概念>湿热>

生活中应该如何治疗脾胃湿热

韵仟分享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脾胃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发现病治疗脾胃湿热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如何治疗脾胃湿热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处!

  脾胃有湿热做三个小动作

  1、摩腹

  【方法】先把这两个手叠在肚脐这个位置, 顺时针摩三十六,再逆时针摩三十六。 顺时针要越来越大,一圈比一圈大,然后逆时针,要一圈比一圈小,最后还要捂到这个肚脐上。

  【功效】顺时针主要是泻法,用来去湿热。 逆时针是补法,可以起到健脾胃的效果。

  2、提肛

  【方法】把拇指放到中指根,攥起来,这个叫握固。 然后用劲儿收缩肛门就行了。

  【功效】你别看这个小小的动作,不但能健脾,还能补肾 。这是咱们老祖宗,最长寿的那个老人叫彭祖养生健康的方法,几千年前就发明出来了,现在外国人也把咱这个学走了,为啥啊?

  有许多疾病,像糖尿病以后, 神经源膀胱经常有尿不尽,残余尿,滴滴嗒嗒, 甚至严重的尿失禁 。

  像糖尿病病人,也经常有拉肚子的,一天拉几十次,也有合并便秘,大便不通的 。

  还有像男性的前列腺疾病,女性的阴道脱垂,子宫脱垂。

  女的还经常有一种病叫膀胱过度活动症,就是经常想尿,尿不尽、尿急、尿失禁,有的人一听水管的水声就想尿,有的一咳嗽就尿出来了。

  这些情况都可以练握固和提肛。

  3、点压足三里

  【功效】足三里有强壮的作用,就是有病治病,无病防身。有一句话叫“肚腹三里求”,肚子有毛病,腹部有毛病,都是扎足三里。实际上感冒、脑血管病,也可以扎足三里。

  尤其到冬季的时候,推荐用艾条灸足三里。如果你没法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揉足三里,空闲的时候,就去点揉足三里就行了。

  【方法】点揉足三里2~3分钟。

  脾胃湿热的六大症状

  1、面色萎黄警惕脾胃气虚

  历代医家认为,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帮助人体消化吸收,为后天之本。根据中医五行五色对应五脏的理论,白色通于肺,黑色通于肾,青色通于肝,赤色通于心,黄色通于脾。若面色没有光泽、萎黄如土色,则有可能是脾气虚弱,消化吸收的功能降低,气血产生少,不能荣于面,面色也就枯黄了。

  脾胃气虚的人还有一些典型的表现,如食后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四肢倦怠、肌肉消瘦、精神疲惫等。这是因为脾主四肢,脾气虚弱则不能把吃的食物消化成为人体的气血,气血不足就不能荣养四肢与精神,出现体弱无力、精神疲惫的症状。

  2、大米养脾胃

  脾气虚的原因很多,如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日久等。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活动,必须以气血作为物质基础,气血来源于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而脏腑之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必须依赖于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滋养,如《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个脏腑有不同的影响,正所谓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过度的劳累与思虑,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均可使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气虚证。

  脾胃气虚的人可以使用大米煮粥调养。大米,又叫粳米、稻米,性甘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除了大米之外,豌豆也是不错的健脾养胃的药膳食材。豌豆是一种淀粉豆类,蛋白质少,热量低,还含有非常丰富的抗氧化物,因而将豌豆和大米一起煮粥效果加倍。

  3、补养脾胃经典名方——四君子汤

  若脾胃虚症日久,可服用四君子汤调节。四君子汤主要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组成,党参能够健脾益气,为君药;脾胃气虚的人体内多湿,茯苓可健脾祛湿;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甘草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

  四味药材配伍在一起,可使我们的脾胃气充足、祛除湿邪、充实肌肉,让人体的气力变得强壮,同时还可改善神疲、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

  4、面色青黄是肝气犯胃的表现

  根据前文提到的中医五行五色对应五脏理论,面色又青又黄,为肝脾之色,是肝气犯胃的表现。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经常情绪紧张会造成肝气郁结,肝气郁结造成肝的气机紊乱,横逆犯胃。而胃气主降浊,肝气犯胃后胃气不降,就会出现打嗝、恶心或者胃疼等症。

  5、玫瑰陈皮饮可舒肝和胃

  玫瑰陈皮饮具有疏肝和胃之功效。玫瑰,能够疏肝理气、和血止痛、调理肝脏。陈皮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苦、性温,具有通气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和胃降逆的作用。而肝气犯胃主要表现为打嗝、恶心,胃气上逆,陈皮有降胃气的作用。

  因此,玫瑰陈皮饮既能够疏肝,又能和胃止呕,是疏肝和胃的最佳代茶饮。我们取玫瑰花、陈皮、炒麦芽各5克,泡水饮用,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6、油光满面多是脾胃湿热

  一般来说,脾主运化水湿,若脾气虚便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在体内停留,久了就会阻滞气机。而气相当于我们人体的能量,气机堵在局部不动,淤久便会化热,所以湿热蕴结在脾胃之后,反映在脸上就是油光满面。除了满面油光之外,脾胃湿热还表现为胃脘痞满、口甜口腻等。

  脾胃湿热和人的生活习惯脱离不了关系。中医认为,“鱼生火,肉生痰,豆腐豆芽保平安”,即经常吃鱼易生火,吃肉容易生痰,而痰和湿都是水液不正常代谢的产物。另外,饮食辛辣、情绪紧张以及过于劳累都能产生湿热。酒为熟谷之液,性热而质湿,过量饮酒必助阳热、生痰湿,酿成湿热。

  冬瓜能清热化湿。冬瓜甘凉,能祛风逐湿,将冬瓜带皮煮汤,或喝冬瓜小豆饮,这些都可以调理脾胃湿热。以冬瓜小豆饮为例,我们取冬瓜皮、西瓜皮、白茅根各20克,玉米须15克,赤小豆30克熬水食用,具有清热、止咳、利水的功效。

  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

  苦瓜薏仁粥可以治疗脾胃湿热

  做法:取苦瓜、薏仁各30克,赤小豆90克,粳米60克。先将苦瓜洗净,剖开去瓤籽后切成小块,与其他食材共煮粥至烂熟,空腹食用。

  功效:此方有清热利湿之功效。苦瓜味苦性寒,可清热祛暑、养血滋肝、和脾补胃、明目解毒;薏仁有益胃健脾、除痹胜湿、清热排脓之功效;赤小豆健脾除湿;粳米益脾胃、除烦渴。但胃寒、脾虚无湿、大便燥结者和孕妇慎用。

  竹笋西瓜皮鲤鱼汤可以治疗脾胃湿热

  做法:鲤鱼1条(约750克),鲜竹笋500克,西瓜皮500克,眉豆60克,生姜、红枣各适量。竹笋削去硬壳,再削老皮,横切片,水浸1天;鲤鱼去鳃、内脏、不去鳞,洗净略煎黄;眉豆、西瓜皮、生姜、红枣(去核)洗净;把全部材料放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加精盐调味供用。

  功效:本食疗主治湿热等疾病。祛湿降浊,健脾利水。适用于身重困倦、小便短小、高血压

  素烧苦瓜可以治疗脾胃湿热

  新鲜苦瓜200克,切丝,先用开水浸泡片刻以去苦味,再入油锅烧炒至九成熟,出锅,勾欠(含有盐、味精)浇汁。

  赤小豆薏米饮可以治疗脾胃湿热

  赤小豆30克、薏米30克,加清水文火炖煮30分钟后取100毫升汁液,再炖30分钟后倒出剩下的100毫升汁液,将两次的汁液搅匀,温饮或凉饮。

  金针冬瓜汤可以治疗脾胃湿热

  干金针菜20克,切段,开水浸泡20分钟后与50克冬瓜丝入沸汤,片刻即好,加盐、味精,点几滴香油。

  五花茶可以治疗脾胃湿热

  干木棉花30克、金银花30克、槐花20克、鸡蛋花20克、葛花20克。以上所有材料洗净,放入煲内,加入400毫升清水煎渚。此款五花茶能清大肠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