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养生知识>四季养生>秋季养生>

中老年秋季怎样养生保健

朝燕分享

  秋季是让人很舒适的季节。同时秋季也是很适合人养生的季节!为此,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中老年秋季养生保健知识以供大家阅读。

  中老年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一、在生活起居和精神情绪方面要与自然界秋收潜藏的气候变化相协调。

  中医认为秋天阳气开始敛降,阴气渐转盛旺,这时老人们应早起早卧,适当进行体育活动。由于气候干燥,秋季老人以少洗澡以宜,以免皮肤干燥而发生皮肤瘙痒症。在精神情绪方面,要安宁平静,如果过度兴奋激动,会使阳气浮动,从而可能引起疾病。深秋时节,气温骤降,老人要格外注意保暖,避免外邪侵袭,阳气外泄。衣被要随季节及时增减。

  二、饮食方面不要贪凉喜冷,尤其是平素阳虚有寒者更应谨慎。

  但也不宜多食过热之物如羊肉、鳝鱼、辣椒、生蒜、酒类等。因为热性食物易使体内阳气大动,而不能潜藏,久而久之,易生阴虚之病。入秋后,大量瓜果上市,这些水果大多是有益身体健康的。但民间素有“秋瓜坏肚”之说,因此,瓜果虽甜美,却不可多食,否则有损脾胃的阳气。

  三、闭目养神,收聚精锐。

  秋季,阳光和煦,原野金黄,秋高气爽,是老年人闭目养神,收聚精锐的大好时光,此时,老年人可到公园、郊野、山林等林木繁荣、宁静幽雅之地,做做闭目养神的气功。闭目,先眼肌放松,再面部放松,心胸放松,精力即从面部肌肉喷涌而出,眼睛也即会有神。许多名人学士在繁忙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余,做做闭目养神功,即可收到养精蓄锐之奇效。

  四、老年应重视身心两方面自我保健并做到以下几点:

  1、要重视饮食上合理与平衡

  老年饮食方面除要均衡饮食、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粗细搭配和形成良好饮食习惯外还要做到“三多三少”:蛋白质多些、维生素多些、纤维素多些糖类少些、脂肪少些、食盐更少些总之老年饮食方面应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适量吃鱼鸭、常吃豆类、每日饮奶、少吃肥肉等

  2、重视体育锻炼

  老年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身体健康状况和兴趣等选择适合自己运动方式般来说对老年最为有益运动方式是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等

  3、要重视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

  首先要使日常生活具有规律做到按时就寝、起床、就餐等其次要注意培养自己生活情趣如读书、看报、下棋、养花、喂鱼、养鸟等并合理安排时间再次要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等做到劳逸结合

  4、要重视心理上平衡和稳定

  保持心理平衡关键知足常乐、自得其乐用平常心对待周围和事;保持心理稳定关键注重心理活动合理调节能够随时化解压力和矛盾

  五、秋季时节饮食调养

  大家在秋冬即将来临之际需要注意饮食调养,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百合、芝麻、银耳)和水果,还可以防止身体缺水诱发皮肤干燥瘙痒。

  1、秋季少洗澡、多泡脚

  秋季不要每天都洗澡,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造成秋季皮肤干燥。秋季养生大家应多泡脚,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预防疾病发生,还可以使身体酸碱平衡、放松肌肉。

  2、秋季多喝水

  秋季养生大家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这样可以预防由于秋季气候干燥所造成的皮肤粗糙、皮肤起皱、皮肤瘙痒的症状。此外,多喝水还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有助大家秋季排毒养颜

  3、秋冬来临之际注意保暖

  秋冬来临之际,气温会频繁变化。大家应注意这个季节的保暖,及时添加衣物避免由于身体受凉诱发感冒、腰酸背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中老年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1.规律饮食,养胃生津

  老年人大多五脏功能逐渐转弱,肠胃较为薄弱,如果饮食不注意温热、有节制,饥饱无规律,容易伤胃犯病。因此,秋季时节老年人应注意保持少吃多餐的饮食节奏,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饭食。

  2.放松身心,乐观愉悦

  秋风萧瑟,自然界凄凉的景色容易导致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精神心理方面的保健,可适当选择看书下棋、品评书画、养花赏鸟等文化活动,以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的目的。

  3.增加锻炼,强身健体

  秋季,云淡风轻,天高气爽,正是室外运动的好时节,老年朋友们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4.提高耐寒能力,预防感冒

  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尤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天气渐凉,也不必过于着急添衣,适当的冻一冻自己,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冬天。俗话说“春捂秋冻”,遵循一下“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使身体有抗御风寒的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但秋冻也不能过头,有支气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则要注意适当保暖,防止旧病复发。

  秋季气候转变的特点,导致人们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病的发生。如果老年人能做到以上四个方面,那么在立秋转凉时节,可以保持基本的健康。

  5.补养肾气,坚持秋养

  从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尿频、乏力等症状,中医讲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从白露开始,可以经常给肾“打打气”,即补养肾气。

  每天晚上坚持热水泡脚,水刚没过脚腕最好,泡15—30分钟,待到身体发热效果更好。还可以搓揉腰部和耳朵,肾开窍于耳,耳朵上有密集的反射区,对应着全身各个器官。

  冷热交替的季节,也是一些疾病的多发季节,这时可以通过吃一些时令的、常见的,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来预防。例如:防治感冒可以吃葱白、生姜、香菜;预防白喉可以用白萝卜煎汁;适当食用荔枝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等。

  在饮食方面,除了多吃当季产的食物和果蔬外,入秋时节尤其还应注意,脾胃虚寒者尽量不要生食瓜类、水果,以免引发胃肠道疾患。

  秋养,指的是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医药典籍《素问》中曾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应适当多饮开水、饮淡茶、喝豆浆以及牛奶等,还应多吃些红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红枣等柔润之食物。

  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同样也是老年人的养生良方。白天劳动、锻炼一定要注意适度,晚上更不宜晚睡,每天睡眠保证8小时。

  6.药物保健,适量为上

  根据秋季的特点,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另外,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等。平素为阴虚体质的人,可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但是,进补不可乱补,应当注意“五忌”: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开支大,害自身。如鱼肝油过量可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二忌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如: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只不过是适得其反罢了。四忌贪多过量。正所谓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因此,进补要把握适量原则。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的思想不可取,要知道,药补永远不如食补。

  7.做好防护,注意减重

  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是由于人体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地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时要注意防止运动过度,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秋天气候干燥,对于热爱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肥胖,既有碍于人的形体美,还会带来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文明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的肥胖,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有关专家指出,秋季,是人容易发胖的季节,肥胖者,更应当注意减肥

  每年夏天,人的体重都会有所减轻,肥胖者亦然。这是由于天气炎热,人们活动量增加,出汗多,能量消耗较大,脂肪细胞代谢也较快的缘故。而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人们睡眠充足,汗液减少,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会多于散发的热量,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无形威胁。
看了中老年秋季怎样养生保健的人还看:

1.秋季吃什么蔬菜水果降火快

2.秋天吃什么最去火

3.秋天吃什么食物降火

4.秋季吃什么可以清热去火

5.秋天吃什么东西败火

6.秋天吃什么清热解毒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