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蝙蝠和雷达说课稿范文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四年级语文老师要如何设计《蝙蝠和雷达》的说课稿呢?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蝙蝠和雷达》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蝙蝠和雷达》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都是围绕有关科学内容来选编的课文。《蝙蝠和雷达》这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情况的研究,找出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常识兴趣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以及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及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和本课的特征,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生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2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乐于读书查阅搜集资料的的能力。
思想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雷达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教学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建立在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以读、听、说训练为主,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为了让学生更清楚,更直观的了解蝙蝠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又是怎样在夜间安全的飞行的,我利用电脑制作了课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了解,起到了学习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学法中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读读、画画、说说的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四、说教学程序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出示蝙蝠和雷达图片,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2、设立学习目标
二、研读理解揭示秘密:
(一)、自主学习一学习第三自然
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蝙蝠的飞行本领是怎样的?(了不起、本领大、飞行灵巧……)
出示自主学习一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体会语言层次的递进性,感受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还能捉飞虫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关联词语小结叙述的层次性准确严谨)
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赞叹、佩服的与其进行朗读,达到读的训练。
(二)自主阅读二,填表说图助学(学习4、5、6自然段)内容浅显我以小组合作学习看表填空的形式调动学生自主研究的兴趣,这一过程力求使学生通过读书、讨论、填写报告。
在学生介绍试验情况时,播放课件,使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功。
以小结实验结果中配合一词的理解,体会科学小品文用词的准确、科学性,并自然引出对下面问题的研究: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理解“配合”)。那么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从而进入教学的第三个环节。
(三)、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学习第七、第八自然段)
小组合作探究: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雷达是怎样探测障碍物的。这个环节主要还是发挥学生的自主及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边读文边画图,边画图边解说的形式让学生解决问题,加之我又配以课件的演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突破了本次教学的重难点。
过渡:科学家根据蝙蝠能在夜间安全的飞行的原理给飞机装上了什么?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又以多媒体显示雷达的工作原理,从而使学生很容易的就弄清楚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完成课后问题就很容易了。
三、思维拓展
以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为例介绍什么是仿生学,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其他启示?最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要发明的东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蝙蝠和雷达》说课稿范文2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文章,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课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间飞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喝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选编这篇的课文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经过分析,我确定了下面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把握课文的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就分四个方面来谈谈:
一、看图交流,激趣导入
我采用展示图片、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新课。首先出示蝙蝠图和雷达图,请几名学生分别说说对蝙蝠和雷达的认识,然后通过设疑: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呢,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概括内容
这一节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1、通过自学、指读、齐读的方式使学生读准生字词、理解个别生词。2、通过找找文中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的句子,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抓课文要点或引用能概括课文大意的原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通读了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结构,为精读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自学、理解、思维、概括能力。
三、研读文本,探究关系
蝙蝠夜间飞行的高超本领和三次科学实验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读、划、说、议、填”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这样做有三个目的:1、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2、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3、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具体分四步进行。
1、由于1——3自然段的内容比较简单,我主要采用读、划、说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从中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它为什么能在夜间灵巧飞行?通过引导质疑,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这个环节,我出示了一张表格,让学生以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完成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学课文4、5、6自然段,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学生自学后得出结论:蝙蝠探路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3、指导学生明白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抓住“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一句中的“反复、终于”体会科学家们做研究,有所发明、创造往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同时,在品词析句之后,通过朗读,让学生把体会到的表达出来。
4、为了让学生弄清楚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教学中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采用了简单示意图,直观地显现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学法自学课文,并仿照画出雷达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明白了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后,让学生根据两份示意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化难为易。及时出示针对课文重点、难点的训练题进行练习。
四、课外延伸,扩展思维
语文教学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因此,学完课文后我设计了提问:“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设备?”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习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
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用自己的心灵之窗,迈向自然地大门,从大自然形形色色的不同形态中,去认识并利用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就能有所发明创造。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这样结束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蝙蝠和雷达》说课稿范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
《蝙蝠和雷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语言文字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为了落实新课程要求,尊重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精读课文,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2、能用“即使……也……”“不是……是……”练习说话。通过谴词造句,让学生在语文基本功上有所提升。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在夜里安全飞行”。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是“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抓重点、破难点,我采用了这样的教法:借助多媒体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积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我在教法中渗透的学法是,让学生参与语文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语言,感受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直观形象的课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清楚的感观认识。
(二)围绕中心句让学生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围绕中心句提出问题。
2、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探究科学家进行的三次不同的试验。
3、抓住重点词“配合起来”展开教学。不仅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用词的严谨、准确,认识到在以后的读书、写作过程中“准确用词”的重要性。
4、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所以我在结束新课时,让学生查阅、收集更多关于仿生学的资料。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重点内容的缩影,教育部课改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边总结学生发言,边板书的方式记录板书。中间的板书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点的把握,而右的副板书则体现了本节课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同时,大胆地鼓励学生创意板书,发挥他们的想象。这样简洁生动、形象直观的板书就形成了。
以上就是我对《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教学构想。我相信:预设是生成的前提,但预设远比不上生成的灵动鲜活,当此设计付诸实施之时,我将时时关注学生,捕捉生成,力争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生趣盎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