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汇总(2)

凤婷分享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二)

  10”以“

  【速记口诀】

  由于带领把据照借用,连词并递承接修果目

  【谐音】

  由于带领把剧照借用,莲池病弟承接修果木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由于我带领一帮同学把大影星的剧照借来用,老师生气了。中午饥肠辘辘地回到家,看到妈妈写的留言条:“你莲花乡的弟弟承包接手修整果木,累病了,妈妈去看他了,午饭自己动手做。”今天咋这么不顺呢?

  【释义举例】

  “以”字有介词、连词两种词性。

  1、用作介词,译为“由于”“带领”“ 把”“依据”“按照”“ 凭借”“用”等。例如:

  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因,由于)

  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带领)

  ③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把)

  ④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依据、按照)

  ⑤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凭借)

  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用)

  2、用作连词,表示并列、递进、承接、修饰、因果、目的关系。例如: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并列)

  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递进)

  ③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承接)

  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修饰)

  ⑤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因果)

  ⑥作《师说》以贻之。(《师说》)(目的)

  11”则“

  【速记口诀】

  连词假承并转让,判断副词是就是

  【谐音】

  莲池贾承并转让,判断扶持是就是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村民贾承包村里的莲花池,并且把他转让给了邻村人。有人向村委会举报村民贾让“肥水流到了外人田”。村委会主任来判断这个事情,当他知道外村需要扶持时,就说:“什么转包不转包的,是就是,不是也是,毕竟远亲不如近邻嘛!”

  【释义举例】

  “则”字有连词、副词两种词性。

  1、用作连词,表示假设、承接、并列、转折、让步关系,译为“如果”“便”“ 就”“ 却”“ 倒是”等。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假设关系,如果)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承接关系,便)

  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并列关系,就)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转折关系,却)

  ⑤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让步关系,倒是)

  2、用作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译为“是”“就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就是)

  12”而“

  【速记口诀】

  你的修假并因转承递

  【谐音】

  你的休假病因专程递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你生病要休假,病假要写明病因,专程递给你的班主任。

  【释义举例】

  “而”字用法有两种:

  1、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你的”。例如:

  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修饰、假设、并列、因果、转折、承接,递进关系。例如: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目的关系)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修饰关系)

  ③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假设关系)

  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并列关系)

  ⑤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因果关系)

  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转折关系)

  ⑦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承接关系)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递进关系)

  13”且“

  【速记口诀】

  连词并递和让步,副词将要暂姑且

  【谐音】

  莲池并蒂荷让步,扶持将要站古砌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莲花池里开了一枝并蒂莲,她们说:“请让一下,请让我们过去。”荷叶听了纷纷让路。她们相互扶持着,将要站到水池边那古砖砌成的台阶上去,她们难道要去表演双人芭蕾吗?

  【释义举例】

  “且”字有连词和副词两种词性。

  1、用作连词,表示并列、递进和让步关系,译为“而且”“并且” “况且”“再说”“尚且”例如:

  ①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 并列,并且)

  ②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递进,况且)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让步,尚且)

  2、用作副词,译为“将要”“暂且”“姑且”。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将要)

  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暂且)

  ③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姑且)

  14”乃“

  【速记口诀】

  背转顺限紧,二称乃判断

  【谐音】

  背转顺陷井,二层乃判断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矿井塌陷,幸存的矿工们背着伤员,转身顺着塌陷的矿井往二层逃。在那里,他们欣喜地发现有风吹进来,他们判断前方一定有出口。果然,他们找到了出路,得救了。

  【释义举例】

  “乃”字用法有三种:

  1、用作副词。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等。例如: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师说》) (逆转相背)

  ②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活板》)(顺承)

  ③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限制)

  ④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紧接)

  2、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相当于“你”、“你的”。例如: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示儿》)

  3、表判断,译为“是”或“本来是”。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15”之“

  【速记口诀】

  指代一三动,标志主谓音

  【谐音】

  纸袋一三洞,煮煨标志音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同学们都吃过茶叶蛋,你们知道怎么煮吗?教大家一个有趣的办法,将鸡蛋装进纸袋里,纸袋上面扎上十三个小洞,放进装有茶叶和作料的水锅里,然后放在灶上先煮后煨,什么时候开始煨呢?时间标志是听水声,水刚发出声音,就把火打小,再煨上十分钟,香喷喷的茶叶蛋就煮好了。由于鸡蛋是装在纸袋里的,因此不会沾上茶叶等作料。

  【释义举例】

  “之”字有代词、动词和助词两种词性。

  1、用作代词。批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第一、第三人称,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如:

  ①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指示代词,这)

  ②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他)

  ③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它)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道理)

  2、用作动词,译为“去”“往”“到”等。例如:

  ①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

  3、用作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译为“的”,有的可不译;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译为“得”;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例如:

  ①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定语标志)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补语标志)

  ③何陋之有?(《陋室铭》)(宾语前置标志)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用作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如:

  ①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16”乎“

  【速记口诀】

  句中不译介词于,语气助词叹测疑

  【谐音】

  居中不移劫持鱼,语气助词探测仪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一个强盗在路中间放了一个大箱子,水产公司的运鱼车来了,他也不移开。司机下来搬开箱子,“轰”的一声爆炸了,原来箱子里装有地雷。司机惨叫:“天啊!难道运鱼还要带探测仪吗?”最后,强盗把一车鱼给劫持走了。

  【释义举例】

  “乎”字有介词,语气助词两种词性。

  1、介词相当“于”。例如: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2、语气助词可以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可译为“啊”“吧”“吗”等;也可以在句中表停顿,不译。例如:

  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感叹语气,啊)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测度语气,吧)

  ③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疑问语气,吗)

  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辞》)(表停顿)

  17”者“

  【速记口诀】

  者字与停顿,数时后判断

  【谐音】

  折纸雨停顿,硕士后判断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博士后”这个词,同学们都不陌生;“硕士后”这个词,可能大家就没听过了。其实,这个词不是指那些学习优秀的硕士,而是指那些因贪玩没有能按期毕业的硕士留级生。这些硕士后最喜欢下雨天,在雨天的课堂上给女朋友折纸船,下课后和女朋友打着伞去校园的水渠放纸船,多浪漫!盼望着、盼望着,今天好不容易盼到了雨天,纸船还没折好,雨却停了,硕士后根据窗外的彩虹判断,雨不会再下了,真扫兴!

  【释义举例】

  “者”字有五种用法:

  1、者字结构,附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例如:

  ①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的,穷的)

  ②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来的人)

  ③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察今》)(过江的人)

  2、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提出在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例如:

  ①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用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3、放在数词后边,译为“个”“样”等。例如: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4、有时放在时间副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例如: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5、“者”“也”连用,表示判断。例如: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8”也“

  【速记口诀】

  感判肯停疑

  【谐音】

  敢判啃庭姨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审判庭长有个奇怪的姓,姓“啃”。啃庭长是个耿直暴躁的汉子,单位同事都怵他。有一次,他小姨酒后开车撞了人,法官都不敢判这个案子。啃庭长急了,开会说:“敢判啃庭姨,工资加两级。”话音刚落,底下举手如林。

  【释义举例】

  “也” 是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判断、肯定、疑问语气;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例如:

  ①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感叹语气)

  ②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公逸事》)(判断语气)

  ③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肯定语气)

  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疑问语气)

  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停顿)
看了“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汇总”的人还看了:

1.2017年高中语文文言虚词详解

2.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必备常识

3.2017高中语文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4.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技巧

5.2017高考文言文实词总结

6.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7.2017高考语文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

8.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高分攻略

27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