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政治>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课教案(2)

凤婷分享

  板书(二)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时间 纵向)

  其实这个话剧的成功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中国的经典故事用英语话剧形式来表现。在整个故事并没有侧重任何一方,也没有对早恋现象进行评价,只是把它陈述出来,以引发观众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小见大,引发思考,正是英语话剧所提倡的,大家试想,如果这个内容用中文话剧来演,会不会有这样的效果?(不会)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会显得很肤浅。

  对了,大家知道吗,在最初选择话剧表演的内容时,还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争执,学生绝大多数倾向于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反复讨论的过程中,指导老师的一句话使大家改变了主意,就是“我们参加英语话剧比赛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拿奖,而在于借此能够传播中华文化。”这也是我们前面曾提到的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乐于)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同学刚才提到演员表演很到位。

  演员表演到位,(具体谈谈怎么到位?)语言、服装、内心情感、角色扮演等。

  就连国外的评委在点评中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学生们近乎完美的表演确实使中戏的外国导演喜欢上了我国的经典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喜欢上了那首优美的《梁祝》。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1958年冬陈刚与何占豪就读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这个作品的故事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源于中国的传统戏剧,而表现形式是源于西方的小提琴协奏。在这一中西结合基础上的创造出来的新作品,不但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获得了新生,而且“感动了全世界”,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使其成为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引导学生共同探究:

  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找乐团同学回答)

  2. 我们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板书(二)基本途径: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空间 横向)。

  由于这次比赛是美国大使馆赞助的,获得特等奖的剧组又免费在上个假期去美国学习交流10天,让更多的美国学生了解了中华文化。当美国学生看完这个英语话剧后,在赞叹表演精彩的同时,对故事中中国学生与家长和老师的冲突感到震惊和诧异。为什么?(学生答)对,这就是不同的国家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是世界文化创新。这就要求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为接下来的创意设计做好理论准备。)

  以上我们在正确处理两对关系的基础上,归纳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如果我们处理不好这两对关系,会犯什么错误呢?

  假如我们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的倾向,在哲学上叫“静止看问题”,被称为“守旧主义”;而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在哲学上叫“孤立看问题”,被称为“封闭主义”。而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认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在进行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克服错误倾向,坚持正确的方向。那么,在当今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方向呢?

  今天,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关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的交汇点,(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三)合作与探究

  1.现场调查:刚才我们给大家展示的只是我校英语话剧开展的活动,只是我们校园文化的一个,你还知道八中有哪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吗?(校歌、跑操等;社团:动漫社、合唱团、模联社团、辩论社、管弦乐团、街舞社、棋社文学社;传统活动:才艺展示、艺术节、科技节、音乐会等)我们学校每年都举办艺术节活动,如2005年的冬日畅想曲,2009艺术节的“聚焦芭蕾”等。

  2.分享《北京八中校歌》

  作词:陶祖伟(北京八中原校长)

  作曲:李存(北京八中音乐特级教师)

  北京八中美丽的校园

  辛勤的园丁 团结的伙伴 党的雨露把我们浇灌 您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敬业乐群为我志愿 勤学苦练为我必坚 尊师敬友为我风范

  自觉自强为我誓言 啊,八中,我们的摇篮

  歌词中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而且陶祖伟校长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理念,包括现在的“艺术节、科技界、教育节等”多是那时延续下来的。

  这是在陶校长的鼓舞下,多少年来一届一届的八中毕业生在校歌声中走出校园,走进大学,走进社会,走向世界。几句歌词影响了一代人对人生的追求,激励了成百上千名八中学子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回报社会。李林琢就其中的一位。

  在八中校园西门“理想之帆”就是2003年9月1日李林琢为母校设计制作的。现在已年过花甲的他仍关注着八中的发展,前不久,他带着他的学生为母校又设计了一些壁画,为八中的校园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努力。看,这就是他为母校设计的“学校大门”壁画,我们仔细看,里面充分体现了什么?这种创新设计来源于什么?

  2.创新设计:畅想北京八中艺术节

  大家知道,北京八中1921年建校,前身是建于1921年的北平私立四存中学和建于1947年的北平八中。到2011年,正好建校90周年。

  假如你是北京八中2011年艺术节创作团队成员,请为“2011北京八中艺术节”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设计方案:(1)主题;(2)表现形式;(3)时间。

  要求:(1)有创意,耳目一新;(2)发挥优势,分工合作;(3)凸显八中校园文化和时代特征。

  3.创意展示:(6人一组)分组展示创意片断,希望大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每人一票,最后评选出一个“最佳创意”。

  4.创意比拼: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发现文化创新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的根本源泉是社会实践。

  (四)构建知识体系

  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点评总结,生成文本的体系创建(见知识结构图)。

  (五)反思与升华

  我为“八中2011年艺术节”献计献策。将课上学生的精彩创意记录、整理下来,可以以书信或通过E—mail等多种途径发送到我校团委,期待八中的2011年艺术节成为既深受学生喜爱又凸显“八中校园文化”和“时代特征的高水平”的艺术盛宴。(深化运用课堂生成的知识,学以致用)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本教学设计立足“八中的校园文化”设计了三部分,即,一、品评篇──创设情境,即兴品评,建构知识;二、探究篇──现场调查,典型事例,搜集素材;三、实践篇──创新设计,创意比拼,反思升华。这三部分是依次随着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不断推进。

  这节课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各个领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课后安排学生将课上学生的精彩创意记录、整理下来,可以以书信或通过E—mail等多种途径发送到团委,期待八中的艺术节成为既深受学生喜爱又凸显“八中校园文化”和“时代特征的高水平”的艺术盛宴。进而达到深化运用课堂生成的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课教案相关文章:

1.高二上册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2.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3.文化创新的途径阅读练习及答案

4.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说课稿

247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