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国青年的一封信
中国青年,要有担当,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中国的发展需要中国青年的奋身投入。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致中国青年的一封信,欢迎大家阅读。
致中国青年的一封信篇一
所有的青年同胞:
你们好 !
我,作为最有前途的社会成员——青年中的一员,深明我们肩上所承载的使命,近些时候勤心思考,有所感悟,故作此信,望与大家共勉。
团活时听了一段“罗刚事件”的材料与录音,关于一个日本留学生的谩骂与鄙视。很奇怪,并没有像从前或像其他同学那样义愤填膺,只是觉得有些可笑。
我们大家都知道,日本,这个曾发动过侵华战争的国家,一直以来,都认为中国人为世界上最为低劣的人种。说实话,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国力尚弱,国民素质尚低,但与亚洲大多数国家,以及非洲、拉美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国民素质却要高得多。为何日本单单对中国人“情有独钟”、以其为“最低劣”呢?究其根本,在于他们的民族性格,而“忌妒”的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
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匮乏,要什么没什么。而与其互邻的中国,却地大物博。开始时,尤其是唐朝的时候,日本仰慕钦佩中国的富饶与强大,以其作为“模范”,虚心求教。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其资源上的制约作用日趋明显。旁邻的中国即是一聚宝盆,而中国人却不能充分利用。于是,仰慕逐渐变为嫉妒,嫉妒上天对中国人的恩赐。而嫉妒深了,也变为一种莫名的仇恨:“为何不如我们发达的中国能拥有这么好的国土?”地理上的劣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极度心理不平衡、求生的欲望与现实的矛盾等历史性问题,造就了日本民族扭曲的民族性格。
在经济构成上,很容易发现他们侵略的本质原因:不扩张则不能发展。天生劣势逼得日本人发奋,逼得日本人扭曲变态,逼得日本人侵略扩张,他们的资源条件与民族性格已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气定神闲、大度雍容地去发展文化。文化的内核是思想,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是不象科技那样容易学习、可以模仿的。纵观日本历史,几乎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下。幕府时期的统治远不如中国封建社会有秩序。虽说这对他们比中国提前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做出了贡献,但这种动荡的社会存在却不是产生伟大文化的土壤。比如茶道,日本人从我们这里学去,模仿、发展。但发展的只是形式与技艺,真正的茶文化仍深深地植根于中华大地!
日本流行于世的动漫、游戏、偶像剧、流行歌曲,无一不显现出他们思想性的简单低下。其主要思想,大多仅止步于对人性论的较浮浅的认识,而听这个日本留学生的言论,却丝毫没意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的作用,空夸其大学比重80%,竟以此作为国民素质高低的衡量标准,岂不可笑!知识不等于文化,没有文化就不会有创造力。中国与日本的差距,若干年后定会缩短,甚至消失。而日本与中国的的差距,也许,永远没有消失的可能了。
所以,面对日本,我们无须仰视,更不必自卑。但令我们痛心的是,现在,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竟以为在文化上我们也比不上日本,对那些浮华、庸俗的东西顶礼膜拜,真无异于“舍文轩而弃蔽舆”。我们承认,与欧洲的黑格尔、尼采、萨特等伟大的思想家相比,
中国固有文明更偏向于自发。从整体上看,也处于一个朴素的、长期封闭的状态,虽然也出现过一些天才式的人物,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持续发展的、有深度的思想体系。这是由中国长期的自给自足的封建制度所决定的。所以,对于西欧的先进思想,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而对于日本,我们则应认清其发达经济后所隐藏的文化和精神上匮乏与低劣,引以为戒。勤奋的日本人,由于文化上的缺憾,在二战后虽有了初步崛起,但仍无法避免最近十年的经济萎靡。虽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文化上的缺憾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却是不言而喻、并且长时间存在的。而我国现今的社会风气,重经济、科技而轻文化、思想,几近日本,不得不令人深思。
这些年来,为了发展经济,很多古建筑、城墙被拆毁,令人痛心。由于市场化、商业化的冲击,京剧、越剧、昆剧等戏剧也后继乏人,甚至有些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丁磊、陈天桥等富豪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角,王国维、陈寅恪这样的名字却已显得十分陌生。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信号。记得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首次提出时,在法国,甚至整个欧洲产生了无比强烈的影响。可见法国社会的学术氛围之重。而现在,无论如何经典的哲学思想,都不会触动国人的几根神经。大多数人现在更关心的是利率、油价等实际问题。文化的影响力在逐渐淡化。法国人是骄傲的,因为他们伟大的文化。他们瞧不起美国、日本这些“爆发户”,却承认中国。我为此而自豪,为我们五千年的文化而自豪,为祖先的丰厚遗产而自豪,为他们所预示的中国的更伟大的未来而自豪!
但这种自豪感是否可以继续保持下去,我们是否也将在市场化的刺激下沦为日本那样只有科无文化,无创造力的国度,将由我们所有的青年来决定。生存,还是灭亡?
XXX
X.X
致中国青年的一封信篇二
广大的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国穆斯林,我与许多中国青年一样,有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视角,所不同的是,我选择了伊斯兰为我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我认为,当今世界对宇宙及人世的解释五花八门,但其中正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伊斯兰!只有伊斯兰才全面而真实的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原理。
对于伊斯兰,大多数青年朋友可能一知半解,有人认为它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有人认为回民不吃大肉等等。这些可以说是伊斯兰的一个特征,但这些了解相比伊斯兰广博的思想和范畴太浅显了。当然,对一个宗教不感兴趣,不想了解,完全可以,人各有志,人生而思想自由嘛!但换个角度来说,当今世界是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人、任何国家不可能独立、封闭的存在。还有,我国的处世观点是求同存异、和谐发展!怎么求同?怎么和谐?对他人的观念、思想不问不知,必然不行!既然不行,便要胸怀宽广,先坐下来诚恳的听听、看看别人怎么想?怎么做?听完了、看完了再发表你的观点,再寻找共同点不迟,这样做比起盲目的自大和武断更容易达到求同、和谐的长远目标,这世界才会更多安宁,这人世才会更多温情!所以,对于在当今世界有十几亿信仰者的伊斯兰教,所有胸怀坦荡的青年朋友们值得做一了解,信与不信暂不谈,起码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多知晓当今世界的状况等等。求知,永远是可贵的!
我作为一个与大家一样的青年人,即便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伊斯兰,认识也是有限和肤浅的,但我仍愿以自己有限的知识,以我的博客为平台,和大家就伊斯兰进行长期而至诚的讨论和学习。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人,我渴望,我们的交流是没有任何造作和隔阂的,是无拘无束的,是开诚布公的!热情洋溢、激情澎湃、紧张激烈、严肃认真等等,希望都将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彩回忆!大家有关伊斯兰的任何疑问或观点,我都愿能尽快而准确的给以答复,自己无力回答的也尽量请教博学之人做一完美解答!同时对本人观点有何不同认识,万
望朋友们不吝赐教!
最后,祝各位青年朋友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无刀敬上
二月十四日晚
致中国青年的一封信篇三
中国青年报的编辑老师:
你们好!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在寒假到来的时候,我决定给你们写这封信,把我的迷茫和困惑告诉你们,希望中国青年报这张属于青年人的报纸给我一些建议。
2011年11月,当我决定不考研时,我把“这不是我想要的东西”作为对自己的解释。当我知道那个不是我想要的东西时,我又开始迷茫哪个又是我想要的呢?我始终都没有坚定地把握自己的追求。 渐渐地,我对“考证”再也没有了动力。正如同学说的:最近图书馆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是在准备四六级、教师资格证和期末考试,起码我们班的绝大部分同学是这样的。
就我所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讲,如果需要,我们可以考以下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计算机二级证、导游证、秘书证等等。在众多的证书当中,我只考了一个本科生必须要持有的英语四级证书,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看着身边的同学在紧张地准备着四六级考试与教师资格证考试(今年这两证刚好在同一天统考),本来并没有多大压力,但是当你看到10个人里有8个人在考,而自己却每天悠闲地看看书、上上网、写写字,难免就会感到不安。有时我会问自己:我这样是不是不思进取?我以后会因为没有这些证而错失很多机会吗?我以后会为现在的选择而后悔吗?未来是一片茫茫的大海,我不知道哪个航向是正确的。我动摇过,但还没有破坏自己价值观的基石。我只是有点犹疑与
担忧,不断地审问自己:我究竟有没有勇气坚持我想要的东西? 我已经厌倦了每天记忆各种复习资料与试题集,机械地参加一场场考试,等拿到证后就彻底地忘却,然后再准备下一门考试。我不想去评估这些证书以后对我到底有多少作用,我只是厌倦了这种“被动的”“学与考”的生活方式,我总是在试图寻找一种自由轻松的大学生活,总是在想我能不能为“自己”读点书,这也是对沉寂、苦闷、茫然的大学的反抗。
大三了,我放下了诸如“委员”、“主席”、“会长”的头衔与各种学生工作,如室友评价的“做一名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学生”,安安静静地过好每一天。时间是自己的,自由地安排每一个时间段,沉浸在自我中很快就发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快乐,很幸福!
在这个学期,我不遗余力地在网上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只有在出现经济危机时才停止。2011年南昌的冬天似乎没有了往年肆虐的寒风与阴冷的冬雨,每天都是暖暖的晴天。我喜欢拿着一本书到寝室的天台上或楼下的草坪上,让和煦的阳光照在脸上,又让冰凉的西风清醒发热的头脑;一般在一个节气到来时,气温就会骤降并伴随着刮风下雨,如果没有课,我也就会懒懒地窝在床上,不吃早饭,打开电脑看一部自己喜爱的电影;每天晚上差不多10点多从图书馆回来,然后开始记录每日的言与事。我们大三有一门让其他专业很羡慕的专业必修课——汉字书法,在老师的激发下,我深深地陶醉于汉字的书法艺术,每晚写完日记后,都会花半小时临摹一页颜真卿的楷书,经过两个多月的练习后进步明显,不禁窃喜。书法已然是继音乐后我的又一情感载体。周末的天气总是那么好,我喜欢在校园里,拿着自己心爱的相机留下一处处可爱的风景。
上大三以后,我逐渐养成了这4个爱好——藏书(看书)、写日记、书法、摄影。半年了,我明白了我喜欢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这才是我坚持想要的东西。但是,在“考证”、“拿奖学金”、“评荣誉”、“找工作”等外在目标的侵扰、诱惑、压力下,我不知道我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坚持我想要的东西——仅仅是对自由独立的自我的向往!
老师,我有点害怕。我不知道该不该坚持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不知道是否有勇气坚持下去,不知道坚持了以后会怎样,不知道不坚持又会怎样,不知道怎样坚持,不知道坚持意味着什么。
我该怎么办?
江西农业大学 杜克海
XXX
X.X
致中国青年的一封信相关文章:
5.致给自己一封信
7.致前任的一封信
8.北大学生的一封信